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集体是学生在校学习和生活的主要环境。因此,要使学生健康成长,班主任就必须着力于创设良好的班级环境,使学生在健康的心理氛围中成长。
一、心理相容,培育氛围
营造健康的心理氛围的一个重要条件是心理相容,只有心理相容,师生们之间才能形成民主、平等的关系。
一是班主任与学生心理相容。实践证明,师生之间的距离越小,心理相容性就越强。因此,班主任应经常走到学生中间去,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促进师生心理相容。
二是班干部与普通学生的心理相容。班干部是师生关系的纽带,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班主任应教育干部增强为同学服务的公仆意识,工作中秉公执法,不包庇、不护短、不拉帮结派,主动热情地从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关心帮助同学。
三是班级学生之间的心理相容。班主任首先应教育学生以尊重人、关心人、帮助人的态度来培育友谊;其次,要教育学生敢于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使他们在相互了解的基础上相互理解;再次,应鼓励学生向别人的优点看齐、学习,不要轻视他人。要积极开展各类竞赛活动,以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在较高层次上增强学生间的心理相容性。
二、正确评价,维护氛围
作为班主任,必须正确评价学生,以保护班级健康的心理氛围。
一是科学对待第一印象。班主任应深入了解学生的真实表现和学业情况,重视学生的发展过程,全面正确地评价每一个学生,防止走入“先入为主”的心理误区。
二是抛开定型观念。班主任不能在头脑中形成对某个学生的固定印象,不应看到某种事就和某个学生联系起来,或把他归入某个群体之中。有的学生常受表扬,但犯了错误教师不应护短,也要进行批评教育;有的学生常被批评,但做了好事有了进步,教师应实事求是地给予积极评价。
三是防止“落差效应”。作为班主任,我们不能因为优秀生犯一两次错误而降低对他的信任度,也不能因为“后进生”和优秀生的差距太大,而忽视“后进生”微小的进步,丧失激励“后进生”的良好机会。我们评价一个学生,既要横向比,也要纵向比,不能把学生看成是一成不变的个体,这样才能维护班级健康的心理氛围。
四是重视“置换效应”。一个人的思想感情喜好憎恶,有时尽管不直接表露,但仍会通过间接形式表现出来。心理学谓之“置换”。班主任懂得了置换原理,就可以通过观其言,察其行,从学生的言行中,洞察其内心的变化。如学生突然不交作业,上课不专心,班主任应考虑到该生学习有困难或对教师有意见;平时很和气的学生突然与他人争吵斗殴,或许是生活、学习、家庭有不如意的地方;有的学生出走,应想到该生在家庭、班级中缺少关怀;坐前排的学生,一反常态要换到后排,是否对同桌或教师有意见……学生的这些外在表现形式,是内心一系列矛盾冲突的一种“置换”表现。班主任熟悉了置换原理,就可以增强预见性,防患于未然,取得班级工作的主动。
三、促膝谈心,巩固氛围
营造健康的班级心理氛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氛围也不是稳定不变的。教师只有捧着一颗真诚的心,经常与学生促膝谈心,才能巩固班级健康的心理氛围。
一是以心换心。班主任应抱着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把学生的冷暖疾苦放在心上。班主任工作一片真心,遭到挫折不灰心,克服困难有决心,待人接物不偏心,学生就会渐渐地与你心贴心。
二是以情动心。班主任和学生谈心,既是心理上的沟通,也是感情上的交流。所以首先要诚心搭起感情的“桥梁”,消除学生的顾虑,解除学生拘束感,使师生思想交流达到情感相通、言语相容;其次要热情谦虚,不要居高临下,盛气凌人;再次要集中注意力,双方视线要经常交流,表示出对对方所谈内容的关心。
三是以理疏心。班主任工作中必须抓住一个“理”字,把道理讲透,用真理服人,用理去启迪学生的心灵,使其明辨是非,从而巩固健康的心理氛围。
(作者单位:湖南省长沙市天心一中。电邮:w545682@126.com)
编辑/于 洪
终校/舒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