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衡、信息对称与中国金融市场

2008-12-29 00:00:00
中国集体经济 2008年8期


  次贷危机席卷全球,我们应该反思金融体系是否存在问题。仅仅依靠对冲银行体系过多的流动性以及加强信贷调控等措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流动性不断生成和经济结构性问题。
  
  一、股票市场新思路
  
  股票市场一直以来为上市公司筹集资金,优化资源配置,是资本市场中最活跃的因素。不少发达国家的股市市盈率已经超过GDP总值,有较大的回落空间。从1929年以来股票的崩盘告诉我们股票市场最大的敌人不是落后的科技和生产力,而是资本的过度投机和危机出现时股民的恐慌。光靠行政干预或寄希望于股民素质的提高都不是治本之道。再强大的行政干预也会有股市暴跌,最成熟的市场也会有金融危机。
  而中国的股市境况更加严重。美国股市规模与通货膨胀相关系数曾达到0.97。而中国1993-1996年在没有出现严重通货膨胀的情况下,上海深圳的股价指数与通货膨胀的相关指数为负,说明股市失去了经济发展先行指标的作用。所以应该从股票市场的市场机制入手,进行改革。制衡股票市场机制将股票指数与股价联系起来互相制衡,将入市出市的资金定一个比率。在股市下跌时防止资金抽逃,吸引游资进入市场。在股市增长过快,即将出现泡沫时,阻止大量资金的涌入,鼓励资金抽离。
  若一天之间沪指从5000点降为4950点。此时资金出市则每抽离1.1元,可得银行账户资金1元。若股市需要成长,资金投入比率可比抽离比率稍高,每从银行账户取出1元投入股市,股市账户中收到1.15元。当然其中的比率应通过一个复杂的确定公式来计算,而不是人为地临时确定,因为市场调节要优于行政命令。
  由于此种模型控制的资金流向只是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之间的,与资本市场内部的资源分配基本无关。所以可以更加合理地分配资源。同时使期货市场中金融期货的稳定性加大,增加投机成本,减少金融炒家们攻击国际市场的机会。
  也许有人会质疑这种模型是否减少了流动性。事实上它反而增加了流动性,因为流动性的好坏不能只看换手率,更应看年与年之间的换手率的变化。成熟的市场换手率不高但是很稳定,而中国的股票市场恰恰相反。
  此制衡股市模型通过股指股价的相互制衡,高效平稳地优化资源配置,可有效降低流动性的溢价,降低市场价格的不确定性,最终改进市场效率,优化资金和风险的分配,形成稳定的流动性性良好的股票市场。
  
  二、金融衍生工具中信息对称的运用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金融衍生工具大量运用。不少学者认为这使得投机成本增加,金融信息分散,无法反映真正经济发展水平。甚至与美国次贷危机脱不了干系。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螺旋的上升的,笔者相信对冲基金引起的亚洲金融风暴和以MBS为导火索的全球金融海啸都是金融衍生工具发展过程中的波折。由于资源配置不当积蓄的矛盾最终爆发。金融衍生工具在以后的时代中不会成为金融风暴的诱因,而会成为经济的守护者。
  当代金融衍生工具有价格发现,套期保值,分散和转移风险的能力。同时工具本身具有虚拟性、高收益和高风险的特点。这就使不少金融炒家趋之若鹜。
  显然现代复杂商品经济中的道德风险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形成的。这就使得股票市场中庄家横行,全球宏观基金在全球呼风唤雨,加剧了经济的动荡。
  但由于金融衍生工具本身的复杂性、分散性、稳定性决定了它的信息隐蔽性。可利用这种信息隐蔽性将不对称的信息减弱甚至消除。这样进一步增加投机难度,将投机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下面介绍几种金融工具。
  (一)复合基金
  复合基金是对冲基金的一种。它不直接进行证券投资而投资于其他对冲基金。典型的复合基金将资产分散到15家以上的对冲基金。主要通过收益波动率来计算风险。复合基金非常注重基金之间的相关性,通过选择相关性低的基金分散化投资。复合基金的投资者没有明显的投机倾向,能得到的信息也很分散、隐蔽。在复合基金的条件下,经理与投资人的道德风险很小,因为信息相对对称。他们关注的都是经济走势,而非某一公司某一只股票的得失。
  (二)保险
  保险虽然不是金融衍生工具,但与之血肉相连。保险公司投资的稳定性、机械性使得经理人与普通投资者之间信息相对对称。但由于国内法律限制严格,债券基金起步较晚,并且保险受行业限制较多,投资渠道较窄,还未能发挥金融支柱的作用。
  
  三、货币多样化
  
  自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以来,美元在距大多数情况下保持强势,成为全球硬通货。国际间贸易多以美元结算,这就为全球金融风暴的发生埋下了伏笔,也为霸权国家用新的金融战侵略其他国家财产提供了条件。为了实现资产配置的最优化,避免全球范围内连续通货膨胀,使风险区域化。应降低美元的地位,提升人民币、俄罗斯卢布,特别提款权的地位,是各地区形成相对稳定的货币体系并互相制衡。
  2008年是历史性的一年,中国不仅实现了奥运梦,更迎来了巨大的机遇。适逢次贷危机,美元连续贬值,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体系面临重大调整。人民币应该抓住机遇,重拳出击。
  人民币求发展首先要在东盟国家落地生根,争取成为区域内货币定钉住的“锚”货币。人民币最大的对手显然是日元。
  人民币的优势主要体现在稳定性上。麦金农和施纳布尔的报告称1980-2001东亚经济GDP增长变动系数中国最低,为0.35。在亚洲金融风暴中日元不顾庞大顺差,坚持贬值,使东亚各国对日元失去信心。正如复旦大学沈丁力教授所说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将会取代日本成为东亚最大的经济体,人民币的潜力很大。
  人民币的劣势也很明显。李瑶(2003)在货币国际程度指数公式量化分析中,表明人民币为0.19,日元为1.17。人民币的经济地位并不突出,这是因为人民币不是完全可兑换,资本市场还没有完全开放。
  应加快建立高效、制衡的金融衍生品市场,增强抵御国际热钱引发的金融危机的能力,尽早实现人民币可兑换,使东亚各国大幅增加人民币的储备。
  
  四、建立终极金融市场
  
  从抽象的理论角度来说,生产力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不断发展的。尽管某些不可再生自然资源不断减少,但相应的替代品层出不穷。加之人类的人力资源水平和资源利用能力不断提高,社会进步的脚步不会停下。
  之所以发生严重的金融动荡,仅仅用经济周期来敷衍是远远不够的。建立信息对程、相互制衡的金融市场来合理优化资源配置才是治本之道。
  所谓信息对称是指通过广泛使用复合基金、保险或其他金融衍生工具,让专业经理人和大众投资者的信息相对对称,增加投机成本。
  所谓制衡是指股票市场等市场的内部制衡,各市场之间的制衡,各货币之间的制衡,使在不加大行政干预的情况下金融市场的稳定性、流动性得以强化。
  (作者单位: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