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打着“民主、清廉”旗号上台;
今朝弊案缠身,成为“台湾之耻”。
2008年台湾政局变迁的一大看点即腐败无能的陈水扁政权轰然下台。陈执政八年期间目无法纪、疯狂敛财以至于弊案缠身、民怨沸腾。从“3.19枪击案”、“SOGO礼券案”到“国务机要费案”、“海外洗钱案”等,陈水扁的家人、亲信陆续遭到司法起诉甚至判刑,本人也因涉嫌一系列弊案被检察机关列为被告。八年政坛浮沉,陈水扁从昔日的所谓“台湾之子”沦为当下的“台湾之耻”。
八年前,陈水扁顶着民进党“清廉、改革、爱乡土”的光环登上台湾政治权力的顶峰。大权独揽后,陈水扁一改民进党早期与财团势力保持距离的做法,开始大幅扩张政商关系网,迅速与岛内各式财团相结合,私下进行权钱交易。纵览陈执政八年,前后揭露的弊案涉及金额之大、牵扯政商层级之高、产生恶劣影响之深,均十分罕见。陈水扁的贪腐弊案集中爆发于2004~2008年的第二任期内。
“3.19枪击案”:至今疑云重重
“3.19枪击案”是2004年陈水扁竞选连任时争议十足的疑案,不少证据显示是陈水扁为扭转当时不利选情而一手策划主导的。陈任职后毫不忌讳地运用各种手段阻挠案件真相的调查。虽然陈水扁通过操作枪击案以微弱优势连任,但其当选的正当性遭到泛蓝阵营及民众的强烈质疑。该案充分暴露出陈水扁推崇现实主义的权力思维,加上连任的正当性不足,成为其任内岛内政局动荡、蓝绿长期对峙的重要原因。
“二次金改案”:彻底倒向财团
2004年10月,陈水扁为加紧控制岛内金融机构,不顾各方反对,开始强行推动第二次金融改革(简称“二次金改”),要在2005年底实现公营金融机构的公股减半、2006年底实现金融控股公司减半、促成三家金融机构市场占有率在10%以上、金融机构由外资经营或到海外上市等四大目标。金融改革本是一项专业性强、涉及面广、利益关系复杂的经济改革,陈水扁却撇开本该负责实施该项改革的财经行政部门,自己一手主导,通过公营金融机构的民营化,将财富转向挺扁的“绿色财团”。除极力培养亲扁的金融集团外,陈水扁还通过支持特定私有银行并吞公有银行来疯狂敛财。直到今年陈水扁海外洗钱案爆发,“二次金改”背后的权钱交易才逐渐清晰,中信金等一大批从“二次金改”中获利的金控公司,均与陈水扁家庭有着庞大资金往来。
“SOGO案”:第一家庭形象坍塌
该案是陈水扁妻子吴淑珍和曾任“总统府副秘书长”的亲信马永成涉嫌非法收受“SOGO”(太平洋百货)礼券及介入“SOGO”经营权之争的一起弊案。2006年4月该案曝光后震惊岛内。在整起案件中,吴淑珍不仅收受SOGO的巨额礼券,还与马永成一同介入并操纵SOGO经营权转移,严重损伤了所谓“第一家庭”的形象。尽管陈水扁在案发后强力狡辩,但民调显示有高达60%的民众不相信陈水扁、吴淑珍对“SOGO案”毫不知情,陈个人的民意支持度也创下当年13%的新低。
“台开案”:大暴露的前奏
该案系陈水扁女婿赵建铭通过内线交易买卖股票牟取巨额暴利。赵建铭从2005年开始透过内线人士以极低价格购买大量台湾土地开发公司的股票,一年之间获利超过1亿元新台币。2006年7月检方经调查正式起诉赵建铭等人,控告赵利用内线交易牟取非法暴利。此外,赵建铭还涉嫌“受贿介入台开董事长人事的非法游说”、“收取药商回扣”和“受贿关说银行贷款”等三起案件。继“SOGO案”后,“台开案”进一步揭露出陈水扁家庭的贪腐本质。2007年6月,“台开案”二审加重判处赵建铭有期徒刑七年,其父赵玉柱九年零六个月。《联合报》社论曾称,该案最令人震撼的是对于台湾现今“阶级犯罪”或“权贵犯罪”的实况作了深刻的描绘,判决结果不仅是对单一刑事个案的判决,更是对台湾政治阶级生态以及政商关系的严正控诉。而后事件的发展证明,“台开案”仅仅是陈水扁贪腐集团丑行暴露的前奏,而赵玉柱、赵建铭也只是整个陈水扁“权贵犯罪集团”的替身。
家庭成员和亲信相继涉贪,使陈水扁不得不在党内外的强大压力下,于2006年5月31日宣称“自清”、“革新”、“权力下放”,其家庭及相关成员必须“深切自省、严格自律,从今而后彻底做到弊绝风清”。然而,陈水扁面对两次“罢免案”和轰轰烈烈的“倒扁”运动不但没有丝毫放松权力,反而在贪腐的道路上愈走愈远。
“国务机要费案”:下台呼声高涨
2006年11月3日,台高检控告陈水扁夫妇以私人消费的发票连续诈领“国务机要费”1480多万新台币,涉嫌贪污及伪造文书罪,起诉吴淑珍,但陈水扁因有“刑事豁免权”暂时逃过一劫。面对这一重磅炸弹,陈水扁一面稳住民进党,一面大打“乌贼战术”,指责“国务机要费”存在制度问题,辩称自己的所作所为是为了“台湾利益”,“和贪腐无关”,甚至使用拖延战术,宣称“只要一审判决吴淑珍有罪就下台”。虽然有超过一半的民众要求陈立即下台,但与陈水扁结成共犯结构的民进党在关键时刻选择了“保扁”。陈水扁在站稳脚跟后,用尽各种手段,如吴淑珍以身体不佳为由拒绝出庭,攻击马英九的“市长特别费案”以模糊焦点、湮灭关键证据及以相关涉案资料关系“国家机密”无法提供等,屡屡阻挠检调单位查案。马英九上台后为彰显查弊决心,加快侦办“国务机要费案”,新的事证不断涌现,该案有望在年内侦办结束。
台巴“建交”丑闻案:雪上加霜
该案是在陈水扁下台前夕爆发的一起重大“外交”弊案,时任“行政院副院长”邱义仁、“外交部长”黄志芳、“国防部副部长”柯承亨均因该案被迫辞职。2008年5月,前“外交部长”黄志芳在政权交接前自曝台在争取与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建交”过程中被两名“外交掮客”诈骗近10亿元新台币。然而,黄志芳的说辞很快被证明有悖事实。2006年8月,为谋求与巴布亚新几内亚“建交”,民进党当局物色台商金纪玖为中间人商洽台巴“建交”事宜,并承诺事成后支付巴政府3000万美元的技术援助资金,但金纪玖私自携“建交款”逃逸。检方经过调查证实情况并非是简单的“掮客”骗钱,邱义仁、柯承亨、黄志芳涉嫌非法从“建交款”中诈取60万至200万美元不等的佣金。在强大舆论的压力下,曾在民进党内声名显赫的邱义仁宣布退出民进党,并永远退出政坛。但民进党执意将该案定调为“秘密外交失败案”,以挽救摇摇欲坠的政党形象。台巴“建交”丑闻案使民进党贪腐形象雪上加霜,再次沉重打击了绿营支持者的信心,也伤害了台湾的“国际形象”。
“海外洗钱案”:全家无一人干净
该案是陈水扁卸任后被揭发的牵涉其一家海外非法洗钱的重大案件,目前台检调单位正在全力侦办。从检方勾勒出的铣钱拼图看,陈水扁、吴淑珍、儿子陈致中、儿媳黄睿靓近几年来大肆利用吴淑珍的胞兄吴景茂等诸多人头账户,陆续将超过10亿新台币的巨额资金汇往国外的特定账户,整个海外洗;钱经由四大洲、十个国家地区内转存汇兑,遍及亚洲的新加坡,欧洲的瑞士、英国,非洲的毛里求斯及美洲的锥尔京群岛、开曼群岛等国家和地区。有办案人员形容,陈水扁海外洗钱流程宛如“长江万里图”、流经多个国家和地区,并经由私人账户、纸上公司等多种管道隐匿资产。据调查,汇向海外的巨额资金除来自陈水扁四次公职选举的结余款外,很可:能还包括“国务机要费”以及在“二次金改”中受益企业的“回馈金”等。目前,检方已将陈水扁、吴淑珍、胨致中、黄睿靓、原陈水扁办公室主任林德训和出纳陳镇慧,以及在洗钱案中充当“人头”的吴景茂、蔡铭哲、蔡铭杰等列为被告。在岛内剧烈的“讨扁”风暴中,胨水扁被迫于8月15日以声明稿的方式宣布与吴淑珍即刻退出民进党。受该案冲击,民进党主席蔡英文上任后带领民进党东山再起的计划遭受重挫,党内固有的各种矛盾及结构性困境进一步深化,整体士气再度跌入低谷。陈水扁则垂死挣扎,拥抱“台独基本教义派”,拖住民进党,并不顾民进党中央反对执意参加“10.25呛马大游行”。事实证明,民进党在当前的被动局面下非但无法与陈水扁彻底切割,还得互相依靠与支持。目前,民进党内的共犯结构只露出冰山一角,未来各方势力围绕该案的明争暗斗还将持续。
陈水扁执政八年间的一系列重大弊案证明,陈及民进党高层所一直鼓吹的“民主”、“清廉”只不过是攫取个人名利的工具,“假民主、真贪腐”才是陈水扁、民进党的真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