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基于江苏省各省辖市景区要素条件的横向比较和纵向分析,以及部分旅游大省的比较研究,得出江苏省旅游景区竞争力综合评价的结果及对策。
[关键词] 江苏旅游景区 竞争力 综合评价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369(2008)1-0051-06
江苏旅游业秉承改革开放之先,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旅游大省。作为旅游产业的重要构成要素,江苏旅游景区的竞争力是江苏旅游产业竞争力、江苏旅游城市竞争力、区域旅游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和核心要素。未来我国国际和国内旅游消费需求将日益增长,消费者需求日益多样化和复杂,但旅游日的地、旅游景区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因此,江苏旅游景区的竞争力研究和对策对于发展本地区旅游业的实际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江苏旅游景区竞争力进行省内横向和纵向研究,并开展省际比较分析,进而提出对策。
江苏省各省辖市的横向比较分析
1.旅游景区的要素条件子指标体系的主成分得分
旅游景区的要素主要包括景区资源品质、景区的承载力、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等指标。
(1)数据的预处理
首先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即定性指标定量化,逆向指标正向化,可以得到表1。
(2)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可以得到表2。
(3)计算旅游景区的要素条件子指标体系的主成分得分
根据公式F=aF+aF+…+aF,可以得到最终的旅游景区的要素条件子指标体系的主成分得分情况,如表3所示。
2.计算旅游景区其他几个指标体系的主成分得分
lxUjLq+YSD8p+3n8XwZncg== 按照与求旅游景区要素条件子指标体系的主成分得分一样的步骤方法,可以得到其他几个指标体系的主成分得分,分别如表4所示。
3.旅游景区竞争力综合评价值
在旅游景区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四个子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求出整个指标体系的综合评价得分,并进行排名,结果如表5所示。
4.旅游景区竞争力综合评价值的分析
通过分析表5我们可以发现,苏南旅游景区竞争力较高,苏北竞争力较低,苏中则处于中间。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作为江南风光的典型代表,苏州一直是江苏旅游业的龙头,拥有园林、古镇等世界级的吸引物,具有世界级影响范围、较高强度以及便捷的交通。2002年,苏州就有9处世界文化遗产,15个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个省级和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3处风景名胜区,7处森林公园,10个国家A级旅游景区。30个旅游景区的全年接待游客量超过了20万人次。同时苏州旅游景区的相关及辅助产业发展较好,旅游涉外涉外饭店有109座,星级饭店93座,同时拥有115家旅行社。这些因素的存在,使得苏州的旅游景区竞争力排名江苏第一。
南京在江苏13个地市旅游景区竞争力排名中位居第二,这是和南京在资源品质、市场条件、相关产业、发展环境方面的雄厚实力分不开的。南京作为六朝古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城市山、水、城、林浑然一体,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陆路交通、水上航运和空中运输四通八达,其省会城市的特殊地位,增强了南京旅游经济的整体优势。
徐州在苏北几个地市中,旅游景区竞争力排名最靠前。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徐州拥有2570余年的城建史,以两汉文化为集中代表的人文景观已经成为徐州旅游资源的主体,并由此构架出具有独特风情的文化大旅游格局。徐州还是全国第二大铁路交通枢纽,观音机场是苏北最大的机场,全市的旅客周转量达132亿人公里。2002年交通运输、仓储业、邮电通讯业增加值为73.31亿元,旅游涉外饭店为34座。相关及辅助产业的发展,无疑为旅游景区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加上徐州在资源条件方面的优势,使得徐州旅游景区竞争力为江苏第五,苏北第一。
整体上来说,目前苏北的几个地市旅游景区竞争力相对较低。但是,这些地区有着较大发展潜力,如果能够抓住机遇,则今后的发展速度有望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江苏省近几年的纵向比较分析
与分析江苏省各个地市采用的方法和步骤一样,可以求得江苏省1999-2002年间,旅游景区竞争力的发展情况。
随着江苏旅游的发展,旅游景区也在不断的完善。旅游景区的资源品质、市场条件、相关产业和发展环境等不断改善,反映到旅游景区竞争力综合评价模型里就是,各个年份的旅游景区竞争力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各年的发展速度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就旅游景区竞争力总体来说,1999-2000年间,旅游景区竞争力的增长速度最快,综合评价值增加了79.01;2000-2001年间,其增长速度有所降低,综合评价值仅增加43.81;2001-2002年间,增长速度有所回升,达51.98,但是,仍旧低于1999-2000年间的发展速度。
旅游景区竞争力综合评价体系的各个子系统的增长速度同样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不同的子系统表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旅游景区的要素条件子系统发展速度最快的在1999-2000年间,综合评价值增加了89.89,以后逐年降低,分别为70.81和23.81。旅游景区的市场条件子系统发展速度最快的也在1999-2000年问,在此期间综合评价值增加了77.99;2000-2001年则下降为13.71,2001-2002年间,又恢复到较高的速度,综合评价值增加了76.65。旅游景区的相关及辅助产业的状况子系统发展速度最快的在1999-2000年间,增加了115.25,但是在2000-2001年间,该子系统的竞争力有所下降,综合评价值降低了14.93;2001-2002年间,竞争力开始回升,2002年该子系统的综合评价值比2001年提高了76.73。对于旅游景区的发展环境子系统来说,其在2000-2001年间发展最好,综合评价值增加了105.66,其他两年的增长速度相对较低,分别为32.89和30.72。
全国部分旅游省份的横向比较分析
从表7的结果可以看出,这5个省份旅游景区竞争力的综合评价得分最高是广东,江苏排名第二,排在最后的是福建。广东是我国改革开放较早的省份,国际化程度较高,旅游的发展机制比较灵活,旅游业的发展一直处于全国领先地位。旅游景区的资源品质比较好,2002年,广东省有25个国家A级旅游景点,30个旅游度假区,25个风景名胜区,18个旅游景区的年接待量超过100万人次。2002年的旅游外汇收入为509089万美元,国内旅游收入为1012亿元。该省有40家全国百强社,640家星级饭店。这一切使得广东旅游景区的竞争力位居第一。
提升江苏旅游景区竞争力的对策
旅游景区的竞争力是一个包括体制、景区管理、企业制度、市场环境、资源禀赋等宏观、微观要素的复杂系统。江苏各地旅游景区的发展历史、体制、市场机遇、资源基础等不同,提升其自身的竞争力的具体措施应有所不同,但作为一个旅游景区集聚区,如何增强江苏旅游景区的综合竞争力,应该考虑如下对策:
(1)集群策略。依托江苏省内自然空间,形成以一圈三沿一轴为构架、旅游城镇为支撑、两大跨区域旅游为延伸的旅游空间布局。环太湖旅游圈,以太湖风光和吴文化资源为依托,精深式开发太湖旅游资源,形成文化观光、商务会展、度假休闲、体育健身为主的旅游产品集聚带,打造以吴文化为底蕴的长三角休闲度假旅游圈。沿长江旅游带,发挥沿江生态环境、人文景观和旅游资源优势,重点开发滨江休闲度假旅游、商务会展旅游、湿地生态旅游、工农业旅游、游船旅游,打造滨江旅游休闲带。沿东陇海线旅游带,挖掘楚汉文化、军事文化和山海、温泉旅游资源,开发文化旅游、军事旅游、度假旅游,发展成为淮海经济区和陇海沿线重要旅游日的地。沿海旅游带,依托沿海湿地、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历史文化和红色旅游等资源,重点开发湿地生态旅游和海洋文化旅游,加快推进盐城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打造东亚太地区著名的滨海生态旅游胜地。古运河旅游轴,加强古运河保护、修复、整治,完善配套设施,联合打造运河观光、休闲、文化旅游品牌,形成文化内涵丰富、民俗风情浓郁、沿河风貌独特的国际知名水上旅游线。结合城市化进程和旅游发展要求,积极推进旅游城镇建设,初步形成以旅游强市、大市和特色市(镇)构成的旅游城镇体系支撑。
(2)融合策略。突破传统资源观束缚,树立大资源观,将旅游业发展融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当中,顺应城市化、信息化、国际化趋势,依托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依托江苏发达的产业资源,发展工业旅游、商务旅游、会展旅游;依托深厚的文化资源,发展文化旅游、科普旅游、宗教旅游、修学旅游、体育健身旅游;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发展生态旅游、温泉旅游、滨水旅游;依托城乡统筹、建设新农村,发展乡村旅游、农业旅游。一方面,满足现代旅游者求新、求异、求变化,体验、学习、参与相结合的要求;另一方面,寻求旅游景区发展空间,拓展旅游经营范围,提升旅游产业竞争水平。
(3)精品策略。以旅游标准为基础,旅游品牌为抓手,旅游质量为核心,全力推动旅游精品建设。贯彻《国家等级旅游景区标准》,制定《乡村旅游标准》等,提高景区档次和服务水平。实施品牌振兴策略,振兴老品牌,发展新品牌,培育具有地区和国际竞争力的产品品牌、节庆品牌和企业品牌。要突出建立三大旅游产品品牌:水乡品牌,以“扬子江江魂之旅”为核心的长江品牌,以“中国吴文化山水”为核心的太湖品牌,以“东方湿地之都”为核心的沿海湿地品牌,以“流动的世界文化遗产”为核心的古运河品牌和以“天下名泉”为核心的泉文化品牌。城市群品牌,以“长江金三角城市群”为核心的宁镇扬泰通长江城市群旅游品牌,以“太湖中国水都城市群”为核心的苏锡常太湖城市群旅游品牌,以“兵家徐州”为核心的徐州都市圈城市群旅游品牌。文化经典品牌,以吴韵汉风、四大古典名著为核心的江苏古典文化体验旅游品牌,以动漫、修学文MlZQ08zh7EW12zey66cNlg==化为核心的江苏新经典文化体验旅游品牌,以现代城市文化、地方传统文化、前沿文化为核心的节庆品牌,形成一批有影响的重大节庆活动。
(4)协同策略。一个旅游景点的业务过程可以描述为价值链,不仅自己的价值链在运营中,同类景点、竞争者、旅行社、供货商的价值链也在运营中,景点必须在整个经营过程中注重产生价值的每一个环节,为价值增值服务。江苏应注重空间扩张,依托中心城市和旅游交通网络向苏南、苏中、苏北渗透,进而向长三角的上海、浙江渗透,形成开放的点、线、面综合布局的具有竞争力的旅游景点区域。旅游景区空间扩张是通过景点跨区域联合与政府问合作来实现的。敏捷旅游是协同策略的结果。景点应充分利用口岸、交通网、信息网络、敏捷体制、敏捷组织、敏捷人的集成迅速响应游客的消费需求,实现敏捷旅游,赢得竞争优势。
(5)可持续策略。充分认识可持续发展对江苏旅游的重要性,充分认识江苏自然、土地及空间的特性,进行可持续开发的规划。在景区推行绿色环球21标准,倡导旅游景区在规划、设计、建设阶段融入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注重对自然、文化遗产的保护,争取作为世界旅游组织旅游发展可持续试点,实现生态环保的最佳状态。根据景区环境容量和承载力,确定景区建设规模、体量和建筑风格。景区和旅游吸引物规划、开发要充分依托自然、生态、人文条件,景区开发建设与周边环境协调。对不同资源在开发类别、地域和时序上做出安排,进行选择性和持续性开发,最大限度地保护自然与历史保护地土地不被侵蚀,并根据需要逐步扩大保护范围。鼓励私营企业和其他机构参与保护活动,开展保护宣传,通过志愿者、观光、健身、科普旅游等形式在全社会形成保护资源、永续利用的合力。
综上所述,江苏旅游景区发展既具有得天独厚的历史人文资源禀赋,又面临着同质竞争、区域一体化下边缘化的压力,认真对比分析景区的自身发展条件、竞争状况等,发挥江苏景区比较优势,培育旅游景区的成长机制,切实提升江苏旅游景区的竞争力,成为江苏旅游业发展中的一大课题。
(责任编辑:张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