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和他的侄儿侄女

2008-12-29 00:00:00
中华儿女 2008年12期


  在延安,小远志与父亲毛泽民擦肩而过,却投入伯伯毛泽东温暖的怀抱。
  
  1959年6月25日,离别故园32年的毛泽东回到韶山冲。当他走进弟弟毛泽民和毛泽覃的卧室,端详着挂在墙上的烈士遗像,他心绪难平。当初,毛泽东离开家乡时,怀着“改造中国与世界”的宏伟抱负,又把自己的亲人带进铁血疆场。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两个弟弟先后为革命献身,留下远志、远大、远新三个遗孤。毛家兄弟手足情深,毛泽东对他的侄儿侄女始终充满关爱。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正在上海执行特殊财政任务的毛泽民,给在家乡的结发妻子王淑兰写了一封信,希望送女儿毛远志去延安学习。
  1938年春节刚过,16岁的远志在武汉八路军办事处的安排下,经过一个多月的长途跋涉,到达革命圣地延安,不想,却与父亲毛泽民擦肩而过。父亲到很远的新疆工作去了。远志黯然神伤。
  就在远志到达延安的当天晚上,伯伯毛泽东派人接她到凤凰山做客。伯伯安慰远志说:“既然你已经来到延安,就不怕见不到你的爸爸。”
  见伯伯这样和蔼可亲,远志渐渐无拘无束起来。她向伯伯提出请求:“我想参加八路军,或者去抗大学习。”
  伯伯笑了:“我这个侄女志气不小啊!”他顺手拿出一张纸,工工整整地写了5个常见字,让远志念给他听。远志茫然,斗大的字,竟然一个都不认识。
  伯伯耐心地开导她说:“你现在年龄还小,应该首先学习文化,有了一定的文化知识,再到抗大学习。我们抗日根据地有许多工作都等着有志气的年轻人呢!”
  转眼间,远志来延安已经8年了,仍不见父亲从新疆回来,她的心绪越发不安起来。
  1945年10月11日,毛泽东参加重庆谈判回到延安。第三天,远志便兴冲冲地跑到枣园去看望伯伯。与远志一道的有她的未婚对象曹全夫,还有毛泽民的老下级,在延安做经济工作的余建新。主席高兴地留他们吃饭,还特意请炊事员做了一碗扣肉给他们解馋。
  谈笑间,主席亲切地询问起曹全夫的家庭情况和个人经历。当得知全夫是山东的穷学生,来延安后上过抗大,后来随八路军总部到华北前线当军事参谋……主席微笑着点了点头,夹了一大片扣肉放进全夫的碗里。无疑,他同意远志与全夫的婚事。
   这时,余建新突然从上衣口袋里拿出一张毛泽民送给他的照片,递给主席看,还急切地问主席:“泽民同志已经好长时间没有消息了,他现在在哪儿?我们都很想念他。”
  毛泽东的脸色骤然阴沉下来,眉头紧蹙,嘴角微微向后抽动了几下,长叹了一口气后,沉痛地说:“他被反动派杀掉了……”
  这个不幸的消息如同晴天霹雳。8年了,她一直期盼着,等待着,希望父亲能早日归来,等来的却是他牺牲的噩耗。
  毛泽东从饭桌旁站起来,转身撩开门帘,走进他办公的窑洞。
  远志再也控制不住感情的阀门,泪水夺眶而出。她急忙捂住脸,躲到里间窑洞放声痛哭起来。不知什么时候,伯母江青走了进来,抚摸着远志的后背,安慰说:“这件事我们早就知道了,怕你承受不了,一直没对你讲,现在,应该让你知道了……”
  这天,远志还有一件重要事情想通过伯伯走个“后门”。抗战胜利后,中央提出“抢占东北”的口号,组织大批干部去创建东北新区。远志和全夫也积极报了名。可全夫是太行八路军总部的人,来延安是学习、养病的,没有哪个单位能给他下派遣令。他们只好到伯伯这里求援。
  伯伯很赞成他们的想法,当即作了安排。他请江青给西北局组织部长陈正人打电话,为远志他们分配队伍,安排行程。他又请秘书叶子龙把他那匹棕黄色的听话的老马牵来,送给远志。
  这一夜,远志翻来覆去睡不着,还有许多心里话要对伯伯说。第二天清晨,她又给伯伯写了一封信,表达继承父亲遗志的决心。当天下午,伯伯便回信了。
  远志同志,侄女:
  来信收到。并同意你们结婚,你们要走了,祝你们一路平安,祝你前途胜利。
  毛泽东
  一九四五年十月十四日
  
  因为战争原因,交通暂时阻断,远志和全夫没有去成东北,中途返回张家口,在聂荣臻司令员领导的晋察冀军区工作。这期间,伯伯托人给远志捎来一张家庭合影:伯伯满面笑容地站在中间,江青和抱着李讷的岸英站在两侧。伯伯虽然没有写信,但远志明白,岸英弟弟已经从莫斯科回来了,伯伯显得由衷的幸福和快慰。
  
  就在远新到达延安的同时,远大也离开韶山向延安进发,途中却遭遇不幸
  
  1938年1月,毛泽民在赴苏联学XYIGdtMh8IA2iwewvO/FcA==习治病途中经停迪化(今乌鲁木齐)。新疆军阀盛世才极力挽留毛泽民帮助治理财政乱局。党中央从抗战全局出发,同意毛泽民留在新疆工作。毛泽民与朱旦华的儿子毛远新于1941年2月生在新疆。
  然而,苏德战争爆发后,盛世才露出真面目,将陈潭秋、毛泽民等一百多名中共在新疆人员及家属、小孩关进监狱。1943年秋天,陈潭秋、毛泽民被盛世才残忍地杀害了。在中共中央和国民党高级将领张治中的积极营救下,1946年7月11日,饱尝4年铁窗苦难的中共在新疆人员终于回到延安,回到党中央的怀抱。
  第二天上午,毛泽东亲自来到住地看望新疆返延的同志们。当走到弟媳朱旦华身边时,他说了一些关心体贴的话,然后弯下腰,把5岁的侄子远新抱在胸前,在他的小脸蛋上深深地亲了亲。
  不久,朱旦华被分配到中央妇女工作委员会工作。远新被送到延安洛杉矶托儿所。
  就在小远新到达延安的同时,毛泽东的另一个侄子远大也行进在向延安进发的路途中。
  远大是毛泽覃和周文楠的儿子,号造时,学名毛楚雄。他出生时,父亲正随南昌起义的队伍转战在广东潮汕一带。后来母亲也参加了红军部队。楚雄从小与外婆周陈轩相依为命。
  1938年11月12日,日寇火烧长沙,大火燃烧了三天三夜。外婆在小吴门松桂园的那栋古楼被烧成废墟。楚雄读书的学校也被大火烧毁了。为了保住泽覃留下的独苗苗,外婆毅然离开长沙,带着楚雄来到毛泽覃的老家韶山冲上屋场。当时,八路军在湖南衡阳设有办事处,李克农曾是办事处主任。毛泽东托他带去信和钱,由韶山地下党交给老外婆。伯伯在信中鼓励楚雄,要刻苦耐劳,勤俭节约,努力学习。
  亲眼目睹了日寇攻占长沙,残杀中国人民的罪行,激起楚雄满腔的仇恨。他写了许多热爱祖国、立志革命的文章。如,《小朋友救国方法》、《寄给前线抗日将士》、《青年在抗战救国中应有的责任》、《怎样做宣传工作》、《抗战建国》等。
  1944年冬,王震奉命率领三五九旅南下支队南征,开辟和扩大南方抗日根据地。临行前,毛泽东嘱托王震,到湖南后,若找到毛楚雄,即带他回延安。1945年7月,王震率部到达湘潭,通过地下党组织,找到了毛楚雄。毛楚雄成为一名光荣的八路军战士。然而,通往延安的道路布满了荆棘,楚雄要随大部队作战,寻机向延安迂回。
  1946年6月26日,蒋介石不顾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发动全面内战。中原解放军遵照党中央的指示,除留部分地方部队原地坚持斗争,主力部队分南、北两路向西突围。毛楚雄与中原军区政治部一起,随李先念司令员、王震副司令员率领的北路部队,越过平汉铁路,一路艰苦作战,突破了国民党军队重重截击合围,于7月中下旬进入陕南商洛山区。
  国民党反动派又玩弄起“和谈”的把戏,用飞机向沿途撒传单,邀请李先念将军派代表谈判。我中原军区派干部旅旅长张文津、政治部主任吴祖贻、军区干部毛楚雄为和谈代表,前往西安谈判。
  8月10日,当他们一行来到宁陕县东江口镇时,被驻扎在那里的胡宗南哨兵阻截。敌人明知他们是我中原部队的和谈代表,仍将他们软禁起来,无理审讯。蒋介石不顾舆论谴责,电令胡宗南部:立即就地秘密处决。8月22日深夜,刽子手将张文津、吴祖贻和毛楚雄以及带路农民押到偏僻的城隍庙背后,活埋在石坎下的小渠旁。
  楚雄一路转战,离他日夜想念的伯伯毛泽东越来越近了,却最终没能见到伯伯。楚雄牺牲时只有19岁。日后,毛泽东曾对他的母亲周文楠说:“楚雄是个有志气的孩子,年龄不大,为国捐躯,虽死犹荣。”
  
  远志说:“岸英是我们毛家最有出息的,他的牺牲,伯伯只能疼在心里啊!”
  
  远志和岸英姐弟间有着一份特殊的感情。1922年,他们先后出生在长沙湘雅医院。1925年初,毛泽东和毛泽民一同回韶山发动农民运动时,这对小姐弟整天在一起嬉戏。在韶山冲长大的远志还是岸英弟弟的“保护神”。后来,岸英不止一次对远志说:“你没有了爸爸,我没有了妈妈,我们都是从苦难流浪中走过来的,所以,我们很亲近,很说得来。”
  1950年初的一天,随军南下的远志意外地收到一封祝贺新年的家信。信封上写了一行字:“请林彪同志转毛远志毛岸英托”。
  原来,岸英从父亲那里得知,姐姐和姐夫都随四野南下了,却不知他们究竟在哪个部队。在苏联学习时,岸英就认识林彪,于是便劳林彪司令员的“大驾”给远志带信。岸英的办法还真灵,这封信很快由四野司令部转到了南昌。从落款的时间看,岸英的信是在1949年12月27日写的,正是毛泽东56岁生日的第二天。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的第一个生日。在全家人欢聚一堂时,岸英还惦念着南下的姐姐和姐夫。
  这年春天,远志来北京治病,与岸青同住在北京医院。岸英曾几次来医院看望他们。岸英喜欢探讨政治问题,研究辩证法。每当他滔滔不绝地论述政见时,远志总是聚精会神地听着。每当回忆起二叔毛泽民,岸英的眼睛里总是含着热泪,充满了感激。
  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毛岸英强烈要求出国作战,毛泽东亲自把儿子交给了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岸英在志愿军总部担任翻译、机要秘书和参谋工作。11月25日上午11时,岸英正在处理已经签发的战斗电报,突然,美军飞机轰炸志愿军总部,岸英不幸中弹牺牲。
  得知岸英弟弟牺牲的消息后,远志非常伤心。她曾说过:“岸英是我们毛家最有出息,最有希望的一个。他的牺牲,伯伯是多么痛心,而伯伯只能疼在心里啊!”
  毛岸英牺牲后,毛泽东的心情一直不太好。朱德、刘少奇、周恩来等党中央领导同志都看在心里。
  1951年夏天,时任江西省妇联任宣传部长的朱旦华来北京参加全国妇联会议,把正在放暑假的远新也带到北京。当晚,康克清大姐来会议住地看望同志们。当她看到虎头虎脑的小远新时,很是喜欢。康妈妈拉着远新的手说:“你妈妈要开会,带孩子不方便,我把你送到你伯伯那里去!”
  当时远新只有10岁,长得很结实,而且天真好动。毛泽东闲暇时,喜欢躺在藤椅上纳凉,远新就和李敏、李讷两个姐姐依偎在他身边说笑话。别看远新年龄最小,却满腹经纶,从新疆戈壁,到撤离陕北的3000里行军,地北天南,无所不知,经常惹得伯伯哈哈大笑。
  全国妇联会议结束后,朱旦华到中南海去看望毛主席,想顺便把儿子接走。毛泽东很喜欢这个小侄子,主动对朱旦华说:“就把远新留在北京读书吧!”
  毛泽东又把脸转向远新,严肃又充满关爱地对他说:“但有一条,不能做温室的花朵,不能住在我这里,要住到学校去!”
  从此,毛泽东把弟弟毛泽民的遗孤当作自己的亲儿子抚养。远新和李讷姐姐一起在北京育英小学读书,只有周末才回到中南海伯伯的身边……
  
  远志陪伯伯过70大寿。毛泽东叮嘱远新,替他采一束野花放在毛泽民的墓前
  
  1963年12月26日是伯伯70寿辰。人生七十古来稀,远志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思念。于是,她与妹妹李敏商议,决定去中南海陪伯伯过生日。
  听说远志要来,毛泽东非常高兴,亲自派车去接她。那天傍晚,远志和曹全夫带着小女儿立亚一起来到中南海颐年堂。
  一见面,伯伯就说:“远志你来啦!这么多年为什么不来啊?你的头痛病好了吗?”远志上前紧紧拉着伯伯的手,凝视着他慈爱的面容,鼻子一酸,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当时,毛泽东正与他的湖南故旧程潜、章士钊以及表兄王季范三位长者兴致勃勃地谈话。不多时,毛泽东便请客人及身边的工作人员共进晚餐。餐厅里只摆放了三张圆餐桌。与毛泽东同坐主桌的有:程潜、章士钊、王季范三位老人,有李敏和孔令华夫妇,有毛远志,还有江青。毛泽东的“寿宴”简朴而独特,除了简单的酒水和凉菜外,只是在每张餐桌的中央摆放着一盘热气腾腾的蒸肉鸽,恰好每人一只。大家都是用手抓着吃。让人没想到的是,肉鸽肚子里还有一坨香喷喷的八宝饭。席间,全体来宾频频举杯,祝福毛主席健康长寿!
  晚餐很快就结束了。为了不打搅伯伯的工作,远志和全夫准备悄然离去。没想到,让正在客厅里休息的毛泽东看到了,便连声招呼说:“远志啊,不要走!过来和伯伯说说话。”远志迟疑了一下,便愉悦地坐到伯伯身边。
  远志刚刚坐定,伯伯就向她问了一连串的问题:
  “远志,你今年多大了?”
  “还在中央组织部工作吗?”
  “现在有几个孩子?他们都在哪里?”
  “远新去看过你吗?”
  远志一一作了回答。
  谈话间,远志发现伯伯有些鼻塞,像是伤风感冒的样子,就轻轻摸了摸他身上穿着的裤子,见那条灰色凡立丁裤子里边只有一条薄薄的衬裤,便关心地问:“伯伯,你穿得这么少,不冷吗?”
  伯伯吸了吸鼻子,不在乎地说:“这感冒呀,只要不发烧就不要紧。”
  说着,他把双手伸到远志面前:“你摸摸我的手,可热乎了。”
  握住伯伯温暖的大手,一股父爱的暖流顿时传遍远志的全身。
  这时,警卫局长汪东兴走过来说:“主席,工作人员都想和您老人家照相,您看……”
  毛泽东高兴地站起身来,拉着远志的手,走进摄影室。摄影师吕厚民已经准备好灯光。毛泽东面带微笑地站立在中间,左边是李敏和孔令华,李敏用手搂着曹立亚;右边是远志和全夫;这时,王海蓉也从后边站了进来。吕厚民轻轻按动快门,留下毛泽东70岁寿辰的第一张合影。
  长期以来,毛泽东关爱他的侄儿侄女,其中寄托着他对为革命献身的弟弟们的深切怀念。毛泽东曾不止一次对毛远新说:“那时,我是穿长衫的,肩不能挑,手不能提。我到长沙去读书,是你爸爸送我去的,他穿的是短褂,帮我挑着行李,在外人看来,就像是我花钱雇的一个挑夫。是你爸爸在家乡任劳任怨,辛勤劳作,照料父母,还为我提供了学费和生活费用。”
  毛泽东还经常感慨地说:“你爸爸定期到长沙来,为我送米送钱。有一次,他送钱来晚了几天,我很不高兴,就责怪了他,他也不吭声。临回韶山前,他才告诉我,今年收成不好,为了把谷子卖个好价钱,他跑了好几百里路呦。他走后,我惭愧了好多天。没有你爸爸,我哪里能到长沙来读书啊!”
  1975年,时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20周年,毛远新作为中央代表团副团长将赴乌鲁木齐出席隆重的纪念活动,已是迟暮之年的毛泽东特意叮嘱他,替我采一束野花放在我弟弟毛泽民的墓前……
  
  文字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