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由于经济利益的诱惑以及法制手段的不完善,使得企业所得税舞弊充斥于我国的征税活动之中,征的不如漏的逃的多,造成国家税收大量流失。面对严峻的企业所得税舞弊形势,如何防范已成为立法部门、税务部门和审计部门工作的重点,同时也是理论界探讨的热点、难点问题。本文就此提出审计对策。
【关键词】 企业所得税; 舞弊; 审计
一、引言
企业所得税自18世纪末产生以后发展得非常迅速,已成为许多国家的主体税种,它的地位如何反映了一个税制体系的先进程度,在国家的宏观经济管理,实现政府的社会、经济目标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依法治税是依法治国在税收领域的具体表现,企业所得税涉及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很多领域,因此企业所得税调控是税收调控中极其重要的部分,它应当在尊重客观经济规律的基础上依法进行,由此可以看出企业所得税的调控受到经济原则和法律原则的双重制约。随着国家税制的完善和征税的日趋正规化,企业所得税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一种重要手段,很多时候会因舞弊行为而被扭曲,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收入最大化是每一个经济主体的追求,但令纳税人痛苦的是,他们必须将其中一部分作为赋税上缴给国家。作为纳税人总有将保留给自己的份额最大化(上缴金额最小化)的倾向,舞弊正是纳税人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在税收和法律领域的体现。因此具体深入细致地研究企业所得税,查找出其偷税、漏税、逃税等具体舞弊形式,并对企业所得税设定审计目标、控制审计、实质性测试等审计程序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企业所得税的舞弊表现
企业所得税是指国家对企业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依法征收的一种税。据国家税务总局网上公布的数据显示,企业所得税占税收收入的比例呈稳步上升趋势,已成为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如表1):
正因如此,企业为了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千方百计地想少交税,由此产生了许多的偷税漏税行为。对于企业所得税的舞弊形式具体有以下几种:一是选择存货计价方法逃税。企业对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必须充分考虑市场物价变化趋势因素的影响。一般来说,当材料价格不断上涨时,采用后进先出法来计价;反之,当材料价格不断下降时,采用先进先出法来计价。这样,可以使期末存货成本降低,本期销货成本提高,从而使企业计算应纳企业所得税额的基数相对减少,达到减轻企业所得税负担,增加税后利润的目的。二是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方法逃税。固定资产折旧是缴纳企业所得税前准予扣除的项目,在收入既定的情况下,折旧额越大,应纳税所得额就越少。就折旧方法而言,会计上可用的折旧方法有直线法、工作量法和加速折旧法。加速折旧法就是一种比较有效的节税方法,它也是通过增加前期折旧额,把税款推迟到后期缴纳,从而为避税筹划提供了可能性。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有的不属于国家允许选用加速折旧法的企业选用了;有些企业将国家不允许采用加速折旧法的固定资产采用了;有些企业未经财政部批准,就擅自采用了。三是利用税收优惠政策逃税。如:利用企业兼并、合并和更换企业名称骗取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重复享受交叉的税收优惠政策等。四是利用“预提费用”账户进行避税。按照现行会计制度规定,预提费用账户核算的是企业预先提取计入到成本费用中去但尚未实际支付的费用,如预提的租金、保险费、借款利息、修理费等。预提费用预提时,直接加大“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但不需要以正式支付凭证为依据入账,待实际支付费用时再从预提费用中列支,减少本期应纳的企业所得税。五是利用租赁进行避税。某些企业的设备,在一定时期内,可能会处于闲置状态;而另一些企业短期内又急需这些设备。在这种情况下,双方可以通融一下,前者将设备暂时租给后者使用。租赁,无论对承租人还是出租人来说,都可获得益处,少缴企业所得税。对承租人而言,他在经营活动中要支付租金,从而冲减其利润;对出租人而言,租金收入要比一般经营利润收入享受较为优惠的税收待遇,有利于税负的减轻。六是人为缩短摊销期限逃税。按照新会计制度的规定,待摊费用账户核算企业已经支出,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分摊的费用,如低值易耗品的摊销,出租出借包装物的摊销,预付保险费,固定资产修理费,以及一次购买印花税票和一次缴纳印花税额较大需分摊的费用等。而一些企业往往利用待摊费用账户,调节企业的产品成本,不按规定的待摊期限摊销数额,转入“制造费用”、“管理费用”、“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等账户。特别是在年终月份,将应分期摊销的费用,集中摊入产品成本,加大摊销额,截留利润。七是降低关联企业间的交易价格逃税。我国会计准则中没有提供关联交易的计价方法,有些企业为逃避企业所得税,以低于成本价将产品销售给其免征企业所得税的关联企业,再由此关联企业以高价将此产品卖出,所产生的利润留在关联方,用以支付其不合理的费用,由此偷漏的企业所得税。八是以白条充抵产成品库存逃税。企业为了降低赊销收入,避免这部分收入在货币回笼之前提前缴纳各种流转税和企业所得税,就采取赊销产品不出库,虚拟库存的方法逃避企业所得税。九是向免征企业所得税地区投资成立全资子公司逃税。企业利用国家的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向国家批准的免征企业所得税地区投资兴办全资子公司,并将自产产品以成本价销售给其全资子公司,再由全资子公司以市场价格向社会销售,由此形成的利润除部分返回投资企业作为投资收益照章纳税外,剩余利润继续留在全资子公司享受免税待遇,投资企业年终并不编制合并会计报表,以此逃避企业所得税。
所得税是对企业和个人,因从事劳动、经营和投资而取得的各种所得所课征的税种的统称,或者说是以所得额为课税对象而课征的税种的统称。我国目前的所得税有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包括内资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和外国企业所得税)两种方式。表2描述了我国1996-2005年企业所得税的具体情况:
由表2可以看出,企业所得税是我国税收的一个重要方面,从税收收入增长速度看,企业所得税在逐年增高,是我国近年来收入增长速度最快的税种之一。由于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不完善,受经济利益的诱惑,企业所得税的舞弊普遍存在,必须对其审计进行有效设计,才能做好防范措施。
三、企业所得税的审计
(一)制定合理的企业所得税审计目标,为实现企业所得税审计指明方向
企业所得税的审计目标具体包括:1.明确企业所得税内容的真实性。2.明确企业所得税计税依据的合规性。3.明确企业所得税适从税率的合法性。4.明确企业所得税减、免的合理性。5.明确企业所得税纳税的时效性。6.明确企业所得税会计报表列示的恰当性。
(二)确定科学的企业所得税审计程序,使企业所得税审计不偏离审计目标并有条不紊地进行,从而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具体程序如下:1.企业所得税业务控制制度审计。2.企业所得税业务处理流程审计。3.企业所得税会计信息审计。
(三)及时对企业所得税业务控制审计,为实现企业所得税审计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具体包括:1.对企业所得税核算范围控制进行审计。2.对企业所得税设置的科目控制进行审计。3.对企业所得税的征收方式控制进行审计。
(四)重视对企业所得税业务处理流程审计,最大限度地降低审计风险
企业所得税业务处理流程是:明细表→纳税鉴定/纳税通知→汇算清缴文件→计算税额。具体包括:1.获取或编制明细表,查其内容是否真实可靠,是否与总账数、报表数相等。2.了解是否按纳税鉴定或纳税通知的税种、计税依据、税率来确定应纳税内容,减免税的范围和期限核实。3.对税务部门的汇总清缴文件进行有效性分析,并与明细表进行核对。4.检查各种企业所得税计算的正确性。
(五)慎重地选择企业所得税的切入点,确保企业所得税审计目标的实现
对企业所得税的审计,注册会计师应根据被审计单位本年的收入、支出、费用、利润、亏损和以前年度所发生的问题等确定企业所得税的实质性测试的审计程序和方法。应包括以下内容:1.获取或编制企业所得税的明细表。目的是为了复核其申报的加计数是否正确,并与企业明细账和总账核对相符。2.确认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是否正确。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是企业每一纳税期间收入总额减除因取得收入而发生的成本、费用、损失以及其他允许扣除项目金额后的余额。对应纳税所得额的审计,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进行:(1)收入的确认原则方法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收入实现条件,前后期是否一致。(2)审计主营业务成本是否正确。(3)成本费用是否准确。3.是否按规定年限弥补亏损。4.从税收政策入手看企业是否符合优惠条件。5.核定的企业征管方式是否科学。
四、结语
企业所得税已经成为我国税收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涉及到社会生活中的很多领域。企业所得税的审计,是审计工作中的重要环节,由于现实生活中利益多元化、过分追求经济利益、制度不够健全,加之一些人心理需求脱离社会现实、盲目的拜金主义和强烈的个人利己思想,导致价值观扭曲,善恶是非颠倒,社会责任感丧失,不择手段追求经济利益,更由于一些地方管理松懈、监督乏力、打击不力,使得一些违法犯纪的偷漏企业所得税的舞弊行为越演越烈,最终导致企业所得税的审计存在着较大的风险。所以认真、科学、有效地进行企业所得税审计有着重大而现实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数据来源:国际税讯,1997年第4期.
[2] 数据来源:1991-1998年数据来自《中国税务年鉴》[M].1999年和2000年数据来自《中国财政年鉴》[M].和国家税务总局《税务快报》[N].
[3] 引自:中国税务报[N].2002—1—7.
[4] 廖涵,王平.地下经济——成因及条件分析[J].中南财经大学学报,1993(3).
[5] 梁朋.税收流失经济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6] 朱为群.税法学[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1.
[7] 石彦方.怎样查账与调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8] 书新.会计查账方法与案例分析[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04.
[9] 吴佩江.税法教程[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10] 秦荣生,卢春泉.审计学[M].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