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状况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当前新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受损率高达40%以上,其中,初中生、少数民族学生、女生的心理健康受损率更为严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薄弱和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素质偏低是造成学生心理问题普遍存在的重要原因;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应引起学校、家庭和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当务之急是教育行政领导部门要承担起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领导和监管的责任,要建立健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价和激励机制,要通过专项培训,造就一支适应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需要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关键词:新疆;中小学;心理健康;调查
一、问题的提出
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发布,同年,教育部提出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教基[1999]13号),2002年,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教基[2002]14号),在中央一系列文件要求和部署下,近年来,全国各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同素质教育一道蓬蓬勃勃地开展起来。
为配合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许多学者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专项调查,调查结果令人震惊,几乎所有调查结果都显示,存在心理问题的中小学生占总数的比率高达30%~40%。
各地的现状如此,新疆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如何?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那么,新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状况究竟怎样?这是本课题所要寻求的答案。
二、调查的目的
(一)了解和掌握新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实际状况
1.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占总数的比率;2.心理问题的种类;3.少数民族与汉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4.男、女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5.不同学段、不同区域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等等。
(二)了解和掌握新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际
1.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状况,如,是否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否开展了心理咨询活动?是否建立健全了心理健康教育组织机构?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状况,如,学历结构、接受专业培训和落实持证上岗制度,等等。
(三)在以上两项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寻求当前新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当前新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状况之间的因果联系。
(四)通过上述调查和分析研究,提高广大教育工作者对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并为自治区相关部门制定“十一·五”期间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宏观规划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
三、调查及研究方法的设计
(一)抽样调查。在南疆、北疆和东疆各选择2~3个县(市、区)作为样本地区,在每个县(市、区)随机选择3~5所学校作为样本学校。
(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采用周步成教授开发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测验)。选择此量表的依据是:1.此量表所包含的八个内容子项(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惧倾向、冲动倾向)基本反映了目前中小学生最为突出的几个心理问题;2.此量表适用面较广,可广泛用于小学四年级~高三年级学生。
(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状况调查采用本课题组设计的《新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状况问卷调查表》,用于收集样本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状况和心理健康教育师资信息。
(四)除上述主要调查方法之外,还采用个别访谈、座谈会和搜集案例等形式,作为材料分析和研究的补充手段。
四、调查结果报告
(一)新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本调查共收回MHT测验量表1747份,剔除无效量表187份,有效量表1560份。
1.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调查结果
表一显示,新疆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受损程度较为严重,无论是中学生,还是小学生,心理健康受损率基本都在40%以上。其中,初中生的心理问题比小学生和高中生严重,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问题比汉族学生严重,女生的心理问题比男生严重。
初中生心理问题相对严重与其身心发展的特殊性基本一致,具有普遍性;女生心理问题增多与当前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对女孩子的期望提高有关;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状况调查结果却违背了研究者的预期。过去我们认为,新疆的少数民族一般都性格外向、豪放,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必然优于汉族学生,然而,本调查结果正好相反。通过访谈、座谈等形式深入了解发现,目前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压力普遍较大,而学习压力又是由升学压力和就业压力所导致的。
2.不同区域学生MHT测验分项因子调查结果比较
表二显示,(1)在学习焦虑和自责倾向方面,东疆学生的比率最高,其次是南疆,再次是北疆。(2)在对人焦虑和过敏倾向方面,东疆学生的比率最高,其次是北疆,再次是南疆。(3)在孤独倾向和恐惧倾向方面,北疆学生的比率最高,其次是东疆,再次是南疆。(4)在身体症状和冲动倾向方面,南疆学生的比率最高,其次是北疆,再次是东疆。综合评定:全疆三个区域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水平基本相当,只是在分项因子上受损程度有所侧重。
3.不同学段学生MHT测验分项因子调查结果比较
表三显示,(1)在学习焦虑方面,高中学生的比率最高,其次是小学生,再次是初中生。(2)在对人焦虑方面,初中生的比率最高,其次是高中生,再次是小学生。(3)在孤独倾向、过敏倾向和身体症状方面,高中学生的比率最高,其次是初中生,再次是小学生。(4)在自责倾向和恐惧倾向方面,小学生的比率最高,其次是初中生,再次是高中生。(5)在冲动倾向方面,小学生的比率最高,其次是高中生,再次是初中生。前七项因子的调查结果与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学习任务是一致的,高中生面临升学压力,因此,在学习焦虑、孤独倾向、过敏倾向以及身体症状等方面的问题表现突出;初中生“成人感”和独立性要求与现实的矛盾造成对人焦虑;小学生恐惧倾向的发生也符合常理,但在本调查中,小学生冲动倾向较为严重的结论令人费解,因为,一般认为这是初中生的年龄特征。我们分析,这与当前小学生多为独生子女有关,家庭对独生子女的教育不当,使他们难以适应学校的人际环境,从而产生心理冲动倾向。
4.民、汉学生MHT测验分项因子调查结果比较
表四显示,除在过敏倾向方面,汉族学生的比率略高于少数民族学生之外,其他七项因子,少数民族学生的比率均高于汉族学生。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已在表一中略作探讨,更深层的原因尚待进一步调查和分析。
5.男生和女生MHT测验分项因子调查结果比较
表五显示,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自责倾向、身体症状、冲动倾向等方面,女生的比率均高于男生;只有在孤独倾向和过敏倾向方面,男生的比率高于女生。这一调查结果与全国其他地区基本一致,但我区男生的孤独和过敏程度严重应引起广大教育者的高度重视,家庭和学校要加强和改进对孩子的性别认同教育,以促进整个民族性别社会化的健康发展。
(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状况调查报告
本调查共收回《新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状况问卷调查表》124份(其中小学58份,中学66份),有效问卷124份。
表六显示:(1)新疆中小学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方面问题良多,没有成立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组织领导机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课率低,心理健康教育师资严重不足,尤其是在开展心理咨询活动方面更是问题突出。(2)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素质不高,学历偏低,心理学专业科班出身者凤毛麟角,接受过专门培训“持证上岗”者寥寥无几。
五、得出的结论
(一)新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偏低,心理健康受损率偏高,尤其是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堪忧。
(二)造成当前新疆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乏力和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素质偏低是最主要和最直接的原因之一。
六、对策和建议
(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要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落实素质教育和建设和谐校园的高度,认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二)要建立健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价机制,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评价和评估指标体系。
(三)要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要落实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学校心理咨询员培训基地,争取用3~5年时间,使全疆城镇中小学至少拥有一名专业的学校心理咨询员。
需要指出的是,我们在调查中发现,目前中小学为数不多的“持证上岗”的心理咨询员中,大部分接受的是国家劳动部门举办的心理咨询师资格培训,严格地讲,这是不符合要求的。因为劳动部门的心理咨询师培训是一种社会职业培训,咨询对象主要是针对成人或各年龄阶段的各类人,青少年心理咨询只占其培训内容的很少一部分。再者,其研究的心理问题的性质与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也有本质区别。要改变目前现状,就必须架构起学校心理咨询员培训的专门体系,包括制订培训方案和培训计划,编写培训大纲和培训教材;与此同时,必须建立相应的培训激励机制,如设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称系列(或确定职称系列归属),落实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心理咨询员培训的专项经费投入,等等。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持续健康地向前发展,实现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面貌的根本好转。
(四)要组织力量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更加深入细致的调查和研究,全面分析少数民族学生心理素质下降的各种因素,寻求促进少数民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措施。
参考文献:
[1]张向葵.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误区的成因及矫正.现代中小学教育,1997,(3).
[2]俞国良.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发展趋势.教育研究,2002,(2).
[3]袁章奎.西部中小学心理教育的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中国基础教育,2004,(6).
(本文为“新疆自治区2006~2008年度高校科研计划优秀青年学者奖励项目<编号xjedu2005E08>”及“新疆教育学院2005~2006年度院级资助科研项目<编号xjy200503>”。作者单位:新疆教育学院教育科学分院心理学系。电邮:yinjianpingxs@163.com)
编辑/于 洪
终校/何 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