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贷款偿债能力探析

2008-12-29 00:00:00
会计之友 2008年7期


  摘要 近年来,我国部分高校正面临着巨大的财务风险。本文对黑龙江省部分高校的偿债能力进行分析,以便使人们正确评估高校的偿债能力,谋求办学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关键词 高校;贷款;偿债能力;偿债指标;贷款规模
  
  在黑龙江高校普遍扩招、教育产业大发展的趋势下,商业银行对高校产生了极大的热情,陆续与高校签订合作协议。希望通过对高校的金融支持来拓展阵地。同时,也带来了风险,资金风险是制约黑龙江高校与银行合作的关键。笔者对黑龙江省直属高等院校2000年以来基本建设情况进行审计调查时发现,高校建设项目贷款金额较大,偿还贷款本息压力沉重。黑龙江省高校目前出现的还款压力是学校对自身还款能力评估不足所造成的阶段性金融压力。从2008年起的3年内将是黑龙江省内各高校的还贷高峰期,一些高校确实很难按原定还贷计划还款,高校贷款偿债能力问题目前正需认真研究并给予重点解决。
  高校偿债能力是指高校在借款期限内偿还借款本金和利息的能力。偿债能力的大小反映了对债权的保障程度。偿债能力分析建立在现行财务会计报表体系的基础上,主要:是对资产负债表提供的相关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将格式化的报表数据转化为特定的信息,据以衡量和判断偿债能力的整个过程。
  做好高校偿债能力分析,有效控制高校的财务风险,无论对高校、债权人还是教育主管部门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高校本身而言,偿债能力的大小会影响学校的财务决策,如融资项目、融资规模、融资方式等,进而影响整个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对债权人特别是银行等金融机构而言,他们借出资金的主要目的是按照规定从高校那里收回本金并取得利息收入,高校能否按期还本付息直接决定着债权人的信贷决策;对教育主管部门而言,掌握高教行业整体的偿债能力,对其制定行业政策,加强宏观调控也是十分必要的。
  偿债能力的高低可通过对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负债自有资金率、速动比率、长期资产与长期资金比率等指标的测算加以核定。
  偿债能力是影响高校教育事业的基础性因素,是控制贷款风险的关键,如果偿债能力薄弱。不仅维持日常事业活动艰难。更谈不上未来的发展。评估高校的偿债能力,不仅要对学校的生源情况、招生计划、财务状况等指标进行全面考察,更要对当前学校的收入能力、变现能力、还贷能力进行科学的分析。
  
  一、偿位能力分析
  
  (一)获取收入能力
  高校的收入来源可分为限定性收入(有指定用途)和非限定性收入(无指定用途)两大类。只有非限定性收入才能作为高校偿还银行贷款本息的资金来源。非限定性收入包括非专项教育经费拨款(不含附属中小学教育经费拨款)、教育事业收入、附属单位缴款、其他经费拨款、上级补助收入和其他收入等。
  
  (二)变现能力
  变现能力即变现比率,高校变现能力强的资产有未支出的远期现金、政府债券、近期及远期学费收入、教育经费拨款及其增量等。变现比率=(现金+政府债券+学费+教育拨款)/流动负债×100%,该比率越大对贷款越有利。
  
  (三)还贷能力
  高校用来还贷的主要是非限定性净收入。非限定性净收入=非限定性收入-必要刚性支出,必要刚性支出=(基本支出-科研支出-已贷款利息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
  
  二、偿债指标分析
  
  (一)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是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之比,该指标反映学校的总资产中有多少是举债所得的。它体现了学校偿还债务的综合能力,也反映了对债权人提供资金的安全保障程度。其计算公式为: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对于学校来说,资产负债率指标不应太高,一般以30%-50%为宜,国外高校资产负债率一般在40%左右。比率过低,说明学校比较保守;比率过高,学校的财务风险就大。这个比例一般应不高于50%,警戒线是60%,若超过警戒线。说明该校负债已经十分沉重。因此,高校必须在负债办学获取收益和承担风险之间作出权衡,确定对学校适宜的最佳资金结构。高校资产负债率是体现高校偿还债务综合能力的指标,其计算是否准确直接影响高校最佳贷款额度的确定。以哈尔滨理工大学为例。2006年底固定资产已达11.08亿元,贷款已达4亿多元,资产负债率接近40%,处于30%-50%之间。属于正常。但由于还有部分项目在建,仍需从银行贷款,预计到2008年底贷款将达到6.5亿元。而同时资产负债率也将提高,财务风险也将加大。
  影响高校准确计算资产负债率的因素有以下四个方面:1.应收及暂付款没有完整地体现出学校的实际债权。高校的“应收及暂付款”主要是暂付款,基本是垫付款未核销数,不可能再作为债权收回。应计入“应收及暂付款”的应收款项,如学生应缴的学费、住宿费却没有计入。由此可见,在考察高校偿债能力的重要指标“资产负债率”中,“应收及暂付款”的实际资产含量与表列数据相差甚远。2.固定资产实际价值与账面不符。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因此其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不符。在当今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的时代,许多设备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更新速度也越来越快,这部分固定资产不提折旧。一个快要报废的设备仍然保留着账面原值,与实际价值严重背离。如果学校一旦发生财产清算,那么可能兑现的资产将比账面所列数字要少得多。3.无形资产没有得到真实的反映。大多数高校的无形资产没有在账面上反映,其主要原因是高校无形资产的确认、计量、核算等问题还没有解决好。因此,在高校本来应该计入资产数额中的无形资产往往被忽略不计,从而直接影响了资产负债率的计算。4.应付及暂存款没有真实体现学校债务。高校的“应付及暂存款”里,主要反映的是暂存款项,而应付未付的基建维修工程尾款及教学设备赊购等款项,本来应计入当期债务却没有在账表上真实反映,从而使高校的实际负债额大于账面上的负债额,这种情况造成高校的账面“资产负债率”低于实际的“资产负债率”。从而直接影响到了学校对自身偿债能力的正确评估与判断。
  
  (二)流动比率
  流动比率是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比,其计算公式为: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流动比率指单位的货币资金和预计可转化为货币资金的流动资产。高校的流动资产一般应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预测可收回的部分)、借出款(短期部分)、对校办企业投资、其他投资(投资均为短期部分)等。流动比率的值反映了流动资产占流动负债的倍数。流动比率指标反映的是高校的短期偿债能力。一般而言,流动比率越低,短期偿债能力越差。财务风险越大;流动比率越高,短期偿债能力越强,财务风险越小。但是这个指标并不是越大越好,合理的限度应该是学校在流动资金清偿流动负债后仍有余力支付正常的教育事业支出,满足日常事业活动的资金需求。一般来说,2:1的流动比率被认为是令人满意的,该指标在200%左右时,表明财务状况良好,具备偿还能力;若低于100%,表明学校偿债能力差,财务风险大;流动比率过高,则表示拥有过多的闲置资产,学校的资金利用率不高或未能及时核销应收款或应收款太大,应收款数额大导致坏账准备大。
  
  (三)偿债保障率
  偿债保障率:负债总额/办学收入×100%
  偿债保障比率是负债总额与办学收入之比。办学收入主要有教育事业收入(主要指学生学费、宿费收入)、财政拨款、教育费附加、社会捐赠、科研经费拨款等。偿债保障率用以衡量学校偿还债务的能力,比率越高,偿还债务的能力越低。以哈尔滨师范大学为例,学校每年的预算收入加起来有2.3亿元,财政拨款是7000多万元,总共是3亿元,从2000年开始累计从7家银行贷款12.1亿元,近两年通过“以贷还贷”偿还5.2亿元,到2007年底贷款余额尚有6.9亿元,偿债保障比率在45%左右,指标数值不是很高,说明学校偿还债务能力较低。
  
  (四)负债自有资金率指标
  负债自有资金率指标是用于衡量学校借入资金与自有资金配比情况的。一般来说,该比率应维持在1左右或更低,这表明高校的借入资金有相应数额的自有资金作保证,高校有偿还债务的能力,财务风险不大。目前黑龙江各省属高校从银行贷款总额已达60多亿元,其中大部分用于基建投资。黑龙江省审计部门2007年完成的高校基建专项审计表明,审计的17所省属高校18个基建项目共花费80多亿元,其中贷款资金占整个建设资金近60%,高校自筹资金20亿元,财政拨款只有3亿元左右。许多高校基建项目贷款比例约为70%。有的项目贷款比例已达80%至90%。从整体看来,黑龙江省内各高校自有资金过少,负债自有资金率达到2左右,远远超出指标标准,高校偿债能力不高,财务风险较大。
  
  (五)长期资产与长期资金比率
  长期资产与长期资金比率是从高校的资源配置结构来反映高校的财务状况和偿债能力的。高校长期资金的筹集渠道有两个,一是所有者投入,二是长期债务借入。一般来说,高校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应由所有者权益与长期负债来支撑。长期资产与长期资金的比率应低于100%;高于100%,则说明长期资产的一部分是由短期债务支撑的,将影响学校的短期偿债能力。
  
  (六)速动比率指标
  速动比率是高校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例。其计算公式为:
  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
  一般而言,1:1的速动比率是合理的。如果速动比率大于1,说明有能力偿还债务;如果小于1,则需要举借新债偿还到期债务。
  相信通过认真分析学校的经济实力,正确评估学校的偿债能力,将有效控制高校的财务风险,使办学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