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婚,中国式“围城”的一场革命?

2008-12-29 00:00:00
伴侣 2008年20期


  讨论:田园清风、韵思红、殷友成 等 整理:庄仪
  
  [博友言情]
  人民网“强国博客”与《伴侣》(B版)合作,联合推出“博友言情”栏目。本栏目每期拟定一个情感话题进行讨论,所谓“事实胜于雄辩”,大家可以列举自己或身边发生的情感故事,围绕主题发表不同的看法。欢迎读者朋友积极参与!您的故事和观点将有机会在本刊发表。详情请登陆“强国博客”(地址:http://blog.people.com.cn/blog)。
  钱钟书先生曾经把婚姻比做“围城”,一个人要么在城外,要么在城里,此外没有第三种选择,而“试婚”打破了婚姻的“围城”,“城外的人”没有婚姻之名,同样可以享受婚姻之实。对于“试婚”,有人认为“试婚”是解决婚姻问题和改善婚姻质量的关键;有人则从道德、法律和社会角度提出批评。但是不管人们如何褒贬不一,试婚已经被相当一部分的年轻伴侣所接受。那么,“试婚”是否会成为中国式“围城”的一场革命呢?
  
  试婚,心灵不能承受之痛
  他与她在一个地方打工,相识,相恋,然后是同居试婚。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他们各自回到家乡,父母却有了担心,两家相距足有千里,舍不得孩子走这么远,但看到两人甜甜蜜蜜,也就没说什么了。于是,按照男方家乡风俗,男方家又找了一个媒人带着彩礼前往女家定了亲。
  准备结婚了,男方家要盖房子,在这个问题上他们和父母发生了激烈的碰撞。父母认为:我给你盖了房子,就尽到了责任了。而两个孩子则想用盖房子的钱当本钱做生意。第二年,当男方家盖好了房子,准备娶亲时,女方突然外出打工。而男孩在本镇找了一个工作,比较满意。开始,两人还亲密地通电话联系。可是后来女孩和他联系越来越少。男孩分明已经嗅出了女孩的热情锐减。
  果然,不多久女孩提出了分手,彩礼如数退回。男孩起身去女孩打工的地方寻个究竟。女孩说男孩不能给她所要的生活,甚至掷下一句硬邦邦的话:“你能给我十万元,我立刻随你走”。
  女孩另觅高枝了。男孩从此少言寡语。亲朋好友为了从低迷中拉住他,又为他介绍对象。可是,他是30a4046db8853578cb2e2e05374801dfc2da3185f692337284e31bf6d914a6a8一个不能忘情的人。一个男人若是不能忘情,就会非常痛苦。他常常痛苦地自言自语:“难道四年的感情就没有了”。
  
  试婚,“永远到底有多远?”
  阿勇与小静是一对恋人,他们经过了八年的恋爱,最后却分手了,分手的时候,小静的神经差点崩溃,而阿勇在一周之后迅速和一个漂亮女孩阿莲同居了,进入了试婚阶段。小静求阿勇回头,最后还是无法挽回爱情。
  八年的感情不是短暂的,在小静读大学的时候,阿勇就开始追求她了,小静漂亮,家庭生活优越,是个长在蜜罐里的女孩,性格比较任性,但阿勇认为她小,也就处处让着她,由于两个人都在外地,很快就同居在一起,没有让父母知道,他们就这样一起生活了六年,后来因为阿勇的年龄大了,家里催他结婚,他把这事情告诉了小静,没想到小静的家里因嫌弃对方家境极力反对。阿勇因此提出分手,但是,小静认为阿勇必须面对她的父母,与小静父母沟通,做思想工作,就这样他们的试婚延续了两年。
  阿勇后来碰到了阿莲,阿莲没有小静那种娇惯的习性,而且阿勇与小静的试婚时间太长了,已经没有那种触电般的感觉。尽管小静坚持,不管父母如何反对,也要与阿勇结婚,但阿勇还是不能回心转意。一对恋人,经过了八年的时间分手了,而小静,到现在还沉浸在痛苦之中,不能自拔。他们曾经山盟海誓说要永远在一起,可是当“永远”灰飞烟灭之后,谁能告诉他们:永远到底有多远?
  
  试婚,青春期的成人童话
  旭和敏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