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汉祥大笔如椽

2008-12-29 00:00:00伍立杨
书屋 2008年10期


  张爱玲以为,生活是一袭华丽的袍,上面布满了虱子。虱子这个小虫,与那些文人幕客,渊源甚深,给他们的华袍,增添了几许悠长说道。有时候,竟要有狮子的伟力,才能运动虱子的意象呢。
  王猛,当年本来可以成为桓温的得力幕僚,可是他们谈不拢来。所谓深沉刚毅,气度弘远,天下人没有几个是他放在眼里的。就在和桓温见面攀谈的当儿,他一面扪捉虱子,一面与桓温纵论天下大事,旁若无人。桓温对其行为艺术也称奇不已,承认他是江东才干第一。
  大文豪苏东坡也长过虱子。某次他也曾从身上捉得虱子一匹,当下他就判断说:此垢腻所变也。旁边的秦少游不同意,说:不然,棉絮所成也。
  又据明代江盈科《雪涛谐史》,说是王安石上朝时,一只虱子从他衣领爬到胡须丛中,为神宗皇帝所见,后来他要弄死这只虱子,他的同僚还为之求情,说是皇上看见过的虱子,那也该是神物了。可是这头虱子得有多大呢?皇上的眼力有特异功能吗?
  这些虱子都有特异的故事和来由。而饶汉祥这个民国大幕僚,他身上一度孳生虱子,而他似不以为意。这又如何说呢?实在也就是他个人不讲卫生生活邋遢而已。当然,他的心力、思维全盘聚焦文章作法,聚焦文章的运筹帷幄,其他也真就无暇顾及了。
  饶汉祥也曾穷处下僚,如非遭遇黎元洪恰到好处,两人一拍即合、一触即燃,可能就只有长期默存底层了。
  就像那个早些时候的骈体文大家许葭村一样,依人篱下,索贷求告,一生牵萝补屋,许氏的文字处理功夫不在饶氏之下,然而到处碰壁的结果,令其性格越发走偏,越发的滑向郊寒岛瘦那一路。这时就算有大人物拔其为幕僚,他也可能很难再有建树,为什么呢?弹簧久压,无力回弹,超过了弹性限度嘛。而饶汉祥,遇人恰逢其时,多能发挥其所长,甚至挖掘出他平常之所不能。到了替郭松龄策划时节,余勇都还能化为信心。此固自视甚高,以为可以拳打天下,脚踢英雄,实则眼前一片墨黑,旬日之间,差点丢了老命。但是活动环境、往还人物、所经事件,造成了胸襟、眼界的区分,所以像饶汉祥,相当一段时间内,自觉虽然手无缚鸡之力,却不乏胸有雄兵百万,大智大勇,神出鬼没……神仙撒豆成兵,而他不妨布字成阵。至于许葭村等,则滞留寒蛩不住鸣的境地,无法摆脱,封闭在自怨自艾的蛛网之中。说来可叹!
  近现代文学史,无虑数百十部,似乎没有一部提到饶、许二人的,这是学者因观念的偏颇而失职,实则像他们手下所汩汩流出者,正是如假包换的纯文学啊!
  饶汉祥1911年末入湖北军政府,此前多不得志。自入都督府秘书室任职,为黎元洪赏识,很快晋升为秘书长,从此在北洋纷纭世象中,沉浮与共,堪称刎颈之交。
  辛亥革命爆发,黎元洪被时势推向风口浪尖,势成骑虎。此时汉祥即献一策,以其起死人肉白骨的文字向全国通电,虽说清廷大限已到,但自黎元洪七上八下的心里,有此鼓动文字,藉电波频传,各省相继独立,使其居弄潮的主动地位而避免孤立危险,给他一颗定心丸,实在是功莫大焉。
  当时他将袁世凯比作曹孟德,将武昌民军及同盟会势力比作东吴孙家,将黎元洪比作刘玄德,为事实上的鼎足而三,连类比附也较为贴切。由此再来定位其战略,如何折冲樽俎,还是起到相当的作用。
  袁世凯为笼络黎元洪,对饶汉祥也施以恩惠。到了张振武为袁世凯、黎元洪合谋杀害,全国舆论哗然,饶汉祥即奋笔起草“辩诬”之长篇通电,将其幕僚作业全部植入其中。
  他的骈体电文,在民初公牍中风行一时。
  民国时期,割据势力的通电尚多采用骈俪文体,一则易使文章在有限的篇幅里跌宕起伏,使之更为老健多样,从而读者乐于观诵;一则尺幅兴波,俾文势连绵,含义深广,攻击对方的力量也得以加强。民初通电,本来也是打击对方的一种手段,但为着增强力量起见,总在调动当时文士的基础上,使之更为完善。从文体上说,它具有汉大赋及六朝抒情小赋的双重合理内核。在形式及写法上,所灌溉的是六朝骈文的轻捷敏妙;而在效果上,它又力求获得汉大赋的铺陈巨丽,因此在辞藻句式方面有所节制地对大赋加以采用。
  也许通电文本的讲究与事件的始作俑者最有关涉。民国初期革命党的通电往往经过孙中山、黄兴、章太炎手订,而他们都是现代文化史上第一流的智者。即如军阀吴佩孚尚是前清秀才。民国中后期一线的战将,若刘文辉,深于旧学,新中国建立后任林业部长,不识新式标点;若廖耀湘,国学底子在北伐以后的高级将领中,要算翘楚;若刘峙,徐、蚌兵败,退至南洋,隐名埋姓,教授国文,尤擅旧尺牍,博稽通考,更兼深入浅出,学生深表欢迎。兴趣爱好所在,生理兴焉。而其幕中参谋僚属,也颇得用武之地。当然通电骈文做得最好的,就是饶汉祥,他的骈文,已臻出神入化之境。
  骈文发展到八股文,烂熟已极,也腐朽已极。这与时代气氛有关,并非文体本身之错。禽兽只知饥啼痛吼,如此皆出于本能的号呼,而语言自来是人的专长,虽说文采与思想密不可分,形式依存于内容,但文章修炼到极境,对思想表达的准确性有益无害。当时一般作家不乏发言的机会,但讥讽过度,也容易招祸引灾,所以婉曲迂回往往在其考虑之内。唯此通电一体,双方后面真正要发言的是枪炮刀剑,言论的限度简直就不成约束,且惟恐嘲讽挥斥不够。故其行文推进往往大刀阔斧,或者冷峭犀利,仿佛放足妇人,大步踏去,十分痛快。写到动情的时候,不免山崩峡流,文气贯注。通电看似公文,实则与真正毫不足取的文牍相比,它反而因了大动干戈造成一种别样的文章,至于通电双方因调停息争止怒,那就皆大欢喜,独留电文于世间成为单独的欣赏品了。
  就饶汉祥跟随两度任总统的黎元洪而言,故说他是天字第一号的幕僚也不为过。
  他是把他的幕僚作业写在他的作文里。除了幕僚的专业而外,他的文字承载了更多的艺术的功能。他是另外一种为艺术而艺术的人物。
  别人的作业已随历史烟消云散,变成漫漶的荆棘铜驼;他的作业却在他的文字里面积淀,并且放大。
  饶氏以其天才的文字质感,对典籍的渊然洞悉,对骈文高明的把握驾驭,不特举重若轻完成其幕僚作业,同时更造设出一种戴着脚镣跳舞的欣快。以其磐磐大才,将艺术的束缚和规则变为一种优势,跳得更加的淋漓尽致。在幕僚作业之外,更增一种表演的功夫,滴水不漏,起落裕如,似乎在无意识和下意识之间就完成了他的作业,随时随地在和特殊的文体彻夜偷欢,魅力密布字里行间。
  饶汉祥是湖北广济人,同盟会成立那年(1905),他也到了日本,入政法大学,两年后回国,曾在福建任视学。武昌首义后即返鄂,为黎元洪高参。撰文理事,颇得黎氏赏识,后随黎元洪入京。1914年5月黎任参政院院长,饶为参政。“筹安会”活跃期间,他曾因黎元洪的关系而受软禁,袁世凯死后黎元洪出,饶即为总统府副秘书长。其后府院之争,黎下野,饶汉祥也随黎氏寓居天津。到了1922年夏,黎元洪时来运转复任总统,饶氏出任总统府秘书长。1923年春,为黎元洪草拟《致京外劝废督通电》、《致京外劝息兵通电》,颇获社会谅解。黎元洪再次下台,饶氏又随之寓天津,可谓须臾不离的核心幕僚。1925年秋,奉系郭松龄在河北倒戈,饶氏出山为代拟讨伐张作霖的通电,且亲往郭部赞襄文告。郭氏兵败,饶氏间道逃逸。
  他的骈文,综合了汉大赋、六朝赋、演连珠、唐四六文的长处,高蹈雄视,而又贯注体贴。近年的文评家,或多以为他所作通电宣言属于骈文滥调,这并非成见或从众心理使然,实情乃是彼辈眼大无神,无力欣赏的缘故。饶氏文章,乃综合文言作品尤其是历代骈文的成就,沉潜深郁,而又脱颖而出,运用出神入化,实为国粹烂熟时期的结晶。白话文学家采蔑视之态度,殊不知他的作品多为传颂一时的名篇佳作,非大手笔不能为。
  
  他替黎元洪复任总统后所拟的电文,舍我其谁的心态中又透着一种优游不迫,于是先把当年辞职的情况宛转表述一通,情词复沓,不厌其烦。“人非木石,能无动怀?第念元洪对于国会,负疚已深,当时恐京畿喋血,曲徇众请,国会改选,以救地方,所以纾一时之难,总统辞职,以谢国会,所以严万世之防,亦既引咎避位,昭告国人……”“十年以还,兵祸不绝,积骸齐阜,流血成川,断手削足之惨状,孤儿寡妇之哭声,扶吊未终,死伤又至。必谓恢复法统,便可立消兵气,永杜争端,虽三尺童子,未敢妄信,毋亦为医者入手之方,而症结固别有在乎?症结惟何?督军制之召乱而已……”
  这个就透着批判了。全文凡三千余言,对各省督军,先打后拉,把财政的用度、拥兵自雄的祸端、民间知识的迟滞、争端的底蕴,缝纫包连缕述之。其间,像什么军国主义、共和精神、省宪制定、联省自治、国家、法律、民意、机关等等新名词新现象罗列而推究之,至于政客与军人的窥测与倒戈,瞬间命运的颠倒,也毫不客气地批驳陈述,然后借各种军阀之口,设出种种反问,每一反问,又都顺势予以解答,达成合于他意思的命令或意见,文气婉转坚毅,口气则透着劝诱与威胁。
  代撰文体贴主人身份,言事则周密详尽,说理则深刻透彻,发语精致,细入毫芒,而所结论,却又浩茫阔大,骈体文在饶汉祥手上,真可谓闳于中而肆于外了。
  至于他赠杜月笙的生日联,那就更是大匠小品,稍加点染,着手成春。联曰:春申门下三千客,小杜城南五尺天。
  将楚国的春申君拿来比附,那声名显耀的四公子之一;复将其家族比作汉中世族杜家,所谓“城南韦、杜,去天尺五”。此联蕴藉含蓄,而气势包裹颇有发散的强势语义和寓意,把杜氏的声威,概括到极点。
  抗战胜利后章士钊也为杜月笙寿辰献礼,那是一则短小的四六文,篇幅则如一幅长联了。而其意义,较之饶汉祥的寥寥十余字,差距不可以道里计。章氏同样是个策士,他的高头讲章《柳文指要》作出扛鼎手的样子。但他此文捧杜月笙到了一国重臣或者领袖的地位,恐怕杜氏本人看了,也会汗涔涔而下吧!“……吾重思之,其此人不必在朝,亦不必在军,一出一处,隐隐然天下重焉……战事初起,身处上海,而上海重;战争中期,身处香港,则香港重;战争末期,身处重庆,而重庆重。舍吾友杜月笙先生,将不知何为名以寻……”杜氏还是有自知之明的,他将其收讫而已。杜氏的门联,也是饶汉祥的手笔,联曰:友天下士,读古人书。
  他代黎元洪写给袁世凯的公文,更似一篇特殊的陈情表,举重若轻,黎氏没想到的,他也给挖掘殆尽,全文剀切详明,意尽辞沛,而于古今政治得失之故,多作穿插,自然深切,扫荡八代,独有千古,委实可谓一种纸上的战役。袁世凯的幕僚撰写的回函有云:“褒、鄂英姿,获瞻便坐。逖、琨同志,永矢毕生。每念在莒之艰,辄有微管之叹,楚国宝善,遂见斯人。”篇幅形制精妙飘逸,更像六朝抒情小赋。
  弄笔使气,免不了百密一疏。黎元洪任副总统期间,他的职务要出现在饶汉祥的骈体文中,这种新科头衔,不见于传统典籍,饶氏搜索枯肠,竟以太子的典故附丽之,谓之“元洪备位储贰”,一时成为笑柄。
  武昌首义元勋张振武被害案,黎元洪猫哭老鼠,有长电致袁世凯。饶汉祥运笔,代黎元洪数落张振武十五大罪状,洋洋洒洒,文章做得峰回路转,全用四六文结撰,也真难为他。各罪状之间须分立而又联系,仅就字面而言弥漫一番摇曳波荡,但文字毕竟不能包办一切。里面要为黎元洪的阴谋洗刷、解套,那就不免气短、不免败露。黄兴对其质问,仅三百余字,其中如:“南中闻张振武枪毙,颇深骇怪!今得电传,步军统领衙门宣告之罪状,系揭载黎副总统原电。所称怙权结党,飞扬跋扈等,似皆为言行不谨之罪,与破坏共和、图谋不轨之说,词意不能针对。”就可将其问得哑口无言。
  黎元洪并不聪明,但却屡想搞事儿,结果中了袁世凯的连环套,还把他的电文抄成大字报用以示众——张振武遇害次日,袁世凯就让人在金台旅馆门旁出示布告,将饶汉祥所撰这篇副总统原电抄录。如此一来,饶氏的文本,也就直挺挺的变成观者破译的对象,不论其词翰如何的美妙,言多必失,狐狸的尾巴还是露了出来。文尾写到“世有鬼神,或容依庇,百世之下,庶知此心。至张振武罪名虽得,劳勋未彰,除优加抚恤,赡其母使终年,养其子使成立外,特派专员,迎柩归籍,乞饬沿途善为照料,俟灵柩到鄂,元洪当躬自奠祭……”则已心虚汗出,强词夺理,故作镇静了。
  
  黎元洪辞职电,将责任归于他自身,求治太急,用人过宽,这真是既自责,又自夸,在技术上的自我洗刷辩诬达于极点。当各种矛盾汇聚之时,他黎元洪“胶柱调音,既无疏浚之方,竟激横流之祸,一也。格芦缩水,莫遂微忱,寡草随风,卒隳持操,二也”,接下去数落张勋,大盗移国,都市震惊,而他在此乱局中,不忍目睹万姓流离,伤于兵燹,方有辞职之举。左说右说,圆熟周至,既表白,也痛陈纠葛,至于典故的恰当运营,时事的新警比附,犹其余事耳。其名句如“唯有杜门思过,扫地焚香,磨濯余生,忏除夙孽,宁有词条之叶,仍返林柯,堕溷之花,再登茵席?”“若必使负疚之身,仍尸高位,腾嘲裨海,播笑编氓,将何以整饬纪纲,折冲樽俎?稀瓜不堪四摘,僵柳不可三眠,亡国败军,又焉用此?”此等句式,均深堪玩味。
  1925年11月,郭松龄的倒戈,先是和冯玉祥结盟,然后是军队改编,并拟回师打沈阳,讨伐张作霖。郭松龄则以张学良名义控制他们,他谎称要“清君侧”,推出张汉卿,然后从山海关直入锦州,到了新民屯,对面就是张汉卿带着军队来抗拒他们,这些官兵陡然懵了,想到张氏父子待其不薄,为何拿枪打他们?可见郭氏倒戈之初就已埋下败因。他与冯玉祥联手,但冯氏却又在关键时候不配合他的计划,使郭氏身死家灭。郭氏当然不忘记最重要的电报战,因此请来饶汉祥。此时饶公正和黎元洪闲居天津,百无聊赖,于是慨然入幕。不过这是他幕僚生涯中最危险的一次。首先连发三通电报,一是宣布杨宇霆的罪状,要求立即罢免,一是请“老帅”下野,“少帅”接位。郭军溃败,饶脱逃。这时候的饶汉祥,真个是“姥姥不疼舅舅不爱”,落魄得紧。
  1925年11月22日,饶汉祥代郭松龄讨伐张作霖,其作可称大开大阖,混茫而来,全文近两千字,文章前半篇幅采破局之体,摒四六交替之原则,纯用四言撑起,诸如:“名为增饷,实同罚俸。年丰母馁,岁暖儿寒,战骨已枯,恤金尚格。膺宗殄绝,嫠妇流离……死无义名,生有显戮……强募人夫,兼括驴马,僵尸盈道,槁草载途。桀以逋逃,骚扰剽掠,宵忧盗难,昼惧官刑,哀我穷阎,宁有噍类……”
  遣词造句先是如高山坠石,猛不可挡,复如长绳系日,膂力无穷。先是数落老帅的不是,形势的不得不变,以下则是威吓、劝慰、蒙骗、求告、呵斥等等,奇奇怪怪的汇于一炉。
  数落张氏罪状,扰民、窃财、纵兵,等等。其中颇有朗朗成诵的名句,譬如“建国以来,雄才何限,一败不振,屡试皆然”。“人方改弦,我犹蹈辙。微论人才既寡,地势复偏,强控长鞭,终成末弩。且天方厌祸,民久苦兵”。
  然后才说出郭松龄的无奈之举,此时再次穿插民间的危困,以及张作霖的种种不是。继而顺势抬出张学良来,说他英年踔厉,识量宏深云云,言下之意,张作霖要是识相,就应当迅速下野,灌园抱瓮,从此优游岁月,远离军政。最后是代郭松龄表决心:“先轸直言,早抱归元之志;鬻拳兵谏,讵辞刖足之刑。钧座幸勿轻信谗言,重诬义士也。”
  说得是那么的恳切、深邃、正大,仿佛义气充满,实则就郭氏言行和举兵结局来看,形同儿戏,和写在纸上的雄文加美文,相去何啻天渊。
  
  冯玉祥也在郭松龄通电后发出回应,历数张作霖罪恶,促其下野。但他的通电词气较为塌懦,“祥承阁下不弃,迭次欲与合作,用敢本君子爱人以德之意,凡人之所不敢言不忍言者,为阁下一言,作为最后之忠告,请即平心静气一详察之。语云:得人者昌,失人者亡。况共和国家,民为主体。不顾民生,焉能立国。乃自奉军入关,四出骚扰。因所部有公取公用之实,致民间来要吃要穿之谣。试思军兴以来,阁下兵威所及之区,横征暴敛,到处皆是,苛捐勒索,有家难归……”
  较之饶汉祥手笔,词文语气卧倒拖沓,文句疲弱不振,文采文气的悬殊渊然可见。
  饶汉祥如椽之笔的扛鼎才力,殆为天授,实非人力可致。这一点,像极李白。而其为人,两人也极近似。
  大文人如李白,他和“致君舜尧上,再使风俗淳”的杜甫是不一样的。他所崇仰的人物,多为纵横家、能干的幕僚、游侠,像范蠡、鲁仲连、张良、谢安等等。除了功名利禄的考虑,更有一种本性驱动的不安分,痛快一时的搞事儿的冲动。
  军阀因种种蝇营狗苟,钩心斗角,常常兵戎相见,祸害地方,他们之间的战斗,就战略战术而言,大多鄙陋愚鲁,不上路、下三烂,倒是像饶汉祥这样的高级幕僚,似乎较军阀更不懂军事,但其写在纸上的战斗文字,却异常的投入、专业、确凿、起伏跌宕,仿佛是纸上另一场立体的战争,厮杀之处,声光夺人,有时不足半个时辰的战斗,此前的函电之战,倒有数十通,这是民国文坛的一大奇观。是的,是文坛,且不论其游离的性质,就是后世作为史料,也多勉强,它们的意义,更近于文学。
  饶汉祥调遣文字,可谓遣字成军,吐嘱成阵。他以文字播撒成一片硕大的战场,他于纸上运筹帷幄,进退裕如,他在稿本金戈铁马,弥漫硝烟。饶汉祥,他真是文字用兵的大师,文字野战的枭雄;直是文坛中的凯撒大帝、稿纸上的麦克阿瑟。他布设文字炉火纯青的手腕,指挥参谋兼于一体的战略奇术,他所服务的同时代的政军人物,曹吴孙张,冯段徐王……也没有哪一个真在战场上可与他的文字作战作同样的比拟,成同样的比例,换言之,都没有那样高迈雄奇的气魄、所向披靡的力道。
  周作人的散文《初恋》尝谓“她在我的性的生活里总是第一个人,使我于自己以外感到对于别人的爱着,引起我没有明了的性的概念的对于异性的恋慕的第一个人了”。如此啰嗦、夹缠的不知所云,真可以把人考住了!
  胡适所倡导的白话写作,以拖沓繁琐、欧化啰嗦为得计,胖滑有加,唠叨如故,钱玄同更叫嚣“汉字不灭,中国必亡”。
  如此浮泛、粗鄙的败笔,犹被称为文章大师、文学巨子,则饶汉祥以其粲然文采、如椽大笔,以及他纯粹典雅、劲挺峻茂的汉语语感,更当坐文章大师之正牌。文学所应承担、并持续放射者,在他那里正是饱满持久地供应之,不绝如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