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是伴随着改革开放进程出现的,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首都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格局到目前已逐渐稳定。市场已完成了从市中心向四环路附近及近郊区的外移,如新发地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大洋路、中央批发市场、岳各庄、锦绣大地等。在郊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也发展迅速,像顺义的石门、通州的八里桥、昌平的回龙观市场、水屯市场等都是规模较大,功能齐备的批发市场领头羊。目前,首都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地理分布格局逐渐稳定,总体呈现销地型、集散型、综合性的特征。并且形成了蔬菜水果以新发地为一级市场,干调、牛羊肉以锦绣大地为一级市场,其余市场以二级批发为主的竞争格局。
到2006年底,北京市规划保留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均已进行了升级改造建设,石门、大洋路、锦绣大地、八里桥、新发地、城北回龙观、水屯等重点大型批发市场以及平谷大桃、大兴西沙窝蔬菜等产地批发市场的交易设施、仓储设备、场地环境硬件条件均已有了显著改观。经商务部评审确定的北京市2006年度“双百市场工程”的四个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改善尤为明显。
但是,从总体来看,首都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发展还处于较低层次,市场组织化程度低,交易行为规范性差,交易以初级产品为主;交易必要设施和辅助手段落后;缺乏对农产品卫生、防疫和安全的有效监控,交易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等,具体表现在:
(一)行业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不完善
1.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法规建设滞后
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批发市场法》,使得现有的批发市场的重要地位得不到法律的保护,其运行也得不到法律的正确指导。北京市在2003年制定了《北京市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建设规范(试行)》。2005年,国家商务部下发了《关于开展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标准化工作的通知》,按照通知精神,北京市即以此为标准代替试行规范。虽然有标准可依,但缺乏真正有针对性、强制性的属于首都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地方性法规和标准,亟待通过深入调查、按照北京市市场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2.缺乏行业发展的科学规划
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是集中交易中心,规模化效应明显,市场规模越大,市场的辐射力才越大,市场的规模经济才能显现出来。由于历史原因,首都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带有较大的自发性,整体规划布局不尽合理。例如,新发地与北京农产品中央批发市场皆属丰台区的大型批发市场,一个面积15万平方米,一个达到60万平方米,但却相邻而建。如果管理不善,这种重复建设难免会导致恶性竞争。
3.缺乏必要的优惠政策
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投资量大、回收期长,政府应给与一定的政策扶持。北京市大部分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是由企业、个人或者乡、村出资建设,市-区县两级政府投入有限。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建立和运行资金需求量很大,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很难发展。此外,北京市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用地、用电、用水和税收政策与其他一般性企业无异,缺乏相应的优惠政策促进其发展。
(二)市场配套设施不完备
1.食品安全检测设备建设不完善
目前首都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检测设备虽然数量有所提高,但是仍不够齐备,功能不全。此外,农产品检测的技术手段较落后。目前配备的农药残留快速检验设备由于其所耗时间过长不能保证蔬菜的当天销售,而且兽药残留和瘦肉精的快速检测设备也都还没有完全开发出来,存在很大的技术缺口。
2.冷链设施设备不足
冷链设备在农副产品的储藏方面非常重要。没有冷链设备,一些蔬菜、肉类和水产在室外放一晚后,第二天的价格便会直线下降。首都大部分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冷链设施的数量远远不足以满足经销商的需要,给经销商造成较大的损失。此外,冷链设备的功能较为落后,与西方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
3.垃圾及污水处理设施设备缺乏
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垃圾、污水问题已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通过蔬菜中毛菜和净菜销售的结果比较,100吨毛菜可以产生20吨垃圾,一旦卫生打扫得不及时,或市场垃圾不能及时处理,就会出现菜叶遍地、垃圾越积越多的情况,有些经营活禽、活鱼的市场区域,上下水设施不完善,宰杀后的血水、鸡毛、鱼鳞不能够迅速实现无害化处理,臭水横流,蚊蝇孳生,影响市场的经营环境。
4.信息化建设滞后
首都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信息化建设与国际先进水平比较,在信息收集和处理方面的能力是不够的。日本的大型批发市场其信息服务尤其发达,在处理信息上,一般上午9~10点以后,公布当日上市的品种、数量、价格和产地,农协通过计算机等传给各地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到了下午1~2点全国各地的农户就可以知道市场的信息了。首都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虽然都有自己的网站,但消息发布滞后而且不够全面,农户不能及时地了解整个市场的信息,对生产的指导性不强。
(三)管理不规范
1.交易、结算方式落后
目前,首都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几乎都是采用对手交易方式,代理制、连锁配送、竞价拍卖等方式还很少,形同放大了的集贸市场。这种交易方式存在着许多明显的缺点:第一,协商买卖是买卖双方私下协商议价达成交易,而不是公开竞价,透明度低,竞争性弱,不能充分体现公平、公开的原则;第二,一对一的讨价还价方式需要寻找多个对手,不利于节约时间和提高流通效率;第三,协商买卖议定的价格容易上下波动,稳定性比较差。虽然这种方式有种种缺点,但由于其适合中国传统的交易习惯,而且现在大多数批发市场的硬件设施有限,所以它仍然广泛地存在于北京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上。这种落后的交易方式是与首都各行业的带头作用不相符的,而且也不利于批发市场的规范化发展。
2.存在批零兼营现象
大多数批发市场虽然冠以“批发”二字,但市场中的批发业务并没有完全展开,市场的交易多为批零兼营,甚至以零售为主。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像新发地的这样的大型批发市场,为了方便周边居民的购买,也为了提高利润,许多商户在批发的过程中都进行零售,水果一箱也能卖。这样混杂的交易,是不利于批发市场的规范化发展的。
3.流通的商品质量保证有限,欺诈消费者情况时有发生
一些经销商为了追求低价,往往不能保证出售商品的质量。市场准入门槛低,缺乏食品的安全监测设施,导致了不合格产品的不断出现。除了商品的质量需要注意外,缺斤短两的问题也有发生。称具不合格,公平秤成摆设,在部分管理不到位的市场相当严重。
(四)管理人员素质较低,专业技术培训不足
1.市场管理人员素质普遍较低
市场管理人员是市场日常管理工作的直接执行者,其工作情况直接影响到市场的经营秩序和环境状况。目前,仍有部分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纪律松散,工作时间不到岗,不认真履行职责,不能及时制止纠正市场中的非法经营行为,违规现象层出不穷,防不胜防。个别工作人员甚至与有的商户勾结,中饱私囊,假公济私。
2.专业技术培训不足
现代化的管理信息系统、交易展示拍卖大厅、大型保鲜冷库、集货配货设施、足够的停车场地和有效的交通组织措施等,是现代化批发市场的必要内容。这些都需要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操作和配合。由于专业技术培训不足,市场缺乏能够熟练操作的人员,一些高科技设备不能利用或有效利用。不少管理人员管理经验不够,对于如何维持市场秩序、如何协调商户的交易活动办法不多、方法简单陈旧。
(本文为北京市教委社科重点研究项目(SZ200810011004)阶段性成果《首都农副产品批市场研究》的第一部分,作者为北京工商大学社科部副教授编辑/陈永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