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公允价值应用问题一直是国内外会计等理论界研究的一个热点和难点问题,本论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负债公允价值及其评估作一探讨。
【关键词】 负债; 公允价值; 评估
新会计准则已经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中执行,其他企业鼓励执行。新会计准则在诸多方面实现了突破,尤其公允价值的引入成为新会计准则的一个亮点。
一、负债公允价值的定义
关于负债的公允价值,通常有三种理解:
第一,资产的公允价值,即其他人愿意据以持有该负债为资产的金额;
第二,交换中的公允价值,指债务人将不得不在负债清偿前支付给接受该负债的独立第三方的金额;
第三,与债务人清算中的公允价值,指债务人将不得不支付给债权人以清偿该负债的金额。
负债公允价值的定义,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偏向于“资产的公允价值”,而IASC现值筹委会则明确将其定义为“交换中的公允价值”。笔者认为,三种定义中的第一种和第三种只涉及了原债权债务双方,其中第一种即是把负债的历史成本(历史收入)作为负债的公允价值,从会计计量上讲只是一种形式上的转变而已;而对第三种定义来讲,与原债权人的交易意味着这种交易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不公平交易的因素。因此,取第三种定义即在当前的非强迫或非清算的交易中,双方(独立第三方)自愿进行负债买卖的价格是较为合理的。
二、负债公允价值的评估
在明确了负债公允价值是一种与独立第三方的交换价值,也就是说负债公允价值代表的是“市场”对负债的评价之后,应用现行市价衡量模型和未来现金流现值的衡量方法较为贴切,以下就相关问题作具体的分析。
(一)未来现金流现值传统法与期望现金流法的选择
根据FASB的概念公告,计算未来现金流的现值可使用传统方法或者期望现金流方法。
传统法在计算现值时,通常只使用单一的估计现金流量与风险成正比的单一利率,按照相应的折现率对估计的现金流进行折现。显然传统法假定单一利率能够反映对未来现金流量和相应风险报酬的预期,简便易行,一般只适用于具有合同约定现金流量的负债现值的评估。
期望现金流量法则把计量的重心放在了对现金流量的分析和计量时所采用的各种假设上,考虑了所有可能的现金流量的期望值而不是寻找一个最可能的现金流量。这种方法对于较复杂的计量问题,如债务没有市场价格或者在市场上找不到类似参照物、负债未来现金流多少及流出的时点不确定的情况下适用。在西方的会计事务中,对退休金和其他退休后福利、某些保险责任、长期资产减损、一些金融工具等的公允价值的估计都可以找到期望现金流量法足痕。
应该说两种方法在计量未来现金流现值时各有所长,分别适用于不同的环境。
(二)市场利率与负债价值评估
使用传统法在利率市场化和现行市场利率折现的假定条件下,负债原始协定利率(历史利率或者息票利率)和现行市场利率的关系以及二者的变化均会对负债的价值构成影响。实体借入负债的协定利率(票面利率、名义利率)决定了该负债未来现金流的大小,而市场利率作为折现率,其变化则决定了负债现值的大小。一般情况下,票面利率可分为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两种情况下对负债价值的影响程度有所不同。
如果实体以浮动利率借入负债,市场利率的上升或者下降将不会影响负债的价值,因为利息的未来现金流出由新的市场利率决定,即名义利率和一般市场利率是相同的。而如果实体以固定利率借入负债,那么在市场利率下降的情况下,实体负债的价值会上升,因为固定数量的未来现金流将会以较低的利率折现,即名义利率超过了一般的市场利率。相反地,如果实体以固定利率借入负债,同时市场利率上升,那么负债的价值将会由于未来利息现金流出以较高的市场利率折现而下降。市场利率与负债公允价值的关系可以从表1反映出来。
(三)实体资信状况与负债价值评估
关于是否应该在负债的公允价值中反映实体的资信状况,学术界的意见不尽一致。笔者则更倾向于将实体的资信状况反映在负债的公允价值中。
首先,不同资信状况的实体为获取资金而借入需等额偿付的负债时,必然由于资信状况的不同而得到不同金额的现金。资信好的实体得到的现金多,资信差的实体得到的现金少。
其次,如果不在负债价值中反映资信状况的变化,就很难反映不同负债之间的经济差异。一个实体在不同资信状况借入两笔等额借款,客观事实是实体在状况好时,借款利率较低;状况差时,借款利率较高。但是如果不考虑实体的资信状况,以同等数额计量两笔负债,当然不能反映这两笔负债的差异,不符合客观事实。
再次,为了保持会计计量的一致性,实体对负债的新起点计量也应该在公允价值中反映实体的资信状况。
具体来讲,将实体资信状况对负债价值的影响反映在负债的价值上通常表现为利率的调整。
(四)折现率与负债价值的评估
在采用传统法决定未来现金流现值时,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折现率的选择。实体可以在以下几种折现率中做出选择:资本加权平均成本(WACC)、由资本定价模型所确定的资本成本、无风险利率、适当的市场利率、特定合同中暗含的利率、资产现在或者预期的收益率、名义债务到期偿还利率、其他利率。在评估负债价值时,折现率的选择可能由负债本身的性质、现金流的本质及其变化决定。同时名义的现金流对应着名义折现率,实际现金流对应实际折现率,并且也要注意税收对现金流和折现率的影响。
1.资产收益率
一般情况下,资产收益率不适合作为衡量负债价值的折现率。因为使用资产收益作为折现率将会导致负债在资产负债表中以不同数值报告,不同的资产收益率都会有不同的负债价值认知;同时资产收益率一般由实体的投资决策决定,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就会导致投资决策风险越大,资产收益率也就越高,折现出来的负债价值也就越低,因而实体的报告利润越高,这是违反常理的。
2.实体特定利率
实体特定利率是指实体根据自身情况所选择的适合于该实体的、现行的、由市场决定的、经过风险调整的折现率。然而,实体根据实际情况,决定一个可靠的经过风险调整后的利率也是不容易的,同样存在以下的弊端:实体特定利率的使用,将会降低实体之间以及同一实体不同期间的可比性,同时由于带有很大程度的主观性,自然会降低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增加了虚假陈述的风险;使用实体特定利率可能会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使他们认为具有较好信用风险实体的负债将会比那些低信誉的实体以更低的利率折现,从而导致高信誉的实体受到高负债、低利润的认可,这是不符合常理的。
3.无风险利率
在实践中为了评估和会计计量的目的衡量负债的现值所使用的一般是名义债务到期偿还利率,因为该利率更能体现公允价值的实质。但是在一些情况下,无风险利率可以作为合理的替代利率,因为那些有信誉的财务机构可能接受至少等于无风险利率折现后的债务。况且无风险利率由于其固有的客观性和可靠性也会提高会计信息的可信度和可比性。但是也应该看到,在当前利率水平下降的情况下,用无风险利率折现将会自然地反映实体的高负债和低利润,而实体需要反映的应该是在利率下降的环境下以固定利率借入长期债务的成本。●
【参考文献】
[1] 谢诗芬.负债的公允价值应否反映偿债个体的资信状况一个综述[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3(5).
[2] 罗绍德.对公允价值的反思[J].财会通讯,2003(1).
[3] 姜楠.对资产评估基本目标的再认识[J].中国资产评估,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