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朝,那可是个流光溢彩的时代。
那时候,整个民族充满了理解与宽容,充满了自信与乐观,就像一头雍容大度的大象,在亚欧大陆的东方自在地踱着方步。
武则天皇帝发明了中国考试史上著名的防作弊制度“糊名”——直到今天,这种不让考官看见考生名字的妙法还在用着呢——但实实在在地说,那年头的考试,其实是相当人性化的,因此,有时候“作弊”也觉得好玩得很。
晚唐著名诗人温庭筠是考场上的活雷锋,他文思敏捷,急公好义,每逢考试,便大作其弊。《全唐诗话》说这位老兄:“每入试,押官韵作赋,凡八叉手而八韵成,时号温八叉。多为邻铺假手,日救数人。”那时候的作弊处理机制还不完善,更糟糕的是他又是前宰相温彦博的孙子,所以主考官员们还就拿他没办法。
这样急公好义而且出手必捷的枪手,如今可是找不到了。不过古人说得好:“持艺必死。”小温作为古往今来第一枪手,如果不栽在这上面,也实在不够风雅。
唐宣宗好听“菩萨蛮”,相爷令狐绹拍马屁,请小温作枪手代写,“假其新撰密进之”——假,借也,就是说,署名令狐在前,小温在后或者省略。可是“八叉”虽有敏捷文采,却没政治头脑,比白痴还白痴,得意忘形,逢人便吹。这让令狐相爷的形象受到了极大的损害。
所以,大唐朝便以破坏考试公平罪——当然不能说是泄密——把“八叉”贬为方城令,判决书写的是“孔门以德行为先,文章为末。尔既德行无取,文章何以称焉?徒负不羁之才,罕有适时之用。”因为人品不好,协助他人作弊,所以成绩取消,下放地方劳动改造。
这还不算啥,还有更让人吐舌头的。唐德宗贞元七年(791年)春,礼部侍郎杜黄裳奉命担任主考官。各种来头的“后门”人物,纷至沓来,令杜主考不胜其烦,只好让家里的童仆把门堵上,凡为考试而来的一概不见。
小人物固然可以这么打发,可还有不少家伙来头甚大,连杜主考也得罪不起,不得不见,不得不听,不得不掂量掂量。
可是,这次来走后门要名额的公卿爵爷兵痞流氓们实在太多,以至于国家规定的录取名额严重不足,甚至还有不少人开口就要状元榜眼,杜主考顿时傻眼了——俺上哪儿找那么多状元榜眼进士名额啊?何况这帮被举荐的人,多一半还是及不了格的。录取吧,名额不够,不录取吧,得罪不起荐举的大佬们。
那几天杜黄裳夜夜失眠。
考到第三场,杜主考实在无法压抑内心的矛盾与惶恐,只好向考生们求救:“俺手里有好多封推荐信,但是俺实在确定不了该录取谁不录取谁,同学们有什么高见?”
场下七十多岁的考生尹枢为老不尊,当场便跳起来吼道:“那俺来帮你改卷子吧!”面对这种严重违反考试公正的不正之风,下面五百多号考生不是站出来加以劝阻,也没有向上级主管部门写匿名信检举揭发,而是居然一起起哄叫起好来!
于是三场考毕,尹枢当场阅卷,先定出第二至第三十名,大家一一看过,都无话可说。悬念集中到了第一名身上。杜黄裳问尹枢,咱们这还差个状元啊,你准备给谁?尹老头竟理直气壮地说,俺看就只有自己够分量了!
杜主考大惊,天下竟还有这么不含蓄的人物?
众人遂传看卷子,谁知尹枢果然文章锦绣,手段高明,于是大家没有异议。尹老头见状,就慨然把自己录为第一名——一个新科状元诞生了。杜黄裳满怀感激地拉着尹老头道:“先辈啊,可是亏了你,不然俺几乎过不了关!”
在科举考试的历史上,这大概是绝无仅有的一桩主考官对考生感激涕零,管叫人家“先辈”的。
这出戏算得上是千古佳话,当然,也只有大唐朝会出这样的事情吧。
编辑/姚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