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巨额贷款的负面效应和防范措施

2008-12-29 00:00:00陈红艳
会计之友 2008年36期


  【摘 要】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拥有越来越多的自主权。在这样一种全新的形势和背景下,不少高校的管理层盲目扩贷,这给某些高校的运营带来风险和潜在威胁。本文主要探讨高校巨额贷款产生的原因、危害和防范措施。
  【关键词】 高校贷款; 负面效应; 防范措施
  
  从高校发展的角度来说,无论是扩大学校招生规模,还是创办一流的高校,都必须有巨大的办学资金作支撑。在国家财政拨款、事业收费不可能出现“超常规”增长的情况下,举债便成为高校的主要资金来源。欠债还钱,天经地义,虽然还债是高校自身的责任,但是高校负债是特定环境下的举措,高校作为社会公益事业,贷款大都用于征地、校舍建设、设备购置等,形成了优良固定资产。不能因为贷款管理出现问题而去否定贷款本身,也不能对贷款的用途不加区分就予以全盘否定。但对于那些贷款数额巨大,超过自身承受能力的普通公立高校要引起警戒。
  
  一、高校巨额贷款的成因
  
  高校巨额贷款不能全赖在一些学校领导的头上,有以下多种原因:
  (一)高校的扩招和合并
  高校巨额贷款的直接原因是扩招,根本原因则是政府的积极财政政策。1999年,国家采取积极财政政策,政府把整个高等教育都纳入到国家经济政策中来,将高校扩招作为拉动消费的手段,开始提倡实行高等教育大众化,国家以立法形式鼓励高校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2000年全国高校刮起了并校风,合并后在员工待遇、学校硬件等方面都向高水平学校看齐。高校招生规模和发展速度过快,办学条件短缺。不少地方政府热情推动投资开发高教园区、大学城项目,希望由此一方面拉动城市社会、科技、教育的综合发展;另一方面能增加土地转让金收入,扩大预算外资金规模。
  (二)政府默许、鼓励、甚至强制高校向国有商业银行贷款
  政府和高校之间的博弈强化了高校负债扩张的动机。银行把高校作为一个具有信誉和还款保证的贷款对象,商业银行把高校当作国资垫底的无风险领域愿意主动放贷。
  (三)我国高校由于政府财政经费投入不足始终处于经费短缺状态
  高校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没有得到落实,是高校债务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教育部始于2003年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对央属和地方院校采用统一的评估指标体系,而造成上述结果
  
  二、高校巨额贷款的负面效应
  
  (一)巨额贷款影响学校信用和信誉
  高校巨额贷款如果超过了自身的承受能力,发生过度投资行为,就会产生较大的风险。高校对项目的投资会挤占大量的现金资产,造成高校资金流动性差,极易发生现金收支调度失控现象,不能维持合理的现金流量,即使不出现由于现金流的断链而产生的债务风险,也会因没有足够的现金而影响学校教学科研活动的开展,这种情况如果频繁出现必将有损高校的声誉,影响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尤其对广大教职工的人心稳定产生较大负面效应。高校规模扩大,相对而言,硬件设施建设容易做到,而软件尤其是师资方面的建设很难跟上节奏,竞争的结果是学校规模扩大了,师资力量却削弱了,教学质量下降了。低素质的学生不仅影响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而且影响将来社会经济的发展,直接影响到学校的信誉。
  众所周知,在高校贷款发展过程中,还本付息的资金最终来源于学校的办学收益。高校的还贷资金来源主要是学费收入,高校扩招后,事业费收入增长部分用于还贷的比例是十分有限的。如按照目前高校的贷款规模,能按期付息就不错了,按期还贷却很难。一般高校的做法是贷款展期,或者是借新贷还旧贷,这将影响高校的信用等级和信誉。
  按照严格的财务核算制度,一些高校其实已经破产。部分高校破产说是否给我们以棒喝,是该警觉的时候了。高校由于过度举债而无法到期支付本金和利息,这会给高校带来直接或间接、有形或无形的损失,严重影响高校的可持续发展。高校的债务问题使银行增加了财务风险,将有可能最终成为商业银行新的不良债务。
  (二)高额利息增加财务拮据成本
  财务拮据成本是指企业支付财务危机的成本。财务拮据成本是制约企业无节制负债的重要约束条件。由于高校借款时没有对其贷款项目和经济承受能力做充分的估计与规划,盲目、迅速增加贷款,扩大学校规模,导致负债总额太大,超出其经济承受的最大能力,势必导致学校年资金使用成本成几何倍数增加,每年高额利息的支付也就成了高校固定的财务负担,现在银行银根紧缩,近两年国家多次调高利息,高校的利息负担更加沉重,利息支出的增加必然会减少人员经费和其他公用经费支出,造成学校流动资金短缺,从而影响学校正常工作的开展。利息不仅不能使高校享受到财务杠杆的好处,还作为一项固定大笔开支,成为高校每年开支数量巨大的支出,使高校财政捉襟见肘。所以说高校负债的高额利息支出增加了财务拮据成本。
  (三)运行困难影响学校事业发展
  高校资金链很脆弱,一旦资金链中某一环节出现问题,高校的日常运转就难以维持。有的人对高校负债忧心忡忡,认为再过几十年,高校大学城的建筑将变为城市垃圾,真正留下的只有大学的人文精神和知识素养。
  我国2008年实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和稳健的财政政策,国家正面临着轻微的通货膨胀问题,我国的流动性已经到了有过剩的危险了。根据凯恩斯的理论,紧缩的货币政策有一定的抑制经济过热的形成。其主要目的是降低我国经济的过快增长势头,抑制通货膨胀,降低物价,减少经济快速发展对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带来的不利影响。稳健的财政政策主要目的是在紧缩货币的基础上保证经济的增长不受过大的影响,降低失业率,保证国民经济的稳定运行。国家现在实行的政策抑制高校过热的投资,形势很严峻,“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使我们付出了极大的改革成本。如果不认真做好应对措施,积极压缩各项不必要的开支,一旦财政拨款花费殆尽,以高校这样纯支出型的事业单位,并不具备企业的利润补偿和资金循环功能,就会出现现金流量枯竭、流动资金短缺、日常开支难以维系的局面,从而影响学校事业的发展。
  (四)高校巨额贷款的后果
  高校巨额贷款引发财务危机,最有可能采取的方式就是转嫁:转嫁的第一目标是高校学生,企图通过增加学费,扩大招生人数来填补一部分债务窟窿,但是在当前,由于高校收费和扩招受到国家政策的制约、媒体舆论的监督以及社会民众的反对下可能难以奏效;第二是高校的教师,即减少教学的支出,过缩衣节食的生活,这将意味着学校教学人员的流失、整体教学质量的下降,这与通过贷款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相冲突,任何学校的领导都不希望这样做,这也必然导致转移的失败;第三,最终最有效的风险转嫁是高校的主要投资者政府,公办高校的所有权归属国家,因此高校认为债务最终应当由政府埋单。政府买单实际上就是民众买单,因为财政的钱就是百姓的钱,是纳税人的钱,高校债务政府买单的后果,势必要降低财政资金用于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投入,也就影响了民众对于财政提供的公共产品的享用,其后果就是大大降低了高校的信用和信誉。另外,就算政府为高校债务买单,也只能缓解金融机构与公办高校之间的信任危机,更何况这么个还在扩大的无底洞,政府也是无能为力的。
  
  三、高校负债风险的防范措施
  
  知道了高校巨额债务危机因何而举和巨额贷款的负面效应,就需要在源头上采取防范措施。
  (一)运用债务预警防范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预警对于预防或识别重大财务风险事件显得尤为重要。现实中,许多高校在财务风险分类的基础上,从每类中选出一个进行重点指标监视,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从根本上改变重投入、轻管理;重项目、轻效益的局面。财务风险预警的任务有两项:捕捉迹象和传递信息。在早期阶段,财务风险信号大都非常微弱,极易被人们所忽视,最终酿成大祸。高校要认真研究资金市场的供求,运用债务预警系统,建立高校债务预警提示制度,对高校债务风险及早做出预测,采取相应措施,可以防患于未然,控制和化解风险,保证高校资金稳健、高效地运作。公立高校可以像一些债务缠身的国企那样,靠剥离、甩掉无效资产,将有效资产通过包装上市、引进战略投资,或通过提请国务院批准核销银行高校呆坏账,豁免贷款本息,或是成立“大学股份公司”向社会募集股份,使大学成为自负盈亏、独立经营的经营主体。
  
  (二)转变观念进行科学规划
  一般来说,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大众化都经历了: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入学人数激增、高校数量增加、规模迅速扩大的阶段,一般在十年左右。因此,政府应根据国际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我国适龄人口增长高峰期的变化对高校生源的影响,制定国家和各地区高等教育规模发展的总体规划,把握好发展速度,从宏观上控制规模,如核定学校总规模和招生规模,审定贷款额度等。但不能搞一刀切,要因校制宜,分类指导,根据不同学校的实际情况,做到“有增”、“有保”、“有压”。2006年5月,国务院召开了135次常务会议,明确做出了“高等教育的发展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把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适当控制招生增长幅度,相对稳定招生规模”的决策部署。今后一段时期,我国高等教育要把握节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
  (三)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
  从原则上讲,高校的发展应当坚持综合平衡。保持事业发展与财力的平衡是保证高校改革建设和稳定的基本前提。高校的年度预算应坚持综合、统筹和平衡的观念,做到量入为出,收支平衡,不搞超出学校综合财力能够承受的赤字预算。高校的发展和建设只能建立在学校财力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
  高校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倡导节约,反对TjGv8/herSmUv4+3+4p/0A==浪费,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高校长远发展的需要。现在高校拥有逾亿资产,在如何建设节约型校园上大有文章可做,无论从人力、物力还是财力资源上节俭的余地和空间都很大,杜绝无效长明灯、长流水,节约办公费、招待费、交通费,加大对领导经济行为的约束力度,强化重大财务决策集体审批制、财务公开报告制度,实行办公费、差旅费定额制度等措施。另外高校基本都有新校区,有的甚至有几个校区,运行成本的问题摆在面前,要从思想上重视起来,我们没有资格奢侈浪费,也不能够提前消费,只有精打细算,才能长远发展、和谐发展。我们要建设一个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校园,就要开源节流、保证重点、增收节支,最大限度地增强自身的经济实力,从而保证学校发展战略的实施,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只要科学制订高校发展规划,加强贷款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加强对高校贷款的监管控制力度,合理控制高校贷款的规模,适度负债,保证银行贷款的有效合理使用,高校巨额贷款风险就可以防范和治理。
  
  【参考文献】
  [1] 陈玲.高校贷款的风险防范措施探讨[J].事业财会,2007,(02).
  [2] 胡新华,胡婕.高校贷款探析[J].事业财会,2007,(04).
  [3] 郑萼.关于高校贷款风险防范的思考[J].教育财会研究,2005,(01).
  [4] 郑丽珠.浅谈高校办学中负债融资的财务风险及对策[J].教育财会研究,2007,(04).
  [5] 冒萍.高校贷款风险及其防范[J].财会月刊,2006,(12).
  [6] 闫建峰.高校贷款办学风险及其防范对策[J].财会通讯(理财版),2008,(04).
  [7] 印巧云,彭宇飞,王翠芳.高校财务风险防范措施探析[J].会计之友(中旬刊),20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