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未结婚时,是母亲倚门而立的等待,那是母亲掐着指头巴望远行的他回归的日子。等到结婚了,是妻子用等待接替了母亲的等待。有时候早过了下班时间还不见人回家,那桌上的饭菜凉了又热热了又凉,那种等待没有怨言;有时候夜深了还听不见他拿钥匙开门的声音,妻子便合衣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在没有孩子和孩子没长大之前,他生命中的两位女性,相继用等待诠释着默然无言之爱。只是他不以为然,甚至有些不珍惜,觉得那是出于母爱的天性。
平凡的日子在一次又一次的等待中匆匆而过,一晃他开始有了一份情不自禁的牵挂,其实就是一种等待,而且常常为等待所煎熬。因为他的儿子长大了,去了坐火车也得三天两夜的南方一所高等学府读书。打从儿子进校开始,四年光景,他都是在等待中度过的:等待儿子的寒假归期,等待儿子的暑假行程;等待新春佳节阖家团圆过大年,等待夏天的长假厮守儿子乐享天伦;等待假期过后返校的儿子平安到达的电话,等待儿子“五一”、“十一”两个节日是否回家的信札。就这样,四年里他在等待中迎接等待,在翘盼中迎接翘盼。
原以为儿子毕业后会回到这座依山傍水的小城,可儿子说:爸,我准备出国了,签证已到手。连家也没回,儿子便只身远涉重洋去了美国。他不知儿子哪来那么多钱,他只知道同事的孩子到新加坡就花了20万,还说必须出具一年期以上90万元存折的证明。他在等待中又多了一份诧异与担忧。后来他才从儿子打来的越洋电话中得知,儿子因托福考试拔了头筹,不仅获得了公派的名额,而且对方提供了优厚的全额奖学金,根本就用不着他操心。
日子在等待中悄然流逝着,他也在等待中苦捱着。他知道儿子在家时,最爱吃土鸡汤,料想那满是肯德鸡、麦当劳的地方绝对没这东西。实在熬不住思念了,便买了两罐成品“黄记鸡汤”托在航空公司的朋友专程捎过去,一心想让儿子解解馋。可哪知儿子收到东西后,立马打来越洋电话:我说老爸,还什么知识分子,这不是傻冒吗,这里国内的东西有的是,别劳命伤财了。还是多想想为自己补补身子。妻听后在一旁禁不住打趣道:这就孤陋寡闻了吧,人家“黄记鸡汤”早打入国际市场了,原汁原味,用的是真空包装,这美利坚如此发达的国家,岂能稀罕?!儿子的数落,妻子的讪笑,让他好生感叹:我这是念子心切呢,还是老糊涂了?早知这样,不如寄俩钱省事省心。
于是,飞逝的光阴因思念拉长,沉沉的等待又因思念增浓。为了节省支出,儿子与他约定,没有特殊情况,一个月最后一天笃定打电话给家里。可他不知咋的,总嫌这日子漫长,往往撑不住等待了便“犯规”将电话打过去,听到儿子的声音,便愁眉尽散。每逢此时,同样也对儿子深爱着的妻,总在一旁打趣:怎么也多愁善感起来了,还知道这世上有人装在你心里让你牵挂?!听后,他只是憨憨一笑。
或许人到了这种时候才知道,母亲等待儿子,妻子等待丈夫是什么样的滋味。无论是谁,都得承受这种等待,这种浓缩与凝结所有厚重的爱意的等待。是啊,爱真的就是一种等待,这等待虽然无言但是一种幸福的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