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主要围绕收入存货、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的计量,以单选题、多选题为主线,并结合一些经典题例来阐述注会考生学习《存货》这一章时应把握的一些知识点。
【关键词】 注会考生;存货; 知识点
1.单选题:某工业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入原材料5 000公斤,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标明的售价为每公斤1 200元,增值税额为1 020 000元,另发生运输费用60 000元(其中运费扣除率为7%),装卸费用20 000元,途中保险费用18 000元,原材料运到企业后,验收入库原材料为
4 996公斤,运输途中发生合理损耗4公斤,该原材料的入账价值为()元。
A.6 078 000 B.6 098 000
C.6 093 800 D.6 089 000
参考答案(C)
计算过程:5 000×1 200+60 000
×(1-7%)+20 000+18 000=6 093 800(元)
或4 996×1 200+4×1 200+60 000
×(1-7%)+20 000+18000=6093 800(元)
【知识点1】外购材料采购成本=实收材料数量×单价+途中合理损耗+运输费用×(1-7%)+各种杂费+应负担的税金(增值税)。其中公式中的运输费用指的是运输应税货物的运输费用。如果考题中没有给出运输费用扣除率,则无需扣除。应负担的税金主要是指增值税。对于小规模纳税人,外购过程中实际支付或应付的增值税,应一律计入外购材料的成本;对于一般纳税人,外购材料取得了专用发票或完税证明,同时又用于应税项目,则可单独核算进项税,否则应计入外购材料的成本中。至于途中合理损耗入库时按实收数量入账,总成本不变,相应提高其单位成本。
2.多选题:下列项目中应计入工业企业材料采购成本的有()。
A.现金折扣B.商业折扣C.途中合理损耗D.入库前挑选整理费用
参考答案:(ACD)
【知识点2】企业在赊购材料时,如果销售方提供有现金折扣条件,购买方又享受了现金折扣,则外购材料的成本会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购货方实际支付的购买价;另一部分则是购货方享受的现金折扣。如甲企业从乙企业赊购原材料100万元,乙企业提供的现金折扣条件为“2/10
—1/20—N/30”,甲企业在第九天支付了该笔材料款,甲企业的会计处理如下:
(1)赊购时:借:原材料100
贷:应付账款100
(2)付款时:借:应付账款100
贷:银行存款98
贷:财务费用2
材料采购成本(100)=98+2。由此可见,现金折扣应计入工业企业材料的采购成本。
3.多选题:某企业8月份购进三批存货。第一批购进100件,单价20元;第二批购进200件,单价22元;第三批购进100件,单价24元。本月销售存货两批,分别为150件和100件,期初存货为零,已知该企业采用加权平均法对发出存货计价,期末对存货进行了盘点,数量为145件,则永续盘存和实地盘点法下的发货成本分别为()元。
A.5 500B.5 000C.5 610
D.5 300
参考答案:(AC)
计算过程:
(1)计算期末存货数量
①实地盘点法下的存货数量=145件
②永续盘存法下的存货数量=0
+400-250=150件
(2)计算加权平均单价(X)
(3)计算期末存货成本
①实地盘点法下的期末存货成本
=145×22=3 190(元)
②永续盘存法下的期末存货成本
=150×22=3 300(元)
(4)计算本期发货成本
①实地盘点法下的本期发货成本
=0+8 800-3190=5 610(元)
②永续盘存法下的本期发货成本
=0+8 800-3 300=5 500(元)
【知识点3】加权平均法下计算发出存货成本的程序(四大步):
第一步:计算确定期末结存存货的数量。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实地盘点法,即以实际盘点存货的数量作为期末结存存货的数量;另一种是永续盘存法,又叫账面盘点法,即从明细账上计算期末结存存货的数量,期末存货数量=期初存货数量+本期购货数量-本期发货数量。
第二步:计算期末存货单价。
第三步:计算期末存货成本。
期末存货成本=期末存货数量×加权平均单价
第四步:计算本期发货成本(采用倒扣法)。
本期发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购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
4.单选题:某工业企业2008年1月1日甲材料账面实际成本90 000元,结存数量500公斤,1月2日购进甲材料500公斤,每公斤实际单价200元,1月15日购进甲材料300公斤,每公斤180元,1月5日和20日各发出甲材料100公斤。该企业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发出甲材料的实际成本,则2008年1月31日,甲材料账面余额为()元。
A.206 452B.208 000C.206 000D.206 250
参考答案:(D)
计算过程:
期末存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购货成本-本期发货成本
=90 000+(500×200+300×180)
-(100×190+100×187.5)
=206 250(D)
【知识点4】答此类题应把握两个计算公式和一个平衡等式。第一个公式是移动加权平均单价的计算公式,可详见2008年注会教材82页;第二个公式是:本月发货成本=∑(每次发货数量×本次发货前的移动加权平均单价),一个平衡等式是:期初存货+本期购货-本期发货=期末存货。
5.单选题:甲公司期末原材料的账面余额为100万元,数量为10吨,该原材料专门用于生产与乙公司所签订合同约定的20台Y产品。该合同约定,甲公司为乙公司提供Y产品20台,每台售价10万元(不含增值税,本题下同),将该原材料加工成20台Y产品尚需加工成本总额为95万元,估计销售每台Y产品尚需发生相关税费1万元(不含增值税),本期期末市场上该原材料每吨售价为9万元,估计销售每吨原材料尚需发生相关税费0.1万元,期末该原材料的可变现净值为()万元。
A.85 B.89 C.100 D.105
参考答案(A)
计算过程:20×10-95-20×1=85
【知识点5】企业持有的原材料如果用于出售,则原材料的可变现净值=估计原材料销售价格-估计销售原材料的相关费用及税金;企业持有的原材料如果是用于生产产品,则原材料的可变现净值=估计以该种原材料生产的产品销售价格-估计进一步加工成本-估计销售该产品的销售费用及相关税金。
6.单选题:2007年10月5日,甲、乙两公司签订一份销售合同,双方约定,2008年1月10日,甲公司按每台3万元的价格向乙公司提供A商品15台,2007年12月31日,甲公司A商品的单位成本为2.46元,数量为20台,2007年12月31日A商品的市场销售价格为每台2.8万元,若销售A商品时每台销售费用为0.5万元,在上述情况下,2007年12月31日结存的20台A商品的账面价值为()万元。
A.49B.49.2 C.50D.48.4
参考答案(D)
计算过程:
(1) 有合同约定的为15台
15台A商品的可变现净值=15×3
-15×0.5=37.5万元
15台A商品的成本=15×2.46=36.9万元
有合同约定的15台A商品期末应当以成本计量。
(2) 无合同约定的为5台
5台A商品的可变现净值=5×2.8-5
×0.5=11.5万元
5台A商品的成本=5×2.46=12.3万元
无合同约定的5台A商品期末应当以可变现净值计量
所以20台A商品的账面价值=36.9
+11.5=48.4万元
【知识点6】如果在期末同一类存货中,一部分有合同约定价格,另一部分无合同约定价格,则应当分别确定可变现净值,分别提取存货跌价准备,并且由此提取的存货跌价准备不得相互抵销。
7.单选题:某股份有限公司为商品流通企业,发出存货采用加权平均法结转成本,按单项存货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在结转成本时结转,该公司2002年年初存货的账面余额中包含甲产品1 200件,其实际成本为360万元,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为30万元。2002年该公司未发生任何与甲产品有关的进货,甲产品当期售出400件,2002年12月31日,该公司对甲产品检查时发现,库存甲产品无合同约定,其市场销售价格为每件0.26万元,预计销售每件甲产品还将会发生销售费用及相关税金0.005万元。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该公司2002年年末对甲产品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为()万元。
A.6 B.16C.26 D.36
参考答案:(B)
计算过程:
甲产品期末成本=240
甲产品期末可变现净值=800
×0.26-800×0.005=204
甲产品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240-204=36
甲产品实际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36
-20=16>0(应补提)
【知识点7】考生答此题时,关键问题是要理解“存货跌价准备在结转成本时结转”这句话。如此题中该公司销售甲产品400件,其销售成本为120万元,应结转的存货跌价准备为10万元,该公司销售存货后应进行的会计处理为“借:主营业务成本110万元,借:存货跌价准备10万元,贷:库存商品120万元。”
8.单选题:某企业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对存货进行期末计价,成本与可变现净值按单项存货进行比较。2002年12月31日,甲、乙、丙三种存货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分别为:甲存货成本10万元,可变现净值8万元;乙存货成本12万元,可变现净值15万元;丙存货成本18万元,可变现净值15万元。甲、乙、丙三种存货已计提的跌价准备分别为1万元、2万元、1.5万元。假定该企业只有这三种存货,2002年12月31日,应补提的存货跌价准备总额为()万元。
A.-0.5B.0.5 C.2D.5
参考答案:(B)
计算过程:
甲存货:应提存货跌价准备=10-8=2
实提存货跌价准备=2-1=+1>0(应补提)
借:资产减值损失1
贷:存货跌价准备 1
乙存货:由于可变现净值高于其成本,所以应将跌价准备2全部予以冲销,其会计处理如下:
借:存货跌价准备2
贷:资产减值损失2
丙存货:应提存货跌价准备=18
-15=3
实提存货跌价准备=3-1.5=+1.5
>0(应补提)
借:资产减值损失1.5
贷:存货跌价准备1.5
所以应补提的存货跌价准备=1-2
+1.5=0.5
【知识点8】当期末存货成本高于其期末可变现净值时,说明该存货已发生减值损失,在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确认存货减值损失时,其比较方法有三种:一是单项比较法;二是类别比较法;三是总体比较法。考生应按考题要求规定的比较方法去做题。
9.单选题:甲公司按单个存货项目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004年12月31日,该公司共有两个存货项目:A库存产品和B材料。B材料是专门生产A产品所需的原材料。A产品期末库存数量为10 000件,账面成本为500万元,市场销售价格为635万元,该公司于2004年11月20日与乙公司签订货物购销合同,将于2005年3月15日之前向乙公司提供20 000件A产品,合同单价为640元,甲公司期末持有为专门生产合同所需的A产品所需B材料库存200公斤,账面成本共计400万元,预计市场销售价格为450万元,估计至完工尚需发生支出250万元,预计销售20 000件A产品所需的税金及费用20万元,预计库存的200公斤B材料所需的销售税金及费用为5万元,则甲公司期末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为()万元。
A.1 010B.1 060 C.1 025 D.1 075参考答案:(A)
计算过程:
(1)10 00件A产品:(下转第101页)(上接第99页)期末A产品成本=500
期末A产品可变现净值=1×640
-10=630
(2)另未生产出来的10 000件A产品:
A产品生产成本=400+250=650
A产品可变现净值=1×640-10
=630
由于A产品的可变现净值低于其生产成本,则B原材料期末应计提跌价准备
B材料成本=400
B材料可变现净值=1×640-250
-10=380
甲公司期末存货的可变现净值=A产品的可变现净值+B材料可变现净值=630+380=1 010
【知识点9】对于相同的存货由于持有的目的不同,所以其可变现净值的计算也有所不同,如原材料既可以用于产品的生产,也可以直接对外出售,另外企业持有以备生产使用的原材料在期末是按成本计量,还是按可变现净值计量,完全取决于用该批原材料预计生产产品的生产成本与其可变现净值之间的相互关系。当预计产品的可变现净值大于等于该产品的生产成本时,该原材料期末按成本计量,当预计产品的可变现净值小于预计产品的生产成本时,则该原材料期末按可变现净值计量。
10.单选题:乙公司2004年末库存原材料1 000公斤,每公斤账面成本为100元,用于加工100件A商品,每件A商品在加工过程中需追加成本300元,合同定货80件,单件合同售价为2 000元,而一般市场销售价为每件1 800元,每件的销售税金及费用预计为600元。期末存货跌价准备贷方余额为1 900元,则年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时所对应的资产减值损失科目的发生额为()。
A.贷记1900元 B.借记100元 C.贷记2 000元 D.借记200元
参考答案(B)
计算过程:
(1)有合同约定的部分(80件)
1)80件A商品生产成本=1 000
×100×80%+300×80=104000元
2)80件A商品的可变现净值=2 000
×80-600×80=112 000元
因为80件A商品的可变现净值高于其相应的生产成本,所以该部分原材料无需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期末应按原材料的成本计量。
(2)无合同约定的部分(20件)
1)20件A商品生产成本=1 000
×100×20%+300×20=26 000元
2)20件A商品可变现净值=1 800
×20-600×20=24 000元
因为20件A商品的可变现净值低于其相应的生产成本,所以该部分原材料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期末应按原材料可变现净值计量。
a.20件原材料的成本=1 000×100
×20%=20 000元
b.20件原材料的可变现净值=1 800
×20-300×20-600×20=18 000元
c.应提20件原材料的跌价准备
=20 000-18 000=2000元
d.实提20件原材料的跌价准备
=2000-1900=+100>0(应提取)
借:资产减值损失100(B)
贷:存货跌价准备100
【知识点10】此题综合性较强,覆盖面较广,几乎包括了期末存货计量的全部内容,考生答此类试题需要把握的知识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区分有合同约定和无合同约定两种情况,计算其估计售价;二是区分用于生产和用于销售两种类型的存货,计算其可变现净值;三是要熟练掌握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会计处理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