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现代企业内控制度

2008-12-29 00:00:00陈昌荣
中国集体经济 2008年8期


  随着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和企业制度的变革,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提到了议事日程。
  
  一、建立企业内控制度的必要性
  
  (一)内控制度是经济环境发展的必然产物
  根据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决议:到2010年使大多数国有企业建立比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实现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健全决策、执行和监督体系,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这些决议的提出,为现代企业管理的实施、内控制度的加强创造了条件、提供了可能。我国近年来在一些地区和行业进行企业改制、试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1999年就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效果,对千家企业经营者进行问卷调查显示:55.36%的经营者认为公司内部管理制度更加完善,54.92%的经营者认为已建立了科学规范的公司组织机构,50.33%的经营者认为经营决策比较科学,46.8%的经营者认为公司治理机构能有效地发挥作用。由此可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加强企业管理方面已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内控制度是法律法规迫切要求的产物
  新修订的《会计法》第27条明确规定:“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是企业为了保护其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其经营活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内部规章要求,提高经营管理效率,控制风险等目的,而在企业内部采取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制度和方法。从企业内部会议监督制度的内容看,其本质是一种控制制度或是吸收和借鉴了内部控制制度的精神和内容。因此,对《会计法》有关会计核算、会计监督等法规的遵循程度,取决于企业内部控制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二、对建立企业内控制度的建议
  
  (一)建设具有操作性的企业内控制度
  企业应当按照财政部门的各项内部控制制度,从企业实际运用出发,制定内控制度,具有可操作性。为此,应考虑两个方面:一是上的规范性。在对控制的对象和内容的规定上,要体现共同性和个别性的差别,体现一般性和特殊性的要求。对各单位共同内容或环节,应当做出具体规范性的规定,即统一标准,共同遵守;而对有差异的内容或环节,则应当规定得较有原则,以便各单位在制定本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时有一定灵活性,使其内部控制制度更具有适应性。如财产保护控制制度中建立定期盘点制度,定期进行财产清查,杜绝财产流失;建立债权债务清理制度,使企业资金周转良性循环,树立企业良好形象等。二是操作上的程序性。各项内部控制制度在具体规范各控制点或控制环节时,要体现程序性的特点和要求,要明确与该控制点或控制环节相关方面的操作步骤,各步骤涉及的部门或岗位所应履行的职责权限。如全面预算管理控制制度的实施过程中,年初总支出预算下达后,一般不做调整,年终不允许超支,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运输生产方案、布局进行重大调整;生产技术条件、运输市场、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突发性、重大政策性变化以及不可抗力事件等,确需调整预算时,必须按照调整程序和审批手续批准后才能进行预算调整。各单位必须严格执行支出标准和支出范围,不得擅自提高支出标准和扩大支出范围,同时,各单位主要领导要对年度预算的执行负总责。程序性的要求,对于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非常重要,是内部控制制度的中心环节,也是一项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可行和有效的关键。三是总目标的分解性。企业总目标的实现体现在企业内控制度系统中,通过对企业内部控制总目标的分解,企业内控制度形成了一个分层次、复杂的大系统。在此系统中有总目标,每层次的每个子系统有从总目标分解而来的分目标,并按此目标拟定可行方案实现各自的最优控制;整个系统的控制通过协调子系统的办法实现。其运行方式为:每个层次都只控制下一级的活动,而不越级去直接控制更下一级的活动,只有最下一级的控制子系统才直接控制系统的运行,上级层次的系统只起协调作用。如全面预算控制制度中,铁道部下达初始预算为总目标,铁路局、各单位等层层分解得来分目标,落实到最下一级的相关责任部门、车间、班组。
  内部控制制度在具体适用范围上也要有所区别,有所选择,要把握好两条原则:一是普遍适用原则,即对所有单位具备的业务,如货币资金业务、采购业务、固定资产业务等。所有单位都具备这些业务,而且业务内容和操作程序也基本相同,与这些业务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则应当适用于所有单位。二是个别适用原则,即对一些不具普遍性的业务,如对外投资业务、捐赠业务等,只有部分单位有这类业务。相应的该方面的内部控制制度也只适用部分单位,而不能适用于所有单位。
  (二)重视对单位负责人进行内部控制的宣传
  内部控制成败与否取决于企业员工的控制意识和行为,而单位负责人对内部控制的自觉意识和行为又是关键。从理论上讲,内部控制本身也有局限性,其中主要是单位负责人控制的随意性或相互串通、搞内部人控制。因此,加强对单位负责人的内部控制宣传、提高他们自觉执行内部控制的意识格外重要。我国一些企业内部控制形同虚设。对此,《会计法》明确规定,单位负责人负有执行《会计法》的法律责任。在制定控制有关规定时同样要明确单位负责人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由上而下共同执行内部控制要求、从而推动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健康发展。
  (三)建立企业财务内控制度目标体系
  企业财务内控制度为企业的经营目标,我们制定财务内控制度体系必须达到以下目标:保证业务活动按照适当的授权进行;保证所有交易事项以正确的金额,在恰当的会计期间及时记录于适当的账户,使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符合有关财务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要求;保证对资产和记录的接触、处理均经过适当的授权;保证账面资产和实存资产定期核对相符;保证财务会计监督的及时性、准确性。
  企业的财务内控制度要达到服务于企业经营目标,要达到对经营活动的控制,必须使财务内控制度对每个环节进行控制,控制好各个要点。实行企业财务内部控制要实现以下要点:明确管理职责、纵向与横向的监督关系;职责分工,权利分割,相互制约;交易授权,建立恰当的审批手续;设计并使用适当的凭证和记录;资产接触与记录使用的授权;资产和记录的保管制度;独立稽核,例行的复核与自动的查对;制订和执行恰当的会计方法和程序;工作轮换;独立检查,包括外部和内部审计等。
  (四)建立内部控制标准体系及检查考核和评价机制
  为了尽快推动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企业应制定和发布统一的单位内部控制标准,供所有单位执行和参考,一般的单位内部控制应满足以下方面的要求:制定的标准应包括内部控制制度的各个方面,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将共性的内容制定详细具体的标准;对于关系会计信息质量的内部会计控制内容和单位履行法规制度的控制内容,应制定规范性标准,对于仅涉及单位内部管理控制的内容可制定示范性标准。不仅要建立内部控制标准体系,还要定期检查考核和评价,其主要内容应包括:对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和考核,在此基础上对内部控制中存在的缺陷和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对执行内部会计控制成效显著的单位、机构和人员给予表彰,对违反内部控制的提出批评和处理意见。
  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进一步贯彻《会计法》的要求,对于改善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现状、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证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保护资本市场的有效运行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现代企业在经济环境飞速发展下,必须尽快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落实到位,切实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生存能力。
  (作者单位:呼和浩特铁路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