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改革开放的30年,也是会计改革的30年。我既是见证者,又是参与者,有着太多感激的话想说。因篇幅的关系,我只能从内心上,简单地说说会计改革以及我与会计改革这个话题。
怎样描绘30年来会计改革波澜壮阔的画卷?其难度确实是很大。但就我个人的体会,至少有三句话要说:
第一句,会计是市场经济的奠基和基础性工作的这一世界公认的地位,在我国的实践中得到了确立,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会计工作的重要性得到举国上下的认可。
第二句,我国已经初步地建立了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会计模式,会计准则也实现了同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在会计理论研究方面,会计理论的园地里,每一条路都有人在迅跑,每一块土地都有人在耕耘,硕果累累。中国的会计在世界占有一席之地,并在我国和世界会计的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彩重墨。
第三句,我们已造就了一支能打硬仗的强大会计队伍。会计工作者的社会地位之高,前所未有。
这就是说,30年的会计改革,使我们迎来了会计的春天!
至于说到我个人同会计改革的关系,我也同样说三句话:
第一,我是1963年厦门大学会计专业本科毕业的,所学的是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苏联模式会计。实际上,它是一种记录收支、确定要上交的利润那种很简单的簿记。什么货币时间价值、会计工作技术规范的会计准则、公司制会计等等,这些会计上最为基本的东西都闻所未闻。难怪那时学会计的大部分人都有自卑感。是国家的改革开放,让我们再上了一次大学,重新学到了真正的会计知识。
第二,正如大家所知道的,改革开放前的知识分子被称为“臭老九”,加上自己所学的是会计,感到报国无门,对人生前途也感到很渺茫。改革开放一开始,正当年富力强的我,就身体力行地投身于会计改革的洪流之中。如在为地方、各行业培养会计人才的教室里;在培养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的讲坛上;在各种会计改革的讨论会和有关的会计报刊、教材、专著中……都留下了我的足迹和名字,为会计科学的大厦添砖加瓦。
第三,改革开放的实践,使我深刻认识到会计与环境存在着血缘关系。我国的改革与开放促进了环境的不断变化,会计只有通过不断的变革,才能适应改革开放这一环境。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认为会计改革是一个常说常新的概念,会计改革不会有终结的日子。因此,每个会计工作者,都应把参与和推进会计改革作为一辈子的任务。
这就是说,我和祖国的改革开放同命运共呼吸。改革开放的30年,是我人生最充实、最有价值的30年。我为能生活在如此美好和伟大的时代深感幸运。
总之,改革开放造就了一个伟大的中国,造就了一个伟大时代,造就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会计,同时也造就了我自己,值得我们永远讴歌。
那么,如何来纪念改革开放的30年呢?基于上述的第三句话,我以为,今天纪念会计改革30年最好的礼物,就是要继续投身于会计改革的洪流之中,为会计改革再立新功。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借此机会,下面提出同会计改革有关的三个问题。
一、有否存在中国特色的会计准则及会计理论
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西方会计理论研究成果常常是以会计准则的形式表现出来,还被认为它是会计理论中最有用的部分。基于西方国家会计研究的这一特征,可以把会计理论和会计准则问题的研究放在一起进行讨论。
我国的情况又是如何呢?在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的同时,会计界也提出了要建立中国特色会计理论体系和会计准则这一宏伟目标。现在看来,这一宏伟目标不仅没有很好地完成,而且对这个目标还存在着诸多的争论。特别是在近年来,会计界有一个极其流行的观点,即认为会计是一门方法技术的科学,是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事实上,我国的会计准则已和世界趋同,在会计理论研究方面的实证研究也同世界接轨。由此,产生了会计理论和会计准则不应有国别之分的说法,并成为当前颇为流行的学派。还有的人进一步地说,现在可以不再提“中国特色”,主要是因为关于什么是“特色”会计理论界一直存在很大争议,比如中国特有是否都是应坚持的特色,过去计划经济下造成的“不同”是不是“特色”等。但我们想,中国会计理论和会计准则是否存在中国特色这个问题十分重要,它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我国会计发展与改革的方向。就此问题,提出我们的两个疑问。
第一个疑问:现在有人所认为的会计可以不提中国特色,这与我们现在所处的经济全球化的这一背景有关。必须承认,当今的全球化趋势是任何人都阻挡不了的。但是,问题的关键在于世界的经济是不是真正达到一体化?对于众多的阿拉伯国家和非洲国家而言,他们所碰到的相同的问题则是,其处境并没有因全球化而发生很大变化。也就是他们当前的状况与以前相比,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如非洲的一些国家人均GDP同美国相差在百倍以上,每天生活费在1美元左右的大有人在。因此,虽然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但各国的处境及对形势的分析是不一样的,我们并没有真正生活在一个国际共同体中。
更值得注意的是,西方国家对世界历史有自己的解读,他们所持的仍然是西方中心主义的观点。认为自己是历史的推动者,自己对世界史的解读就是世界史的本身。换言之,他们怎么说,就是怎么对。特别是美国,以新国际秩序的领袖自居,声称世界都要实行西方式的民主和市场经济的模式;还认为冲突不再存在,国际社会包括会计在内所存在的矛盾,都能在联合国的框架内得到解决。①然而,现实也并非如此。如伊拉克等国家的现实,就是例证。
正是由于社会经济环境的不同,会计准则及会计理论既有通用性,也有它的专用性。假如,把外国的东西,不问青黄皂白地照搬照抄过来,若不为国情所需,也不会产生实际的效用。再说,即使把会计看成是“纯粹”的科学技术,也不能照搬照抄,都有一个与环境适应问题,要防止“水土不服”。更何况,会计信息就是一种物质利益,与此相关的会计理论和会计准则理论,任何国家与组织,都会从有利于自己的角度去进行研究。实践也充分表明,理性的、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各国都会为本国利益而游说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机构,以尽可能采取本国的会计准则,并对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施加影响。所以,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不可避免地成为一个政治过程,或者说是博弈过程。试问:哪一个国家会把自己有权决定、特别是涉及主权的事,而拱手让给别人?
第二个疑问:在会计理论和会计准则理论研究中,借鉴先进国家的经验是完全必要的,但最终能填饱中国人肚子的总还是中餐而不是西餐。既然有西方会计理论,为什么就不能有东方的会计理论?或者说,既然有中国自己的会计问题,就应有对症下药的中国会计理论。外国的理论,即便是最优秀的,也不能代替我们自己的创造。
总之,提会计准则、会计理论的中国特色,符合实事求是的原则。我国的会计理论、会计准则理论,只有根系祖国大地,才能枝繁叶茂,也才能解决中国的会计问题。
二、实证法是不是会计理论研究方法的全部
谈到会计准则、会计理论的研究,就要有好的研究方法。现在的问题是,在会计理论的研究中应当运用什么样的方法?前面提到过,20世纪70年代左右,以美国为首的实证会计的兴起,对于完善会计理论和推动会计理论的不断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目前,在有些国家已经达到了这样的程度:讲课的,非实证的内容不讲;搞研究的,非实证的课题不做;办刊物的,非实证的文章不发表。而我国的情况又是如何呢?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们也学习、崇尚西方的实证研究方法,以示我国会计理论的高深和研究方法的国际化。因而我们在做法上,有过之而无不及。如有人还主张,非实证研究的学位论文就拒绝评审。这样,就使得对有些问题的研究,不论需要或不需要,都要添上一些实证研究。这对于那些数学基础和计算机基础较差的同志来说,难免出现东施效颦、弄巧成拙的尴尬。我们要问的是,实证法是不是会计研究方法的全部?
我们认同这样的说法,研究方法它是以哲学中的认识论作为理论基础,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也就会有相应的研究方法。这样,由于人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不同,也由于事物发展的多样性,相应地会给研究方法带来了发展,从而也决定了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因此,试图认定一种标准通用的研究方法,来指导会计准则理论的研究,是不可能也是行不通的。实际上,大千世界,值得研究的问题林林总总,一把锁匙,只能开一把锁;对于不同的研究者来说,应是各有各的方法和招数,要提倡会计研究方法的多样性。也就是能把会计问题说准、说对、说深刻,并能解决问题,那就是好方法。
三、会计的内涵与外延有否进一步发展的必要
新世纪是一个“变”的世纪,必然会给会计带来直接或是间接的冲击,并对会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从而引发会计的大变革。例如:当今人们对资本的认识,已从原有实物资本扩展到包括社会资本、人力资本、环境资本等内容,可称之为发生了一场资本理论的革命。如果会计的对象还是资本运动的话,那么,资本理论的革命必将极大地丰富会计对象与方法等。可以预见,新世纪必然会有新的会计理论与方法的涌现。下面仅举一例。
根据有的资料说,②1997年《文学评论》杂志发表了美国学者丁·希利斯·米勒的《全球化时代研究还会继续存在吗》的文章,在文学理论界引起了一些波澜。这篇文章从德里达的《明信片》一书谈起,提出在电信时代,文学、哲学、精神分析,甚至情书都要消失。作者从马克思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寻找根据,认为意识形态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变而改变。文学时代,依赖于印刷机和出版商而存在。当国际互联网取代了印刷机与出版商时,本来意义上的文学就不存在了。会计同文学等情况虽不尽相同,但不争的事实则是,随着电子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以往会计的记账、算账、报账等工作将大部分被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所取代。这样,会计人员除了一部分人可以继续从事会计准则的研究工作外,绝大多数的人将无事可做,而成为“闲人”。目前,我国的会计人员是千万大军,未来很有可能造就一支新的“失业大军”。因此,必须为会计人员找到新的出路。其中重要的是要与时俱进,对会计及其职能进行再认识并重新定位,按实践的需要构建新的会计学科。较具体一点地说,可以把财务管理与会计“合二为一”,其所构建的学科专业,则可称之为“财务会计”学科或专业。不过,这里所讲的财务会计学科或专业指的是会计与财务管理等的交叉融合,即真正参与财务管理的会计。
完全可以这样认为,不断地更新和发展会计的内涵与外延,这是新时代的要求。
今天谈这些,无非是想再次地表达我个人的心声:虽然我老了,但作为会计理论战线上的我,对会计的改革还是要一如既往地尽心尽责;科学研究的实质就是创新,我将用创新的精神,续写会计科学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