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岁时,他家境贫寒.从没出过唐县的大门:30岁时,他在改革开放的商海大潮中苦心志、劳筋骨、饿体肤,起起落落、历尽沧桑,苦乐悲喜、百感交集;40岁时,他在京城房地产开发建设中掘得自己的第一桶金,从此开始释放历练多年的人生智慧与能量积淀;50岁时,他不满足于仅仅做一个负责任的企业公民,更立志于做一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践行者。改革开放30年间,他以自己跌宕多姿的精彩人生,演绎书写了——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唐县这片古老而又贫瘠的土地上,涌现了一批可圈可点的企业家,他们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勇立改革开放的潮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各领风骚,却不忘回报社会、反哺家乡。
这些时代的引领者历经艰辛,走过了一条充满荆棘的光荣与梦想之路。在他们身上,印证了改革开放的光辉历程,也承载着未来社会的希望。现任北京甄氏集团公司董事长甄飞便是其中佼佼者。
从木器厂学徒到集团掌门人
1962年,为响应“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的国家号召,年迈丧偶的养母带着年仅4岁的甄飞从北京回到了老家河北唐县仁厚镇野牛村,开始了农村的艰辛生活。
年少经世的甄飞学习很是努力,成绩总是名列前茅。1970年的一天,甄飞下课后,去地里找娘拿钥匙时,发现小脚的母亲不能像别人那样半蹲着,而是跪在地上,一步步往前挪着锄草,满腿都是泥。生活的艰辛震撼了甄飞,他心酸地感到,这书不能念了。
喷农药,农技员,盖房垫土,木器厂学徒、销售,养牛,工程承包,年轻的甄飞什么脏活儿、累活儿都干过。其间,领略了世态炎凉,见识了人性中阳奉阴违、尔虞我诈这些残忍阴暗的一面,却也得到了善良好心人的帮助、点拨与开导。
寒来暑往,冬去春来,甄飞利用工休时间,披星戴月完成了北京市土木建筑学校的课业,顺利考取了助理工程师。1985年,他创办了自己的第一个公司“河北唐县建筑工程公司”。几单工程下来,家境明显改观,1988年在老家盖上了新房。
1991年灾难再次降临,甄飞陷入了三角债。眼睁睁看着好几十万的外债讨不回来,门外,讨债的人却扬言不给钱就要拆他的房子。尴尬引人深思,那时候甄飞就立志:“赚不了钱就不回野牛村!有朝一日自己有钱了做了老板,绝不拖欠农民工工资!”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其后的几年,甄飞在房地产市场中几经起落,历尽沧桑,苦乐悲喜、百感交集。最苦的一年,甄飞三角钱在异地他乡过了一个春节。
几经辗转,终得拨云见日。1997年3月14日,在几位朋友的帮助下,甄飞注册成立甄氏建筑有限责任公司,在北京顺义李桥镇半壁店村进行建筑开发。天时、地利、人和,多年的磨练与积淀从此释放开来。
超前的思路、独到的见解、惊人的胆识、宏伟的谋略,甄飞积蓄多年的人生智慧与能量积淀在房地产开发建设中得以凸显。他所开发的樱花园三区、馨港庄园、水色时光等楼盘,闪耀在顺义诸多楼群中,别有特色,卓尔不群。
公司以诚信与品牌赢得了人心,赢得了市场,更赢得了发展壮大的良好机遇。公司先后通过了Is0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IsOl 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成为经建设部审定批准的一级开发企业、顺义区区域经济50强、北京市企业500强、北京市先进私营企业、首都精神文明单位……
短短几年,甄飞和他所率领的团队发展壮大成以房地产开发、建筑为主业,集房地产开发、建筑设计、旅游开发、文化传播、园林园艺、塑钢制作多家子公司于一体的综合性集团公司——北京甄氏集团,固定资产数亿元,目前为止,已累计纳税1个多亿人民币。
从企业公民到新农村建设者
甄飞常说:“老百姓买房实在太不容易了,他们一生辛劳,把半生积蓄交给我们,是对我们的信任,我们不能让他们失望。要是因楼房质量坑害了购房户,天理良心不容。”
对于购房者来说,房屋的质量是重中之重,任何一点细小的瑕疵,都可能给住户带来烦恼。北京甄氏集团从建筑材料源头入手,严把建房质量关。
开心见诚,无所隐伏。公司率先在北京市推出了“透明销售”,将参与的建设单位及所有建筑工程材料公示,让消费者在购房前进行“预前”调查,查询建设单位的资质、技术力量、信用指数等与建筑质量有关的问题;还邀请消协工作人员在售楼大厅现场办公,现场监督,为购房者解答相关事宜,让百姓“明白消费,放心购房”。
在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效益逐年增加的同时,北京甄氏集团积极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不仅通过自身业务的发展促进了顺义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还先后投入1000多万元配合当地政府做好“一助一”工程。
与此同时,北京甄氏集团还积极地推动社会公益事业与文化事业的发展。母亲水窖、失学儿童、希望工程、弱势群体、教育扶贫、节能环保种种严峻而沉重的社会问题不时在甄飞胸中激荡。公司成立十余年来,忧国忧民的他扶危济困,捐资助教,先后在全国各地进行了多次捐助——
1998年抗洪救灾、为当地政府建设卫生院、救助北京突发怪病男孩、2003年抗击SARS、印度洋海啸等,北京甄氏集团都慷慨解囊;
2005年6月,团中央主办彩虹工程,甄飞捐赠60万元资助100名农村籍应届贫困大学生接受就业培训,为农村大学生的就业创造条件;
出资出品大型史诗话剧《教育就是兴国》;
2007年起,连续10年资助母亲水窖,每年捐助500户;
2008年南方雪灾,北京甄氏集团通过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向灾区捐赠10万元;
甄飞带领的北京甄氏集团以出色的企业公民形象,备受业界赞誉。
踏实做事、诚实做人,一贯低调的民营企业家甄飞一直默默无闻地甘于奉献,在他看来,自己做的事实在是微不足道,该做的事实在太多了,作为改革开放大环境的受益者,为国家排忧解难、尽绵薄之力是自己应尽的责任。
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虽然自己富有了,但家乡依然贫穷,这让甄飞的心情很是沉重。最让他揪心的,还是那些依然贫困的父老乡亲们,虽然他们当中有的人曾经伤害过他,甚至落井下石过。
解决当地农民就业问题成为甄飞的心病。为此,他招聘了家乡的一批农民工,将他们安排在自己的公司工作。
20年前,甄飞就说过,“要是我挣了钱,一定要为村里修路。”如今,当初的誓言成为了现实。他先后拿出500多万元,兴建思源小学、幼儿园、村域道路、老年活动中心,改造野牛村的基础建设;打机井、建泵房,改善农田水利设施等相应配套设施。
为民者,民向往之。2006年9月,甄飞被全村党员选举为村党支部书记。上任时,村财政不但没有积累,反而还有20多万元的外债。甄飞不仅不领工资,还无偿为村委会购置办公用品,兴建了700多平米的村委会办公楼。
从1978年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至今,改革开放30年了!在解决了温饱问题后,怎样让当地农民富起来,过上小康生活,真正建成“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甄飞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一个大胆而又超前的想法在野牛村诞生了!在唐县县委、县政府,仁厚镇党委、政府等有关部门的支持与配合下,野牛村将村民分散经营的耕地集中由村委会集体经营,村委会委派专人对耕地进行规模化、集约化种植。
这样,极大地提高了土地的利用价值,增强了农业抗风险能力,农村产业结构得以调整,农村劳动力得到了解放,更多的人可以外出务工挣大钱。
信息公示、政务阳光、财务公开,在甄飞一班人的盘活下,野牛村2007年平均每户村民增收六七千元。这让甄飞喜在心头,也更加速了他的旧村整体改造、建设新农村设想:将野牛村建设成唐县城南的优质居民区和大型商业集散地!
甄飞算了一笔账:野牛村旧村址占地约900亩,将其中400亩兴建成节地、节电、节水、节煤、环保、科技的集约化、智能化的住宅新区和老年公寓,节约下来的500亩地则用来经营村办企业,从出售小麦等原粮到出售粮食深加工产品,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另外,再建成一个大型商品批发集散地,面向华北,辐射全国,打造一个“南有义乌,北有野牛”的商业格局!
这样,不仅搞活了当地经济,调整了区域产业结构,还解决了当地劳动力就业问题!
甄飞注入了大量资金,对家乡的经济文化建设进行无赢利投资,很多人不理解,认为“不值得”,他却认为“很有必要”。在他看来,解决温饱后,钱就只是一个数字;人活着,不能仅仅为了钱,要用钱来为人服务。
“把钱留给自己的子孙?多少为多,多少为少!”虽然身家过亿,甄飞却没有一分钱的个人存款;他更愿意把钱投向更有价值与意义的事业!
有人不理解甄飞,总以为他这么做是有别有用心的,这让甄飞明白“做好事真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是他问心无愧。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这位顺义区的政协委员、人大代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凸显了一位民营企业家的赤子之心——
他,是一位没有一分钱个人存款的富翁!
他,是唐县仁厚镇野牛村历史上一个不能忘却的人!
他,是中国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一个值得铭记书写的人!
身处房地产运作与新农村建设之间,甄飞冷静而又清醒。他最享受的事,就是在自己的工地上听着马达的转动声,与此同时,在脑海中勾勒野牛村新农村建设的宏伟蓝图,并期待它星火燎原、绿满中国……
文字编辑 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