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支部是党执政最基层的组织基础和党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领导核心。加强党的建设,基础在党支部;做好党支部工作,关键在党支部书记。党支部书记的政治思想、能力素质直接决定着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因此,加强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构建和谐校园,实现党在高教战线历史使命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的重大课题。为此,我们通过校内外广泛的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分析研究新形势下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队伍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加强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的基本思路。
一、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高校教师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科学发展观、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主体。高校教师党支部的力量在于把广大党员组织起来,使之成为有战斗力的坚强集体,进而团结广大教师推动高校的教学科研中心工作和人才工作。在国家体制转轨、社会转型的新时期,党的执政条件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给党的发展带来新的活力,也使党的建设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队伍总体上是好的,是值得信赖的,在基层的党建工作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还存在着与新形势“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党支部书记对角色定位存在偏差
首先,党支部书记对党支部的定位与作用存在偏差。在调查党支部书记对党支部定位与作用的问题时,“你认为党支部在学科建设中的地位”,认为重要的占40.48%,一般的占32.52%,不明显的占25.40%;在回答“你认为党支部在学科建设中起到的作用”问题时,认为应发挥党支部作用的占36.51%,安排组织生活的占31.75%,组织党员活动的占40.48%;“你对党支部工作的认识”,回答帮助党员和群众解决思想和困难的占80.16%;“你所在党支部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了什么作用”,回答加强党员先进性教育的占76.19%,促进教学科研工作的只占21.43%。由此可见,党支部书记没有充分认识到党支部在高校学科建设中应当发挥的作用。
其次,党支部书记对自身角色定位存在偏差。对于党支部书记角色与作用的调查,“作为党支部书记,你做的最扎实的工作是什么”,回答上传下达安排党组织生活的占62.70%,了解党员情况做思想工作的占17.46%,同有关方面联系,促进支部工作的占16.67%;“党支部对党员思想教育主要形式”选项排序,过党组织生活的占88.10%,搞活动的占50.0%;回答“党支部集体领导体现”问题,认为定期召开支委会的占59.12%,偶尔召开的占30.16%,其他的占7.14%;对“支部的党组织生活”问题,回答每月1次的占52.38%,2月1次的占21.43%,回答每季度一次的占9.52%,无规则的占13.49%;“对党员中出现的困难”这一问题,回答党支部书记主动关心的占56.35%,积极帮助的占42.86%。
2、党支部书记的学术素养不相适应
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和学术研究的单位,教师党支部书记应是党员教授中的姣姣者,具有过硬的学术水平,在学术上有地位,才能将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业务领域,取得成效。调查显示,目前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队伍显然不能适应高校党建工作的要求。“党支部书记学历”,大专以下占14.29%,本科占36.51%,硕士占28.57%,博士占19.84%;“党支部书记职称”,讲师占34.13%,副高占36.51%,正高占9.52%,其他占20.63%;“你受聘岗位”,学术带头人占7.94%,学术骨干占17.46%,普通岗位占67.46%。工作中,党支部书记难以将党建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学校中心工作中去,存在党建工作与教学科研中心工作“两张皮”现象,党支部工作成为中心工作之外“硬”加上去的一块工作。党支部书记工作边缘化,带来党支部威信不高,缺乏凝聚力和战斗力。
3、党支部书记的工作态度和能力比较欠缺
有些党支部书记对党支部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模糊,一方面党支部工作比较难做,又是比较难以量化评价的“软任务”;另一方面教师党支部书记都是兼职的,普遍重视自己业务水平和业务能力的提高,有的党支部书记把党支部工作看成是额外负担和累赘,缺乏应有的责任心和积极性,不可能在党支部工作中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一些新担任党支部书记的教师,对党支部工作规律和程序不熟悉,经验不足,工作中感到不得要领,无从下手,有的狭义地认为党支部工作就是发展党员和组织党员教师过组织生活。调查显示,党支部书记基本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工作态度较认真负责,能按上级党组织要求,组织党员较正常地过组织生活;第二类工作态度一般,对上级党组织布置的工作打折扣,党员组织生活不太正常;第三类工作责任心缺乏,工作马虎应付,连起码的党员组织生活都不正常,党支部涣散,没有影响力。
4、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后继乏人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驱动和竞争影响着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市场经济特征强调利益驱动和竞争的利益观,而共产党人强调奉献的价值观,两者在理论与实践上是有矛盾的。面对高校各方面的竞争和压力,作为教师的兼职党支部书记不得不把自己长远发展目标放在业务上,因为他们清醒地意识到,他们的发展前途、职称晋升、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都与业务水平密切相关,业务强,就能脱颖而出,就有学术地位。而做党支部书记工作,则认为自己不但没有任何利益和好处,还要浪费很多时间。在这种个人得失、功利思想影响下,党务工作对党员吸引力下降。在基层党支部书记选举中存在谁年轻谁当党支部书记,谁比较空谁当党支部书记的现象,实际存在教师党支部书记无人愿做、后继乏人的问题。
二、影响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的原因分析
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尽管与当前的国情、党情、民情、校情已发生重大变化联系在一起,与基层党建工作发展相对滞后于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因素密切相关,但也有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的定位、理念、政策、机制、体制等管理和工作上的原因。
1、党支部功能定位不清晰
教师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与整个高校发展中党的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有关。高校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党委的定位是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有职有权,发挥政治领导作用。院(系)分党委(总支)定位是政治核心作用,通过进入决策管理,参与院系重大问题决策来实现;进入执行管理,通过发挥分党委(总支)在组织、人事、干部培养、选拔、任免等来实现;进入保证监督管理,通过思想、组织、作风保证各项工作落实以及党风建设、反腐倡廉工作来实现。教研室一级设置的教师党支部的功能定位,应该根据学校党委对基层党建工作的基本要求来确定,在新形势下通过具体的职、权等条件制定可操作的措施来实施。然而目前高校教师党支部的功能定位不清晰,教师党支部书记没有切实的抓手和资源,工作越做越难做。高校党组织和相关部门领导对此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没有把教师党支部工作置于高校中心工作位置加以总体布局考虑,没有确立教师党支部在学科建设中应有的地位。总之,高校教师党支部功能定位不解决,教师党支部工作状况,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就没有办法根本改变。教师党支部可有可无,不可能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而只是通过党组织生活的载体和途径将党员集中在一起过组织生活以及发展新党员而已。
2、组织体制难以适应
高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在高校工作中具有重要地位,高校教师党支部应该坚持围绕这一中心任务开展工作,将党支部工作渗透到业务领域,落到实处,才能真正发挥党支部战斗核心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促进学科建设和发展。而目前教师党支部起不到应有作用的症结之一,在于党支部书记在组织体制上得不到保证。高校教师党支部基本上仍按行政系(所)、教研室设置为主,问卷调查反映,党支部书记担任同级行政职务的占19.05%,党支部书记能了解本部门行政工作占50%,党支部书记在行政工作中有发言权的比例较低。教研室一级行政工作的职能主要是贯彻落实系(所)布置的各项工作,而教学科研中心工作是行政负责制,同级的党支部书记在行政上不担任职务,党支部工作又相对独立,党支部书记不知道行政在做什么,找不到支部的党建工作与学科建设的结合点。这既难以在学科建设中发声音,主动围绕中心工作开展工作,又容易使党支部工作游离在学科建设工作之外,形成党政“两张皮”,无法发挥党支部的作用。
3、党支部书记工作缺乏抓手
高校教师党支部普遍存在威信不高,凝聚力和战斗力不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薄弱是客观存在的事实,究其原因,党支部书记缺乏凝聚党员,凝聚群众的工作抓手。目前,高校的教学科研、学科建设是行政负责的,科研项目是由学科负责人或课题组负责人组织管理,组织教师写申报材料,拿到项目的负责人负责人员分工,分配科研项目经费,确定每个参与教师的工作量。这些都涉及每位教师的切身利益,因此,党员教师所表现出工作态度截然不同。在课题组负责人组织教师写材料申报科研项目过程中,一呼百应,大家心齐,凝聚力强,毫无怨言主动加班加点工作,还唯恐自己做工作少,将来分课题经费时受影响。对于党支部工作则能拖就拖,因为没有经济利益。根据调查,92.06%教师党支部书记不是学科负责人或者课题组负责人,自己没有大项目,没有学术地位,只能参与他人科研项目,服从他人的工作安排,获取科研经费和工作量,自己没有发言权,根本没有能力和条件以项目为抓手,凝聚力量和组织队伍,形不成党支部的凝聚力、感召力。
4、对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重视不够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一所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因此高校的各级组织和领导十分重视学科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和学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研究制定了许多相关政策和措施。但相比之下,由于在高校学科建设中教师党支部功能定位不明确,教师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存在认识上的差异,对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因而没有摆到应有位置,对教师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缺乏深入研究和总体规划。党支部书记问卷调查显示,“党支部书记岗位培训”,近5年内没有参加的占46.03%,参加1次的占36.51%;在回答“党支部书记党务知识”问题时,认为自学的占42.06%,凭自己经验的占34.13%”,党校培训的占30.95%;对“党支部书记工作量补贴”,回答有工作量补贴的占7.14%,大部分支部书记的工作是义务的,忽视了教师党支部书记在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价值。总之,目前尚未形成教师党支部书记队伍教育培训的长效机制、队伍培养的政策措施、管理和考核机制、待遇和激励机制、制度创新机制等,影响和制约了建设一支适应高校基层党建工作需要的支部书记队伍。
三、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的对策
新形势下高校要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构建和谐校园,基层党支部书记是一支重要和关键的干部队伍。怎样才能切实有效地发挥教师党支部以及党支部书记的作用,我们认为要确立“围绕中心做工作,渗入学科起作用”的基本思路。
1、确立党支部功能定位
高校的中心工作是提高教学科研水平,推动学科发展,培养创新人才。根据高校的中心工作,教师党支部功能定位应“围绕中心做工作,渗入学科起作用”,切实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围绕中心做工作”就是要使党支部工作服从和服务于党的政治路线和高校的根本任务,这是教师党支部的工作定位;“渗入学科起作用”就是要使党支部工作紧贴学科建设,把“围绕中心做工作”落到实处,通过决策、组织、管理、保障和思想工作等环节,与同级行政共同负责,使教学科研工作不断上台阶。要做到“围绕”和“渗入”,必须首先要研究党支部“政治核心”的内涵,我们认为其内涵应具有四个功能:一是参与功能。党支部应参与同级行政重大问题的讨论决策;二是支持功能。党支部应围绕中心工作支持行政领导行使职权;三是领导功能。党支部应领导本部门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和师德建设等;四是保证协调功能。党支部应调动和发挥党员的积极性,在思想、组织上保证各项任务的落实,并起到先锋带头作用和协调作用。
2、建立组织保障体制
在认可高校教师党支部“围绕中心做工作,渗入学科起作用”的政治核心功能定位后,紧接着要解决教师党支部的工作怎样深入学科起作用的问题。教师党支部书记与同级行政学科负责人是同一辆车上的两个车轮,虽然两者工作职责有所不同,但工作的任务和目标是共同的,因此在组织体制上应建立党政共同负责的组织保障,即教师党支部书记与同级行政班子成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教师党支部书记可以担任同级行政副职,同理,行政负责人如是党员也可以担任党支部副书记;在有条件的基层可探索党政“双肩挑”的领导体制;按学科研究方向组建的党支部,学科带头人是党员,可以兼任党支部书记,配一名学术骨干担任副书记;若学科带头人是非党员,要求配一名至少副高职称以上的党员学术骨干担任党支部书记。这样可以在组织体制上夯实和强化党支部的政治核心地位,使党支部书记真正发挥参与、支持、领导与保证作用,保证党支部政治核心作用渗透到中心工作中去,有利于党支部把中心工作难点作为党支部工作重点,有利于党支部在重大问题上发声音,有利于党政分工合作,密切配合,同步落实党建工作与教学科研中心工作,从根本上解决党支部工作与学科建设相脱离的“两张皮”现象。
3、提升党支部书记任职条件
凝聚力是执政党的生命力,凝聚力是战斗力的基础,党支部书记除了职务之外依靠什么载体起到凝心聚力的作用?高校作为学术研究、创新人才培养的单位,教师党支部书记应是教授党员中的优秀人才,具有较高学术地位的学科带头人或课题组负责人,EYl7weO52LQ06gIvQWLxGg==根据任务组建项目团队,就能通过课题研究的平台,以科研项目吸引力为抓手,凝聚党员,组织力量,有效地统合党建工作和学科建设工作,形成合力,增强党支部的向心力和战斗力,这样高素质学术素养的党支部书记队伍,才能适应高校党建工作的发展需要。
4、加强教育培训长效机制
教师党支部建设关键在于有一个称职的“班长”,党支部书记作为“班长”组织带领党支部开展工作,必须了解和熟悉党务工作的自身规律、基本工作方法、积极分子培养和党员发展、党员教育和管理、党组织生活、党支部选举、纪律检查、思想政治工作、群众工作、统战工作、制度建设等工作要求和工作程序。因此学校党组织要高度重视和加强“班长工程”的教育培训工作,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做好经常性的培训提高工作。首先,要健全和完善教育培训体系,充分发挥校院两级党校的教育培训平台的作用,进一步建立健全“班长工程”教育培训的长效机制,整合教育培训资源,建立一支以少量专职为主、多数兼职为辅、能胜任教育培训工作的师资队伍。校级党校统一制定教育培训计划,统一培训教材,院级党校负责组织实施,避免分头培训,重复培训,低层次培训的问题。其次,要结合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积极研究和探索适应新形势的教育培训的新途径、新方法,注重培训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提高培训质量。在网络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根据教师党支部书记的特点,创新网络培训的方法,坚持分类型办班、按需求设课,逐步推行“网上学时累计制”,根据党支部书记党务工作知识缺啥补啥,采取“菜单式选学”、“自主择训制”等。要努力做到培训内容丰富有针对性,形式多样有灵活性,效果显著有吸引力,增强党支部书记自觉参加培训的内驱力,大力提高基层党支部书记的整体素质和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夯实执政基础。第三,学校要建立校院两级教育培训经费投入机制,使党支部书记的“班长工程”教育培训稳定有序,长效可持续发展。
5、健全政策保障机制
教师党支部书记是高校最基层的党务工作者,也是高校各级党政后备干部和各种优秀人才的源泉,高校各级党组织要按照“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的原则,把教师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摆到应有位置。首先,要把教师党支部书记队伍纳入高校整个人才队伍建设的规划,与其他人才建设一样,进行统一规划,统一研究,统一布置,统一检查。其次,教师党支部书记的培养和使用有其特殊的规律和要求,党委组织部门要组织力量不断加强对这支队伍建设的研究。第三,要积极研究制定一套完整有效、具有时代特征的保障机制、政策措施,并作为一项基础性的“保障工程”来抓,切实完善队伍建设保障,包括选拔、培养与使用机制,管理与考核机制,奖惩与激励机制,政治与经济待遇机制,以及促进教师党支部书记成长、成才与全面发展的机制,真正使教师党支部书记队伍能适应新时期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焕发出高校教师党支部的活力和凝聚力。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共同济大学委员会组织部
■ 责任编辑:王亚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