顽石点头

2008-12-29 00:00:00
中学生百科·悦青春 2008年6期


  在成语字典里面,关于顽石点头的解释是:形容道理说得透彻,使人心服。比喻只要把工作做深做细,再愚顽不化的人也能被感化。这个成语的出处是《莲社高贤传》:“竺道乍人虎丘山,聚石为徒,讲《涅槃经》,群石皆点头。”现在苏州虎匠山还有生公说法台和点头石的遗迹。
  这个讲经让石点头的竺道生,是东晋和南朝宋时候的人。生于公元335年,死于公元434年,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佛教学者,幼年的时候,跟随竺法汰出家当了和尚,后来又师从著名的佛教翻译家鸠摩罗什,从事佛教典籍的翻译工作,是鸠摩罗什的著名弟子。
  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前5世纪的占印度,佛教传入中国,一般的说法,是东汉明帝永平七年(64年),汉明帝做梦梦到一个金人后,派人去天竺(今印度)求法,在月支国遇到了天竺沙门摄摩腾和竺法兰,就请他们来汉地传法,于是他们用白马驮着佛经来到中国,在永平十年来到洛阳,在洛阳开始宣扬佛教,他们宣扬的遗迹就是如今的洛阳白马寺。
  由于佛经使用的文字是梵文,为了加快佛教融入中国。需要把佛教的经典翻译成汉文。但是翻译的时候,存在着梵文和中文有些词语无法对照,在翻译方法上产生了直译和意译的争论,直译比较生涩,不符合中文的阅读习惯,意译成了佛经的主要翻译方法,但是有些梵文,中文中没有合适的词语相对应,就保持原样,单译过来。
  晋安帝义熙十四年(418年),法显在建康(今南京)翻译出部分《涅槃经》,其中有一句是“除一阐提皆有佛性”。“一阐提”就是从梵文直接音译过来的,意思是除绝善根,灭绝佛性的人,也就是作恶多端,十恶不赦的坏人。按照这一句话的说法,就是天下除了十恶不赦的坏人,其他的人都能成佛。
  竺道生根据自己对佛教教义的理解,认为这个翻译是错误的。因为按照佛教的原理,天下一切都含有成为佛的因素,一阐提属于天下众生,也包含成佛的因素,怎么可能会“除一阐提皆有佛性”呢?于是竺道生就宜扬他的“阐提之人,皆得成佛”的理论。不想,这个理论,引起了那些因循守旧的其他佛教学者的恐慌和愤怒,他们认为竺道生不按照佛经来宣传,就是离经叛道。于是把竺道434b285150cea7c0084abfbfcb40e082生逐出了佛教团,这是佛教最严重的处罚。
  被逐出佛教团后,竺道生丧失了讲经说法的资格,但是他坚持认为自己说的是对的,于是来到苏州虎丘山隐居,每天闲来无事,就对身边的石头讲“一阐提人亦有佛性”的道理,据说有一天,他讲完这个道理后,问身边的石头:“我说的对不对?”身边的石头全部点头,赞成竺道生的说法。
  元嘉七年(430年),这时全本的《涅槃经》已经翻译出来,传到了建康,其中《圣行品》中果然有“一阐提人,虽复善断,犹有佛性。”这一句,和竺道生以前的见解,完全相同,这时候,佛教学者们才由衷地佩服竺道生卓越的见识,于是,竺道生在庐山给人讲解《涅槃经》,成为当时的佛门巨子。
  今天,去苏州虎丘山游玩的时候,仍然会见到生公讲法台这个景点。这是后人对竺道生的敬重之情。这种敬重,是因为竺道生对中国佛学思想的重大贡献。在他之前的佛教学者,对佛教的态度是盲目接受。没有自己的思考,不敢脱离佛经的文字去独立思弩,大多数人都泥守文字,依样画葫芦。从竺道生开始,中国的佛教学者才学会了用自己的脑子思考问题。
  
  编辑 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