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为何没路盲?

2008-12-29 00:00:00刘吉顺
中学生百科·悦青春 2008年6期


  每到春秋季节,很多鸟儿、昆虫、鱼儿等动物,都要在越冬区至繁殖区之间,成群结队定时地作长途迁徙,往来洄游。在途中,它们要飞越无数座高山峻岭,穿过毫无标志和没有任何参照物的汪洋大海和茫茫戈壁沙滩。即使在漆黑的夜间,在风、雾弥漫的天气里,鸟儿等也照常飞迁。最后它们绝大部分都能坚持到达了目的地。那么,这些迁徙的飞禽走兽是用什么办法来导航而在途中不会迷失方向呢?
  其实它们都是利用各自的特殊感观系统,都有各自特殊的导航办法,它们凭借着大自然环境中的某些因素。例如凭借太阳光、星座、气流、水流、温度变化、可视地物、地形和地磁场、地磁倾角、偏振光、声呐等来准确无误地导航,才使它们能准确地迁徙而不会迷失方向。
  鸟在白天飞行时,例如,信鸽、燕八哥等,多数是根据太阳的方位移动、高度来定向的,是把太阳作为了罗盘。根据太阳的方位移动,利用体内的生物钟,计算太阳在天空的运行时间来决定并调节飞行方向。一些大沙蚁,在茫茫的沙海中,虽然缺少目标指引,但由于对太阳的运行轨迹有着牢固的记忆,当它们获得食物后,不管跑得多远,总是会朝着一条捷径返巢,显然它们也是把太阳当作辨别方向的可靠罗盘了。
  鸟在夜间飞行时,如啭鸟、黄莺、萨凡纳雀等,是依靠星空来导航而识别方向的。当星星从东转向西的时候,鸟体内的生物钟会帮助它保持原来的飞行方向。飞行时,鸟儿像旧时的海员观察北极星一样,要不时地查看一些星座的方位,以便准确地飞向迁徙目的地。
  蜜蜂、蚂蚁和甲虫等动物运动时,是利用天空的偏振光当“指南针”来定向的。太阳光照射到地球上,当它进入大气层时,受到大气分子和尘埃的散射,形成偏振光。天空中任何一点偏振光的偏振方向,都同太阳、观察者和那一点组成的平面相垂直。因此,动物可以根据这种图景来判断太阳的位置,即使在阴云密布时,也能够觉察到这种偏振光,从而就能随时测定自己所在的位置。蜜蜂即使在匆忙赶路之际,也会利用偏振光来判断方向,在采集完花粉之后就可以径直飞返几千米之外的蜂房。
  还有许多动物是依靠地磁场即地球磁力线来判断方向的。特别是对于洄游、迁徙的动物,地磁场起的作用更大,像海龟、鸽子等都是依靠地磁场来导航的。笨拙的海龟是在使用一种“磁倾角罗盘”。幼龟在美国佛罗里达半岛沿岸出壳后,随即游入大海。它们在大西洋生活多年,直到长大后才回到出生时的岸边去交配和巢居。在返回过程中,要是偏离正道,过于偏南或偏北。就会冻死在途中,多亏了“磁倾角罗盘”,才使笨拙的海龟得以准确地回到自己的故乡。
  据说,远在地球出现人类之前,像蝙蝠、海豚等动物就早已利用声呐来发现目标和探测距离了。蝙蝠在飞行中不断发出高频率的尖叫声,这种超声波信号碰到任何物体时,都会被反射回来。蝙蝠正是依靠自己的回声定位功能和声呐系统,在黑暗的夜晚,不管是那拐弯复杂的岩洞,还是那纵横交错的树木等障碍物,它们都能在其中上下翻飞,时而兜圈子,时而急转弯,灵活自如,但从不跟任何物体相撞。
  值得一提的是,许多动物凭借的不仅仅是一种“导航系统”,而是“复合导航系统”。如海龟除了利用地磁场外,还常用到太阳和味觉;鸽子除了以太阳作罗盘外,还根据地磁场来判定方向:蜜蜂除了勘测地面参考物,还会像信鸽那样运用太阳作罗盘来辨别方向等等。
  
  编辑 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