教师素质评价的系统方法

2008-12-29 00:00:00查有梁
中国教师 2008年17期


  一、教师素质的统一评价
  
  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我们系统地研究了优秀教师的素质、优秀学生的素质、优秀校长的素质,以及优秀家长的素质,并于1991年出版了专著《教育人才素质研究》。经过十多年的调查研究,在原有的基础上,我们的研究又有所改进。在《给教师的20把钥匙》一书中,我们提供了10个问卷的调查统计的结果,其中包括学生认为的优秀教师的主要素质(主要体现在两个调查结果中,分别为“优秀教师的素质调查统计结果”、“优秀学科教师的素质调查统计结果”)。[1]
  我们将“A:优秀教师的素质调查统计结果”与美国学生眼中的优秀教师的素质[2]和苏联学生眼中的优秀教师素质[3]作比较,发现只要统计的样本足够大(上万的学生),学生所喜爱的优秀教师的素质,中国与美国、苏联是相似的。
  中国学生认为优秀教师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素质:有责任感;重视品德教育;不刺伤学生的自尊心;对学生一视同仁;有幽默感;知识面广;敢于承认自己的失误;理解当代学生的思想;尊重学生,关心爱护学生;教学生动有趣,容易领悟。
  美国学生认为优秀教师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素质:有耐心;良好的品德;友善的态度;公正,对个人关注;有幽默感;兴趣广泛;有伸缩性;宽容;尊重课堂上的每一个人;颇有方法。
  苏联学生认为优秀教师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素质:工作很积极;严格,但有分寸;爱护儿童,关心儿童;分数评得公平;快乐,能讲笑话;多方面发展;诚实;善于接近学生;像老同学一样对待学生;能以自己的教学引起学生兴趣。
  由此可见,无论是哪国的教师,只要你基本做到任意一国中的10条,学生都会认为你是一位受欢迎的优秀教师。
  根据上述的调查统计、比较和分析,笔者给出教师素质评价的一份可以通用的评价表。素质评价的项目有10条,可由学生评价,也可由教师自评,采用“优、良、中、差”四级评分。对于素质评价而言,“优、良、中”都可以接受,“差”给教师指明了亟待改进的地方。每一位教师都有长处,也有短处,只有知道学生的看法,只有知道努力的方向,才可能有效地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教师素质评价表A(见表1)可以普遍适用,不同的学校,也可以适当调整其中的个别项目。
  
  对于学科教师教学方面的评价,根据笔者的调查统计,则可以用教师素质评价B(见表2)。
  不同的学校,也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对学科教师教学方面素质评价的项目加以调整,以有利于提升教师素质评价的实际效果。
  
  二、教师素质的班级调查评价
  
  笔者提供两个教师素质的调查问卷:问卷A 优秀教师素质的调查问卷,针对所有教师,有较普遍的应用价值;问卷B 优秀学科教师的素质调查问卷,针对学科教师,主要是有关教师课堂教学方面的素质调查。(问卷附后)
  这两个教师素质的调查问卷,一般应在学期中间,在全校内分班级、由学生干部组织进行调查统计。统计的方法可由学生尝试,学生干部将调查统计的结果交给校长办公室或教导主任。学校领导根据学生问卷调查统计的结果,分班选出问卷A、问卷B中学生认为优秀教师的最重要素质。学生在填写调查问卷时,一般都是根据老师的表现和自己的期望来作选择的,因而有直接针对性。
  然后学校应当按班印出“教师素质评价表A”、“教师素质评价表B”,如表格2和表格3,只不过每张表里的“教师素质评价的项目”由每班调查统计的结果来确定。
  “科学发展观”是教师素质评价的指导思想,教师素质评价一定要体现“以人为本”。素质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教师的全面发展。问卷设计的每一项都是“正面的”“积极的”,为了有利于教师发现长处,克服短处。这种素质评价不繁琐,教师与学生的负担都不重,比之于要教师填写太多的报表、撰写太多的总结、检查手写的教案等方法,素质评价有明显的优点。
  对于青年教师,较好较快地提高他们教学的水平非常重要,所以,笔者专门设计了“优秀学科教师的素质调查”,期望通过“问卷—反思”的方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表中所列的40项,教师不可能每一项都达到完美的程度。教学艺术、教学技术,是无止境的,只要在不同的阶段,教师了解自己的素质在哪一方面有待提高,并努力地改进,这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就是大有裨益的。
  笔者在《新教学模式之建构》(2003)一书中曾提出和介绍了基于“调查—反思”的评价方法。当时笔者建议采用百分制,但经过尝试,笔者认为采用“优、良、中、差”四级评价更好把握,同时,也不容易伤害教师。因为对于素质评价“优、良、中”大都可以认同,即使对于某一特定素质评为“差”,也能正确对待。这种教师素质评价的新方法,将“学生评价”与“教师自评”结合起来,将“肯定评价”与“否定评价”结合起来,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起来,有利于教师找到自己的素质中最强的一项和最弱的一项,进而集中精力改进“最弱”的那一项,努力发扬“最强”的那一项,这是有效提高教师素质的科学途径和方法。
  
  三、教师素质的全校调查评价
  
  对教师素质的整体评价一般可以采取教师素质的统一评价(直接利用本文提供的评价表)和班级调查评价两种方法。前者的优点是较为简明,缺点是没有针对具体学校的具体问题;后者的优点是针对性强,但每班评价的内容不一样,比较繁琐。
  
  对于具体的一个学校,笔者建议学校参照本文的常规调查问卷,自行设计本校的“某某学校教师素质的调查问卷”,然后将调查统计的结果制成“某某学校教师素质评价表A”、“某某学校教师素质评价表B”。对于有关“教师素质”的项目,还应当更广泛地征求家长、学生,以及其他社会人士的意见。总之,要具体、明白,有针对性,有可操作性。
  
  注释:
  [1]详见查有梁.给教师的20把钥匙[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7.
  [2]查有梁等.教育人才素质研究[M].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1:74-75.
  [3] H.A.彼德诺夫.论人民教师的威信[M].上海:作家书屋出版社.1952:185-208.
  (作者单位: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管理研究所)
  
  (责任编辑:张瑞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