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剧变脸与章鱼的联想
一提到川剧,几乎每个人都会立刻想到“变脸”,它已成了川剧的招牌。在锣鼓声中,舞台上的演员袖子一遮,头一甩,瞬间就变出另一张脸谱来。现在川剧界最年轻的变脸王何洪庆,在短短的一秒半时间内即能变三张脸,其技艺之精湛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川剧的变脸有抹脸、吹脸与扯脸三大类,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主要是扯脸:演员先在脸上贴十几张用绸子做的极薄的脸谱,在表演时,利用障眼法和机关用线将原来的脸谱扯走藏起来,瞬间露出下一张脸谱。怎么扯怎么藏,说来容易做来难,撇开技巧不谈,川剧之所以需要变脸,主要是想借助具体可见的脸谱颜色及图案的变化,来反映剧中人物不可见的内心思想情感的变化。这样的用意和做法让人想起大海里的章鱼,章鱼就会因愤怒、恐惧、兴奋等情绪变化而像川剧变脸般在瞬间改变皮肤的颜色和图案,譬如从碎石黄变为斑驳的褐色,再变为惨白色,又变为深灰色。
但章鱼的“变脸”并非来自花工夫“苦心练习”,而是近乎本能的一种绝活。原来章鱼是透过体表的数十万个色素细胞改变颜色和图案,这些色素细胞各含有黄、橘、红、棕、黑等单一色素,每个色素细胞由肌肉包围,肌肉收缩时,色素细胞即扩张而显现颜色;肌肉放松时色素细胞即收缩,颜色跟着消失。肌肉由来自大脑的神经控制,不同的情绪产生不同的神经冲动,立刻引起各部位肌肉的收缩与放松,相应的色素细胞随之扩张和收缩,因而产生各式各样的色彩和图案。章鱼甚至能改变皮肤的表质,瞬间从平滑变成凹凸不平或颗粒状。这种“变脸”主要是想让攻击者因此感到惊讶、缩手,而章鱼则在对方迟疑时乘隙溜走。
但比川剧变脸更厉害的是,章鱼不只会随情绪而改变体色和表质,更会与时俱变、随环境而变,譬如它们会模仿周遭海藻或岩石的颜色、表质和形状,让它们看起来活像一团海藻或一块岩石,迅速融入经过或停留的背景中,与周遭环境浑然成为一体,这是自然界已知最灵活的保护色。专家对章鱼体色及图案变化的摄影研究显示,其改变速度平均为每分钟二点九五次,最快的记录是在十六秒内改变十一次,不遑多让于川剧变脸王。
也许人类想得到的或者渴望能够拥有的某种能力,造物主都想过而且加以完成了,只是将它给了别种动物。
歌星·夜莺与金丝雀
《歌剧魅影》是一出令人荡气回肠的爱情悲剧:巴黎歌剧院的古老地窖里不时传出悠扬悦耳的歌声,但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偶然现身,看到的却是个戴着面具的神秘男子,大家因而称他为“魅影”。当这个“魅影”遇到了具有天赋的女歌手克里斯廷后,就踏上了悲剧之路,因为他爱上了她,而最后不得不揭露那隐藏在面具背后、他不想让人看到的丑陋容貌。
为什么如此优美的歌声会出自如此丑陋的容颜?也许有人会感叹“造化弄人”,但这在自然界似乎是常有的事。譬如夜莺悦耳的歌声,因受到诗人济慈的赞美而让人倾心神往,但如果你看到夜莺,可能会大失所望,因为它长得虽然不算“丑陋”,却可说一点也不美丽。一般说来,住在茂林或树丛中的鸟类,听觉信息重于视觉信息,所以它们会以悦耳动听的鸣声来吸引异性,羽毛及外形反而显得朴素、单调,夜莺就属于此类(反之,生活在较空旷场所的鸟类,譬如孔雀、鹦鹉等,则是以鲜艳的羽毛和外形来吸引异性,但也许是为了表示造物主的无私,它们的鸣声通常是单调、刺耳难听的)。
在只有收音机而没有电视的传播时代,很多知名的歌星就像丛林里的夜莺,或者巴黎歌剧院地窖里的“魅影”,单靠悦耳动听的歌声吸引听众即可,容貌如何其实不太重要。但到了电视传播时代,或者必须经常当众亮相,歌星若能“色艺双全”,那当然是如虎添翼;但如果“其貌不扬”,又不能像“魅影”般戴着面具,那可能只好靠化妆、美容甚至整形手术来改善自己的容貌了。事实上,很多歌星都这样做,美国的摇滚巨星麦可·杰克逊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一再的整形手术甚至让他的外表从“黑人”变成了“白人”。
时下采取这种策略的歌星,让人想起金丝雀。金丝雀是现在最受人欢迎、色艺双全的鸟类“歌星”,但金丝雀在其原产地(大西洋中的岛屿)原也是“其貌不扬”的,它们的羽毛是比麻雀更不起眼的黄褐色,但在因歌声动听而被欧洲人饲养,成为观赏鸟后,有心人士即透过配种和喂以特殊饲料来替它们“整形”,如今已有乳白、金黄、艳红、草绿等三十个不同羽色和外形的新品种,只只色艺双全,不过还是要注意“保养”,因为如果饲养不得法,其羽色在翌年换毛期后可能转淡。
所以,看到歌星就想起夜莺和金丝雀,也是很“自然”的事。
除夕夜的啄食顺位
我以前有位女同事,每年都要和丈夫儿女从台北回屏东过年。她是最小的媳妇,虽然一回老家就忙进忙出,但却是最晚才吃到年夜饭的。丈夫老家传统保守,吃年夜饭有特殊的规矩,不是全家分几桌同时吃,而是一张大圆桌分批吃,男性家属先上桌,等他们吃完了,再换女性上桌;而公公、大儿子、小孙子、婆婆、二媳妇、三孙女也都各有位置,不能随便乱坐;吃的时候也是要长辈先动筷子夹菜,其他人才能循序而动。
这正是古人所说的“尊卑有序,上下不失而后为家道之正”,也就是传统的家庭伦理与餐桌礼节。虽然严格遵守这种规矩的家庭已经越来越少,但在某些正式场合,譬如宴请贵宾、公司或政府部门开会时的座位、发言也都还会讲究代表尊卑的排序问题。这不是“封建社会余毒”一句话就可以打发的,它还有更深的根源。
我那位女同事吃年夜饭的规矩,让我想起鸡群中的“啄食顺位”。你洒一把米到鸡舍里,鸡舍里的鸡不是争先恐后地来抢食,它们的啄食是有先后顺序的;不只进食如此,连在鸡舍里栖息的位置也都井然有序;地位最高的公鸡占有最高最好的栖枝,也最先啄食;然后依尊卑来决定高下位置和先后顺序。但怎么定出尊卑?就是靠打架,刚搬进新鸡舍的一群公鸡和母鸡,一定是先互相啄打,依胜负定出尊卑,以后行事就按这个尊卑顺序。
很多群居的动物,譬如狒狒、土狼等也都有这种尊卑顺位,越尊贵的就拥有越优先的进食和交配权。在大街小巷常可看到一群野狗在互相追逐打斗,这其实是它们在组织“街头帮派”时的“排名争霸赛”,为将来“吃香喝辣”定出顺位。
人比动物进步的地方是人的尊卑顺序不是靠打架,而且还称之为“礼”。司马光说:“先王作为礼以治之,使尊卑有等,长幼有伦,内外有别,亲疏有序,然后上下各安其分而无觊觎之心。此先王制世御民之方也。”其实,尊卑有序还有比“方便统驭”更多的功能,研究显示,在尊卑顺位已定的母鸡群中,不仅很少激烈战斗,鸡蛋的生产量也比地位不停变动、战斗频繁的母鸡群来得高。所以,如果你能“安”于自己的“位”,那你的心情就会平静与愉快许多,生产力肯定也会提高。
香妃、约瑟芬与天蚕蛾
深受乾隆皇帝宠爱的香妃是新疆维吾尔族人,不仅长得美艳,而且“生而体有异香,不假熏沐”。香妃的体香应该是一种体味,也就是汗腺或皮脂腺的分泌物,成分特殊、浓度适中的话,不仅会散发香气,而且让男人闻了后为之意乱情迷。乾隆皇帝的迷恋香妃是否来自这种特殊的体味不得而知,不过法国皇帝拿破仑迷恋约瑟芬,显然就跟她特殊的体味有关。有一次,拿破仑在写给妻子约瑟芬的情书里说:“我现正在返回巴黎的途中,请你在这几天不要洗澡。”为什么不要洗澡?就是希望约瑟芬能保留她的体味,气味越浓,对拿破仑就越有性的刺激力。
科学家很早就发现,很多雌性昆虫会分泌性吸引素(荷尔蒙)以吸引同种雄性,譬如雌天蚕蛾所分泌的荷尔蒙具有特殊的气味,有着敏锐触角的雄天蚕蛾甚至在十几公里外就可以闻到,而意乱情迷地“循味而至”。如果把一只雌蛾放在森林的小笼子里,那么不消几个小时,就会有成百上千只的雄蛾蜂拥而至,在笼子外蠢蠢欲动。如果把雌蛾分泌的荷尔蒙涂在一张滤纸上,雄蚕蛾就会把滤纸当成“雌蛾”,而想跟它“好合”一番。人类的近亲猴子也有类似现象,譬如母猴在发情期间阴道会分泌一种脂肪酸的性吸引素,公猴此时就会随侍在侧,玩弄母猴的毛发,表示好感,并利用机会一亲芳泽。
跟其他动物比较,人类的嗅觉算是非常差的。不过从一些习俗里,我们仍可以看出性与嗅觉关系的遗迹。譬如在菲律宾的某些地方,当情侣分离或分手时,会彼此撕下一片衣服,闲时拿到鼻下闻嗅,为的就是回味当日的男欢女爱,并重燃欲火。而南印度、缅甸某些地区的居民,情侣们不说给我一个“吻”,而是说给我一个“闻”;盛行于阿拉斯加、马达加斯加、新几内亚的“鼻吻”,它所代表的意义也是“闻”重于“吻”。
有些人天生异质,散发的体味特别浓郁;有些人天生异禀,鼻子的嗅觉特别灵敏;对性与嗅觉的关系,他们可能有不同的体会。但对多数缺乏异质和异禀的人来说,还是有办法补救,那就是使用香水,以人工的方式制造迷人的气味,让异性闻嗅之后为之意乱情迷,而这正是现代女性喜欢使用各种香水的真正原因与生物学根源。
大牧场里的小牧场
过去,台湾的消费乳品大都仰赖国外进口,但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起,有眼光的生意人开始引进乳牛,陆续在各地开辟坡地种植牧草,兴建牛舍,自行设立乳牛牧场,供应各种乳制品。如今,各地的乳牛牧场更观光休闲化,成为一般民众假日的旅游胜地。父母带着小朋友来牧场,不仅可以在青青草地上看到悠闲吃着牧草的乳牛,还可以到牛舍参观它们的家,亲手喂小牛吃草,看挤牛奶表演,甚至自己动手挤牛奶,然后品尝百分百新鲜的牛奶,度过欢乐的一天。
人类因为觉得牛奶好喝而开始饲养乳牛,然后又辟建高效能的牧场,成为一个多元化的产业。也许这就是所谓的“人类文明”,但如果你在这些乳牛牧场的草木扶疏之处仔细瞧瞧,你可能会发现另一种牧场──由蚂蚁经营的蚜虫牧场。
在有植物或农作物的地方,经常可以看到体型娇小的蚜虫,它们以植物的汁液为食,然后会分泌(排泄)出一种带有糖分的液体(蜜露),蚂蚁发现这种蜜露很好吃,所以经常跟随在蚜虫身边,不时用触角轻轻拍打蚜虫屁股,就像人类挤牛奶般,从蚜虫的屁股挤出蜜露,以便大快朵颐。但这种随机式的打野食终究不是上策,于是蚂蚁想出跟人类对待乳牛同样的办法:它们将蚜虫驱赶到多叶的地方(草叶区),用泥土围起来,形成一个蚜虫牧场。有了牧场,蚂蚁就不必到处奔波,口馋时,直接到牧场挤取蚜虫分泌的蜜露即可。
蚂蚁为蚜虫提供舒适的环境和保护,就跟人类对乳牛所提供的一样。当牧场的草叶吃得差不多时,蚂蚁会将蚜虫搬到另一个草叶丰盛的新牧场去。它们还会帮蚜虫对抗外敌,当有其他昆虫侵入时,蚂蚁就会不客气地释放出蚁酸来驱赶。更妙的是,到了夏天快结束时,蚜虫纷纷死亡,蚂蚁就把蚜虫所生的卵扛回自己的窝中,等到第二年春天,小蚜虫孵化出来后,才又把它们扛出来,带到另一个新鲜的草叶区去“放牧”,挤取它们分泌的蜜露。
如果我们觉得人类的经营乳牛牧场是来自“有计划的思维”,那么我们就很难相信蚂蚁的经营蚜虫牧场是一种“无意识的行动”。事实上,在人类懂得经营乳牛牧场前几千万年,蚂蚁就经营了蚜虫牧场;而且依放牧者的复杂度与被放牧者的数量来看,蚂蚁的蚜虫牧场比起人类的乳牛牧场,应该是“更高的成就”。蚂蚁,也许不是我们人类想象的那样简单。
因为祸水而想起DDT
“自古红颜多祸水”。漂亮的女人为什么会被称为“祸水”呢?典故来自汉朝:在《飞燕外传》里,当汉成帝宠幸赵飞燕姐妹时,在宫中讲学的淖方成背后唾骂:“这是祸水啊!一定会让汉室灭亡。”因为在中国过去的阴阳五行观念里,汉朝属“火德”,而“水能克(灭)火”,所以淖方成才会如此说。那为什么汉朝属“火德”呢?
阴阳五行观认为,自然万物跟人世万象都有“消长生克”的关系,所谓“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不只万事万物如此,连朝代的更迭也是如此。在东汉时,各朝代五行交替顺序的说法是“黄帝(土)→夏(金)→商(水)→周(木)→汉(火)”(秦朝因时间太短而被删除),汉朝属“火德”就是这么来的(但在西汉时,各朝代的五行符码却不一样,基本上它们是穿凿附会之辞,这里就不再细表)。
不过若撇开金木水火土的五行符码,自然与人世的万事万物的确如古人所说是“互为消长,彼此生克”的。在自然界,这种例子可说比比皆是:譬如上世纪五十年代,为了扑灭疟疾,世界卫生组织协助印度尼西亚政府在婆罗州全岛喷洒DDT,效果相当显著,蚊子和疟疾的病例都因而减少了。但在宣称这个计划成功后不久,当地居民却发现,他们住家的屋顶掉了下来。因为DDT也杀死了吃毛毛虫的黄蜂,大量增加的毛毛虫啃食了用茅草做的屋顶,而使得屋顶纷纷崩塌。居民还发现,屋子内外的老鼠也大量增加了,让人不胜其扰。原来苍蝇也被喷洒的DDT杀死或中毒了,壁虎吃了这些苍蝇,也纷纷遭殃,而家猫又吃了这些壁虎,结果家猫因体内累积过多的毒素也纷纷中毒和死亡。家猫数目减少,老鼠失去了天敌,遂大量繁衍增生。老鼠一增加,全岛遂爆发了由老鼠带来的鼠疫和斑疹伤寒,情况简直比当初的疟疾还样严重和危急。世界卫生组织最后不得不空投大量的家猫到婆罗州去扑杀老鼠,消灭鼠疫和斑疹伤寒,弥补当初喷洒DDT所带来的后果。
这就是“消长生克”,也是古人所说的“牵一发动全身”,或如者诗人佛兰西斯·汤普逊所说:“所有的事物,近处或远处的,借着不朽的力量,以隐藏的方式彼此联系起来。你摇撼一朵花,就一定会骚动一颗星星。”这正是我们在思考自然与社会问题时应有的观念。
奴颜婢膝的生物学
“奴颜婢膝”意指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恭顺、谄媚的模样,它虽然被认为是卑鄙无耻的表现,但在社会上却相当常见,特别是官场之中。
中国过去下阶层的人看到上阶层的人要磕头,这固然表示尊敬,但若过了头就变成谄媚。北宋的韩琦在还未当宰相时,有一名幕官来参见,幕官起身后,韩琦看了看对方,就皱起眉头,露出不悦之色。此后数月都不加理睬,友人问他为什么不喜欢对方?韩琦说:“他初次来参见时,我看到他额头上隐隐隆起一块,那一定是经常向人磕头造成的。老是向人磕头,显然不是什么好货色。我怎么能倚靠这种人呢?”
有些人不喜欢人家对他奴颜婢膝,但更多人却喜欢接受谄媚。韩侂胄在当南宋宰相时,谏议大夫程松寿为了巴结他,特别买了一个美人儿,取名为松寿献给韩侂胄。韩奇怪问他:“为什么要用与你相同的名字呢?”程松寿回答:“因为想让我的贱名常常回响在您的耳际。”韩侂胄听了心中大乐,就将他升为同知枢密院事。
因为恭顺、谄媚能为自己带来不少好处,所以很多人喜欢表现得奴颜婢膝,有的还像程松寿这般无耻肉麻到家。但人类之所以会这样做,与其说是“堕落”,不如说是在彰显某一类动物的共通“本性”。在野牛、狼(狗)、猴子(狒狒)等阶级分明的群居动物中,下阶层的动物(特别是雄性)如何向上级表示恭顺,都有一套特别的“肢体语言”:譬如在族群中位阶低的欧洲野牛,在走近野牛“老大”身旁时会低垂眼睫毛,眼光向下,不敢“平视”,借以表示对老大的敬畏。地位低的野狼在走近首领身边时,同样会低下头来,将两耳往后垂,眼神内敛,并将尾巴夹在两腿之间,这种“丧家犬”的可怜相其实是在对权贵表示恭顺。而在狒狒的社会里,当两只雄狒狒相遇,地位低者在与地位高者擦身而过时,更会悄悄翘起臀部朝向对方──像发情的母狒狒渴望狒狒王“临幸”般“献上臀部”,以性方面的讯号来向对方致意、谄媚;高阶的雄狒狒甚至还会象征性地骑到对方身上一下下,以示亲昵。雄狒狒的这种模仿动作,显然有自比为“妾身”、“爱奴”之意,程松寿对韩侂胄的谄媚与此非常类似。
所谓“奴颜婢膝”,并非人类独创,而是阶级分明的群居动物的“共同遗产”,人类只是让它更上层楼而已。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