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者是仙。高音如云。
高音拖腔非天才不可为,一代大家吕文科声清亮高亢,音婉转纯美,拖音更若天籁,恰似云端漫步逍遥仙。
1997年11月16日,曾深情演唱《克拉玛依之歌》等名曲的吕文科带着对民族声乐艺术的无限眷恋,匆匆走完他67年的人生路。他的离去,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悲痛和惋惜。
提起吕文科,留在人们心中的是他那闪烁着个性特点和艺术光泽的演唱,是他卓尔不凡的音乐气质和艺术修养
“我总以为我会先他而去,一则因为我长他一岁,再则因为他满头乌发,一直都显得十分年轻干练。在我没倒下前,我不可能想到他会死去。然而,这却是一个残酷的事实。……他去世时我不在国内。我家里的人不肯告诉我,怕我在国外受不了。”忆及当时情景,与吕文科合作达43年的吕远久久不能释怀。作为音乐上的搭档,吕文科的每一首新歌,几乎都是由吕远作词谱曲。
一代大家吕文科,留在人们心中的是他那闪烁着个性特点和艺术光泽的演唱,是他卓尔不凡的音乐气质和艺术修养。1957年,吕远创作完成《克拉玛依之歌》,此曲一经吕文科演绎,立刻传遍华夏,使得远在大漠、人迹罕至的克拉玛依一夜间广为人知。后来,他演唱的《克拉玛依之歌》、《走上这高高的兴安岭》等名曲还获得建国40周年广播金奖和首唱奖,至今绕梁,余音不绝。
吕文科自小迷恋音乐,从幼年起,他就浸润在家乡的河北丝弦、河北梆子以及民歌等本土艺术中。17岁时他考入石家庄文工团,接受了系统的声乐训练。1953年他进入中央建筑文工团,从此,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祖国的歌唱事业。在多年的艺术实践中,吕文科广泛吸收中国地方戏曲与民歌精华,逐步形成了自己挥洒自如、独具特色的演唱风格。他那高亢明亮的高音区在男高音众家中实属大家,魅力独具。
党和人民给了我太多太好的机会,我只是付出了一点点勤奋
1963年,吕文科进入海政歌舞团,在这里,他和吕远的合,作更多了。从此,他们把所有的精力都献给了海军的建设事业,爱舰、爱兵、爱海洋成为他们讴歌生活、赞美生命的主题。1964年,由吕文科主演的歌舞《水兵的光荣》在全军文艺汇演中分别获得了表演奖和独唱奖,他成为海军部队最喜爱的并引为骄傲的歌唱家。
此后,吕文科共演唱过上百首歌曲,其中《羊倌的歌》、《八角楼的灯光》、《木棉花开火样红》、《毛主席来到军舰上》等名曲至今广为流传。
生活中的吕文科真实坦诚,乐于助人。艺术上,他总是以理服人,并对后起之秀竭力举荐。他常说这样一句话:“党和人民给了我太多太好的机会,我只是付出了一点点勤奋。今天的荣誉使我受之有愧。用我的有生之年,为我们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做点贡献,我也就心满意足了。
如今,上世纪50年代首唱《克拉玛依之歌》的音乐大家吕文科和朱崇懋均已作古,但新一代——出生于克拉玛依的青年歌唱家司红军、阎维文、吕继宏等已然接过他们歌唱生活、礼赞人生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