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社区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日益呈现多层次、多样化趋势,社区街道作为党在城市工作的基础,所处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所承担的任务越来越繁重。近年来,我们石化社区(街道)党工委以构建区域性大党建格局为目标,以资源整合为重点,以机制创新为关键,不断探索和谐社区建设中党建工作的新路子,努力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
一、创新机制,强化领导,形成社区党建工作的强大合力
为适应新形势下社区党建工作从街道范畴扩大到区域范围的重大转变,我们积极协调各方力量,整合各类资源,努力探索与构建区域性大党建格局相适应的工作机制。
1、顺应形势,调整党建工作体系。为进一步理顺石化社区党组织的管理体制,促进部门协作,增强整合各类行政资源的能力,进一步加强对区域内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领导,实现党对社区内各种组织、团体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进一步改进服务群众工作,巩固和扩大党在社区群众中的基础。我们积极响应中共上海市委和中共金山区委关于建立社区党组织“1+3”新的组织体制的要求,于2006年12月成立了石化社区(街道)党工委,并相应组建了社区综合党委、行政党组和居民区党委。
2、强化功能,促进工作手臂延伸。“1+3”模式总体框架形成后,我们进一步落实了三条线党组织人员的配备,并建立了相关制度,抓好三个关键:一是成员构成体现代表性。社区(街道)党工委吸收了石化股份公司、区公安分局等相关负责人作为委员,居民区党委和综合党委委员吸收了基层党组织书记,行政党组委员则包括了辖区派出所、工商所等有关行政负责人。二是工作制度力求针对性。明确了社区党工委及下设“一组两委”的工作职责,建立了会议、议事等制度,保证各个机构的正常运转。三是工作内容各有侧重。党工委统揽工作全局,行政党组注重整合行政组织资源开展社区综合管理,服务社区单位;居民区党委注重在推进居民自治管理中发挥好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服务社区居民;综合党委侧重于服务新经济组织,推进新经济组织的党建工作。
3、打破壁垒,形成服务群众合力。“1+3”体制的运行,为党建工作向区域拓展提供了有效的工作载体和组织保障。社区各成员单位对社区工作的认可度及参与意识有了明显提高,有效地改变了过去各管一摊的工作局面。加大了对社区工作的协调推进力度,强化了宽领域、全覆盖的组织属性,为加强党对社区的全面领导提供了体制保障,社区工作的合力有了很大增强。完善了党工委的决策机制,社区单位的融入使党工委的决策有了较以前更加可靠多样的依据,决策机制更趋完善。
二、完善硬件,健全队伍,为社区党建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根据形势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