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经济效益,是我国经济工作中一个十分迫切而又具有根本性的问题。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在经济工作中的成绩十分显著,我国的经济生活开始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活跃局面,十分令人鼓舞。但也不能不看到:尽管我们提出提高经济效益的问题几年了,十二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目前,城市企业的经济效益还很低”。今天,怎样使城市企业的经济效益有一个根本性的好转,不能不是一个应该严重关切的问题。我对宏观效益的一些设想,已有另文论及,现仅就微观方面谈点看法。
怎样提高城市企业的经济效益?
由于各企业的具体情况和具体问题不一,各企业的对策就很不一样,总的说来,是不是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基本方面入手:
一、抓一个基本公式
什么叫经济效益?所谓经济效益,就是以尽量少的活劳动的消耗和物质消耗,生产出更多、更符合社会需要的产品。这也就是说,一个企业有没有经济效益,就看两点:
第一、生产出来的产品,是否“符合社会需要”
“符合社会需要”这六个字很重要。它是针对我们企业多少年来产品不符合社会需要,卖不出去,一处理、一报废就是几十个乃至上百个“亿”的情况特别提出。产品卖不出去,有流通渠道、流通方法、经济体制、经济信息等方面的原因,一个根本性的原因则是不符合社会需要。产品生产出来了,而且,确实卖出去了,是经济效益的先决条件。务请注意,经济效益,归根到底,是要通过销售来实现的。因而,考虑经济效益,首先就要考虑社会需要,考虑销售。
第二、也不是所有能卖出去的产品都有经济效益
看一个产品或一个企业有无经济效益,还要看产品出卖的收入,能否补偿它产、销时所消耗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而有余。这里关键在“有余”。有余,才有经济效益;有余,才能不断扩大社会主义的再生产,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不断运行我们这个全体劳动人民所有的巨大的国家机器。无余,就没有经济效益;不足,就只有负的经济效益。因此,又不能将经济效益和“有用”、“效用”等同起来,产品对社会有用,卖得出去,甚至“一抢而光”,却不赚钱,仍然没有经济效益。
对一个企业来说,要符合上面两个条件,就必须有利润。“企业”这个概念和“利润”这个概念是不可分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利润就代表一个企业的经济效益。
不过,对一个真正的社会主义企业家来说,利润只代表这个企业的直接经济效益,或企业经济效益。经营一个社会主义的企业除了考虑直接的、企业的经济效益之外,一定还得考虑间接的和社会的经济效益。比如,由于办了我这个企业而增加了就业,而缓和了社会问题,而提高了社会的技术、文化和消费水平,而增加了国民总产值,而创收了外汇,乃至于有利于兄弟企业的生产活动等等,这就是正的社会效益;另一方面,却又给社会带来了污染、噪音、生态平衡的破坏等负的社会效益。
一个社会主义的企业家,一定要有全局观念。唯本企业之利是图不行。一方面,我们应该大胆借鉴资本主义企业行之有效的一切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的方法,大讲利润,大力追求最大可能的利润,使我们的企业不致于成为一个事业机关或救济机关,我们的h7LKUxlfn23aPlidyvGKfw==企业家不致成为一个专送“学费”而拿不到文凭的“败家子”;另一方面,又必须坚决站稳社会主义企业和社会主义企业家的立场,不能只见社会主义之“利”而忘社会主义之“义”——忘记我们企业的社会主义本质,因追求利润而将自己的企业降低到一个资本主义企业的水平。资本主义企业在追求企业的总体利润时,讲究企业内部的“目标一致”的原则,社会主义就应讲究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国家之间的“目标一致”的原则。这一点,尤其不能含糊。
在同时照顾企业的间接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前提下,一个企业的利润率高,对国家的劳动人民的贡献就大,就说明这个企业的责任人的能力强,这个企业的工人的社会主义觉悟高;反之,就说明这个企业的贡献小,企业责任人的能力差。
利润虽不代表企业的全部经济效益,却毕竟是度量和考核企业微观效益的一个最直接的、根本的依据。
怎样评比两个企业经济效益的高低?
甲乙两个企业,甲利润10万,乙利润100万,是乙企业的经济效益比甲企业高么?
不一定。
为什么?因为直接经济效益的高低不是按利润的绝对数来比的,而是按照利润率来比的,即,按照每元资金获得的利润数来比的。
假如乙企业的100万利润是由200万元的资金获得的,那么,每元资金获得的利润就是0.5元;如果甲企业的10万元利润只占用了80 000元的资金,那么,每元资金获得的利润就有1.25元。因而,是利润10万元的企业甲,比利润100万元的企业乙的经济效益高。
这也就是说,看一个企业的直接经济效益的高低是“本”、利一起看。“本”小利大,利润率高,效益高;“本”大利小,利润率低,效益低。“本”在我们国家,叫资金;在资本主义国家,叫资本。
按照上面所说,我们就可将经济效益(E)、利润(P)、和“本”(I)的关系用下面这个非常简单的公式来反映,即:
经济效益= 利/本或E=P/I
这个E,也就是我们的资金利润率,或西方企业普遍关切的“投资报酬率”,简称ROI。我们认为,这资金利润率或ROI就可以代表一vJfYe29BVrsS/EhakVrUKw==个企业的直接的、综合的经济效益,这个公式也就是反映一个企业的直接、综合经济效益的最基本的公式。照此计算,甲企业的投资报酬率为:
10/8=1.25或125%(ROI)
乙企业的投资报酬率为:
100/200=0.50或50%(ROI)
是甲比乙高。因此,抓企业的经济效益,首先就是要抓这个资金利润率或投资报酬率。ROI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高;ROI低,企业的经济效益低。ROI是正数,说明这个企业有经济效益;是负数,说明这个企业只有负的经济效益。——这是硬碰硬的。
把一个企业的ROI来和计划目标比,和以前各期比,和同行业比,如果高,就说明这个企业经济效益的情况良好;如果低,就说明情况不良。这也是硬碰硬的。
二、抓一个基本因素
怎样才能把投资报酬率抓上去?
从上一节的公式看,就要尽量发挥“本”的创收作用,即:尽量以最小的“本”,获得最大的利润。
怎样发挥“本”的创收作用?
又要抓以下两点:
第一、要尽量使“本”转得快,使一块钱的“本”,顶几块钱用,做几块钱的买卖。“本”越转得块,经济效益越高;越转得慢,经济效益越低。我们说,时间就是金钱,就包含这个意思。如果我们这几年的流动资金的周转速度能达到历史曾达到的水平,我们的企业就可以为国家、为人民节约出400-500个亿的流动资金!,这是个十分惊人的数字!
用一块钱的“本”买入商品,经过加工或不加工,把本带利(或不带利)收回,这就叫转了一次。
假如甲乙两个同门类的企业,甲8万元资金,每年销售40万元商品,那么,在这一年里,甲的本就转5次。如果以S代销售,T代表周转次数,写成公式就是:
T= S/I =40/8 =5次或500%
这个商数,叫资金周转率。
假如乙企业200万元资金,年销售额500万元,那么,它的资金就周转了
500/200=2.5次 或250%
在正常情况下,资金每转一次,就要带回一次利润,转的次数越多,带回的利润积累起来就越大。可以说,在正常情况下,资金周转的快慢和利润、经济效益三者是成正比的。
那么,怎样才能使资金的周转快起来呢?关键就在于增加销售。从上面的公式可知:在同样的资金下,销售越多,资金周转越快,经济效益就越高。美国的福特汽车公司,曾以7 000万元的资金,做50亿元的买卖,几乎5天就转一转,就说明人家的经济效益非常高。因此,我们说,销售是决定经济效益的一个基本因素。抓经济效益,首先就要抓销售这个基本因素。
第二、要使每一元的“本”在周转过程中带来更大的利。
销售是否获利,获利的大小究竟如何,要看销售的获利能力。
假如上面那个甲企业,年销40万元,获利10万元,那么,每元销售就获利0.25元或25%。这个25%,叫销售利润率(r),写成公式就是:
r= P/S =10/40=0.25元或25%
假如乙企业年销500万元,获利100万元,那么,销售利润率就为:
100/500=0.20元或20%
每元销售获利的多少,决定于行销方法、销售花色、品种、质量、售价、成本等等。从这一点看,销售也是决定经济效益的基本因素。
以上分析说明:抓经济效益,首先要抓投资报酬率P/I。而要抓投资报酬率,又要抓资金周转率S/I和销售利润率P/S。这三个公式不是彼此不相干的,一望而知:
S/I×P/S=P/I
即:
资金周转率×销售利润率=投资报酬率
以甲企业而论,照第(一)节的计算,投资报酬率是125%;照本节的计算,资金周转率是500%,销售利润率是25%,因此:
500%(S/I)×25%(P/S)=125%(P/I)
乙企业则是:
250%(S/I)×20%(P/S)=50%(P/I)
这也就是说明了:由于乙企业的资金转得比甲慢(2.5:5),又由于乙企业每元资金获利能力也低于甲(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