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观点引起的反思——适应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是中国会计现代化的唯一着眼点——中国会计现代化的理论依据:受托责任学说无论会计的目的,会计的对象,会计的方法都是针对着受托责任的——中国会计现代化的三个层次——中国会计现代化当前应抓的几个问题。
一
十三大以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观点已成为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根据这一标准来检查,我们今天的会计工作究竟是适应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还是不适应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
40年来,会计工作在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上的作用,应该肯定,但是,从检查的观点出发,我们却不能不正视另一方面:
1.发展社会生产力需要资金,我国长期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剥削。官僚资本家从人民身上搜括到几十亿黄金、美钞,解放前夕如数窃运台湾,成为今天发展台湾经济的原始积累,我们今天仅有一点的资金,基本上是靠人民的辛勤劳动,重新积累起来的,十分困难。一个钱应掰成三个钱五个钱的用,而由于我们的会计理论和实践落后,我们却往往是三个钱乃至五个钱才顶一个钱用,资金的浪费十分惊人。只举一个数字:据估计,我国投入于国民经济建设的资金和日本差不多,而产出却只及日本的1/4,有3/4在基本建设过程中白白浪费了。我们生产出来的产品,因为不适销而处理,先后估计,超过1千个亿;现在积压在库销不出的,估计还有1千个亿,全国各方面由于会计落后、监督手段不力而浪费了。全国各方面由于会计落后、监督手段不力而浪费的资金,更不知有多少,这些都是人民的血汗,怎样向人民交账,我们至今还没有这个观点,可我们能永远把人民蒙在鼓里,能永远回避这个问题么?不能不引起我们深思。
2.发展社会生产力,要保护好我们这个由人民几十年节衣缩食、好不容易才累积起来的社会主义财产,要提高每个会计实体在利用这些财产上的经济效益。保护社会主义财产,提高经济效益一直是解放以来会计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可是,由于会计理论和实践的落后,今天,我们的社会主义财产,正面临着吃尽分光的危险,从开初的吃浮财、账外财,而发展到吃底财,而后到无财可吃,发不出工资,而关门倒闭。今天,全国面临破产的公私企业,估计达六位数。还有不少人钻我们会计工作的空子,贪污舞弊、行贿受贿、投机倒把、化公为私,为所欲为。保护社会主义财产,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对人民来说,始终只是美好的诺言。
3.发展社会生产力,需要会计工作提供及时、可靠、有用的信息。由于我们会计工作落后,我们提供的,却往往是厂长成本、书记利润,是通过编账、造账、凑账、混账胡弄出来的东西。这样,我们为发展生产力而作出的决策,自然就只能是决策人一厢情愿的神话,而老百姓所支付的,自然也只能是实现这些神话的代价——即我们称为“学费”的东西。
4.发展社会生产力,在现阶段,还不能不鼓励引进外资,而外商对我们今天这一套会计工作,对我们今天这一套似商实官的注册会计师事业的公正性,却未必放心得下。今天,世界越来越小,以前经年累月的旅程,而今朝发夕至;国与国间的商事往来越来越方便、越频繁;世界贸易的总额以惊人的速度在增长;跨国公司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在这种形势的迫切要求下,国际会计标准、国际审计标准不断在制定公布。它们和公历纪年、阿拉伯数字、度量衡公制先后在各国通行一样,也有使各国的会计标准、审计标准趋于统一之势,而我们今天的会计理论界却还有人在念念不忘于创造出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制度来。也许,正是为了这个良好的愿望,至今为止,我们甚至连“坏账备抵”也不提。这种在会计上自搞一套的态势,自然不免增加引进外资的困难。
5.发展社会生产力,不能不有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作保证。今天,高度民主,正是发展社会生产力所必要的生产关系。我们党一直把高度民主作为社会主义的伟大目标之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多次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1986年9月党中央发布的《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指导方针的决议》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发展中的主要历史教训,一是没有集中力量发展经济,二是没有切实民主政治”。十二大和十三大的报告一再号召以建设一个文明、民主、富强的现代化社会主义国家为全国人民的奋斗目标,十三大更指出:“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过程,应该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的过程。”
这些指示,十分确切地指出了民主这一生产形式在发展社会生产力中的必要性。
民主,就是人民当家作主。
十三大指出:“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列宁说:“国家的官吏,不过是执行我们委托的工作人员,人民,才是国家的主人。”小平同志说:“当前,也还有些干部,不把自己看作是人民的公仆,而把自己看作是人民的主人。”都表达了同样的意思。
从近代民主发展的历史看,近代民主首先是从人民对自己托付给公仆为人民利益而花费的钱有发言权和监督权开始的,也就是说,是从财政公开、会计公开开始的。国家之所以要进行会计工作,光看到经济上的必要和生产力上的必要是不够的,还必须看到,它是民主建设的必要,是向人民报账、向人民交待、财政公开、会计公开的必要,而财政公开、会计公开,我们今天显然还没有提到日程上。
从上述几个方面看,中国会计的现状和发展中国的社会生产力,巩固党的领导的要求,相差很远,中国面临着一个十分迫切的会计现代化问题。
二
为了更好地促进中国会计的现代化,我们必须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根本观点出发,进一步解放思想。
十三大报告指出:“由于左倾错误的影响……许多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和生产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的东西,被当作资本主义复辟,加以反对。”
十三大报告又指出:“许多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并不具有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东西,或者,只适应于某种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东西,被当作‘社会主义原则’加以固守”。
四十年来,从会计方面的情况随便举例,我们确曾将一借多贷、一贷多借特别是多借多贷的分录方式当做资本主义的东西,认真严肃地加以反对,而将一借一贷的方式当做“社会主义原则”加以固守;也似乎还有人将管理会计认为是资本主义的东西,而将成本会计认为是社会主义的东西;我们还确曾将苏联从沙皇时代沿袭下来的五分制记分法认为是社会主义的东西大力推广,而将百分制记分法认为是资本主义的。今天,我们不设“呆账损失”和“呆账备抵”科目,除了财政上的原因,是不是也还有维持我们这个社会主义制度的美好形象这一“左”的味道在内?会计的现代化,首先就是要冲破这种“左”的障碍,认准一点:不管什么方式的会计,能够真正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就是适合我们需要的好会计!
中国会计现代化的着眼点和目标,只能是发展我们的社会生产力。如果因此而确需建立一套“有中国特色的”会计方法,我们就坚决建立。如果确为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所需要,而确又“洋味很重”,我们也一定“拿来”不误。
再说一句,中国会计的现代化,只能顺从于一个唯一的目的,即:发展中国的社会主义生产力。我们不能先定下一个框框来、捆住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手脚。一切,要有利于发展中国的社会主义生产力而行之。
我们不能不问中国的国情,不问是否为发展中国社会生产力所需,对国外的东西,一切照搬。也不能不问对中国是否该用,只要是西方的东西,就从思想上排斥,一概反对。中国会计的现代化,首先要求我们从党的实事实是的精神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需要这个根本标准出发。解放思想,要求会计主管部门。会计理论界有一个现代化的头脑和紧迫感,有一个明确的生产力意识,坚持“唯生产力论”排除“左”的干扰,如果有右的,也要排除右的干扰,大步前进。我们这个社会主义制度,正是靠我们的生产力来维护,来表现出历史的进步性。
从这一点出发,不妨对我们近四十年来所认识的会计的职能问题,对象问题,方法问题,乃至会计的阶级性问题等等,重新认识一番,看看哪些是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的。而哪些是不符合的,分别扬弃。思想障碍扫除了,然后才能谈会计的现代化。现就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但我确信,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历史条件出发,对这些问题重新估量一番,乃至展开自由讨论,对促使会计为发展社会生产力服务,总是有益的。
1.关于会计的职能、任务、作用和目的
不论如何提法,说通俗点,这是一个为什么要会计的问题。
为什么要会计?四十年来,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有过三种比较有代表性的看法:(1)根据马克思的说法,认为会计的职能在于过程的控制和观念的综合;(2)我国现行会计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