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网络以其强大优势冲击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同样面临这样的时代背景。本文针对网络环境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中存在的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缺乏灵活性、针对性、层次性等问题,探索建构开放性的、层次清晰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体系,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
关键词: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开放性;层次性
进入21世纪,网络迅猛发展,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06年1月17日发布的“第十七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05年12月31日,我国上网用户总数突破1亿,为1.11亿人。其中24岁以下的网民占51.7%,18岁以下的占16.6%。网络作为一种生活场景正日益深刻地影响着人们尤其是网民的生活,社会道德、政治、文化也因此发生了和经历着深刻的变化。其中,许多中小学生网民沉溺于网络的虚幻世界,脱离现实而荒废学业,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受到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不道德行为频频出现。这种情况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探索相应的对策。笔者认为,中小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出现从侧面反映了我国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中存在的问题,暴露了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中的盲点以及实施过程中的偏颇。本文将从中小学生主要的网络道德问题反思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问题所在,并探索适应网络时代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体系。
一、网络环境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新问题
(一) 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使中小学生面临选择陷阱
网络以其方便快捷逐渐取代报纸等其他传播媒介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30岁以下的人倾向于通过在网络上点击以获取各种各样的信息。互联网的开放性使得各种各样的信息获得了平等进入人们视野的机会,中小学生也凭借网络突破学校和家长正面教育的围堵从而获得更多的信息,而且他们拥有了自主选择和接触信息的机会。
1.社会负面效应信息和社会热点问题对中小学生的冲击
学校里面很少见到的社会负面事件和社会热点问题,如某官员贪污公款高达多少多少;某大款的私生活大揭秘;中小学生忙过情人节;干得好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