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色曚昽
李兆忠
中国社科院文学所
副研究员
张艺谋向全世界贡献了一台美轮美奂、壮观无比的奥运会开幕式,西方媒体好评如潮,本人也五体投地。不过在佩服的同时,心里总有些嘀咕:开幕式里出现的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如击缶、画卷、竹简、活字汉字之类,西方人能理解吗?固然,经过张艺谋极具匠心的包装,它们获得了强烈的视觉效果,然而,那些没有中国文化背景的西方老外,在享受这场视觉盛宴时,对其中的文化内涵能否理解,恐怕还是个疑问。
我这样说并没有别的意思,无非是想指出,真正能够理解这场开幕式的,不是西方人,而是有着相同文化背景的东亚人,比如日本人、韩国人。日本官方电视频道NHK转播开幕式实况时,解说员频频地用“鲜艳”、“精彩”、“震撼”来形容,非常地投入,当身穿古装的数千“孔门弟子”齐声念出“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时,解说员脱口而出:这是出自日本人熟悉的孔子的《论语》;看到太级拳表演,解说员马上说,武术发源于中国,如今太级拳在日本很受欢迎;当波澜壮阔的汉字活字模方阵变幻出三个由篆而楷的“和”字时,解说员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在东瀛,这是一个毋需解释、人人皆知的汉字,“和”就是“日本”的别名,早在1300年前,日本从中国引进汉字,在众多的汉字里选择了它作为日本的代表,自称“大和国”,并将《论语》中的“以和为贵”作为治国之本,开宗明义地写进日本有史以来第一部宪法——《宪法十七条》中。日本完好地保存了中国古代文化,即使在高度现代化的今天,汉唐古风仍然依稀可见,比如“榻榻米”的起居方式;去一下京都、奈良,这种感觉就更强烈了,那里飞檐斗拱,老字号林立,寺院庙宇随处可见,仿佛令人回到中古时代。
然而,这仅仅是事情的一个方面,转播过程中,有一个细节耐人寻味:当中国奥运会体操冠军李宁出场,开始最后一棒的圣火传递时,男播音员居然问:“李宁是谁?”“中国的体操王子啊!”受到女同事揶揄之后,马上自我解嘲:“我真是不学无术啊。”这个细节反映了日本人对中国文化认知上的失衡,一般来讲,日本人对中国古代文化十分了解并且充满兴趣,对现代的中国文化却没有多少兴趣也不了解,这个巨大的反差有深刻的历史原因,至今仍在延续。
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对本次奥运会开幕式的评点。石原是日本政坛大名鼎鼎的老牌右翼政治家,此次带着2016年东京夏季奥运会申奥的使命来到北京观摩开幕式。与过去在中国问题上出言不逊、屡屡“失言”不同,石原这次对开幕式作了正面的评价,眼光比较客观,尤其是对中国大学生志愿者的表现给予高度的评价。他认为,“对于国家社会前途的看法,中国大学生很明显地与日本的大学生不一样,他们对于国家有所期待,感受到青春生命的意义,听了他们的想法之后,真教人羡慕。”这番话无疑有其特殊的背景,反映了日本人,尤其是老一辈日本人特有的忧患意识,石原对中国大学生的称赞,是与日本大学生精神状态做了对比之后而发的,其中包含复杂的情结与内涵,是值得细细品味与疏理的,我们不能简单地认同。此外,石原的“奥运观感”亦有可圈点处,他从精彩纷呈、令人眼花缭乱的开幕式中拈出两点,第一是“美女战术”,他说:“开幕式到了最后,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在致词时,地毯旁排列着许多美女,个个身材高挑,相貌出众,那种美女如云的景象,我从没看过。”从这番话里,可以感受东瀛男儿特有的好色之心,年逾古稀的石原在这方面可谓宝刀不老;第二是“人海战术”,石原说:“充分感受到中国13亿人口之多的惊人之处,有一种人山人海的感觉。或许人海战术是中国最拿手的说不定。总之,就是觉得人多。”必须承认,石原的感觉还真到位,本次奥运会开幕式,论场面的宏大,演员的众多,色彩的丰富艳丽,多媒体高新技术的密集,参加的国家、地区及运动员数量之多,还有观众之多,都是历届奥运会开幕式绝无仅有的。“人海战术”确实是中国特有的拿手好戏,背后有深厚的文化风土与现实条件的支持,两千零八位鼓手整齐划一击鼓的壮观场面,令人联想起“世界第八奇迹”的秦代兵马俑。看得出,石原是不喜欢这种“人海战术”的,这其中有审美趣味上的原因,石原认为:“超过三个小时的典礼,大菜太多了,餐盘琳琅满目。时间再控制得短一点比较好。”推而广之,可以看到中日两国文化的同中之异,就像日本人一边喜欢中华料理的美味,一边又嫌它太油腻一样。惟其如此,石原才特别表示,日本会以“日本人的想法和心灵感受性”来办2016年的夏季奥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