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有人说家庭是宁静的港湾;也有人说家庭是心灵的栖息之所。诸如此类的说法固然都没有错,但我时常感到,家庭一如绘画用的调色盘。它凸现着生活的五颜六色,它需要人们尽心去调和均匀,从而将每一个日子涂抹得斑斓缤纷,赏心悦目。
一个家庭的组建,两人世界的建构,离不开心心相印。然而因志趣与性格的差异,文化与教养的有别,互补与融通自是首当其冲的事情。尤其是在生儿育女之后,面对上有老下有小以及亲朋好友之间的酬酢,纷至沓来的诸多琐事需要打理,其间纵然有开心的、高兴的事儿让人大开心颜,但也有烦心的、尴尬的事儿令人挥之不去。此时你是为之哀声叹气还是为之怨天尤人?恐怕不是每个人都能处理妥贴的,这说是艺术也是艺术,说是学问也是学问。不然,家庭这个调色盘就会因人为的原因而被搅和得一塌糊涂,蒙上杂色。
邻居李婶,夫妇俩都是上世纪60年代大学毕业的高材生,丈夫现已官至厅级,她本人也是一家大型国有企业的高级工程师,膝下一双儿女早已参加工作成了家。按理,他们是事业上的比翼鸟,家庭中的连理枝,本该和和美美,可过得并非遂意和谐。我做了他们的邻居后,就经常闻听从她们家传出的乒乒乓乓地摔盘打碗声,奇怪,这对夫妻发生口角时,总是生闷气使性子,常把家中物什摔了再买、买了再摔,据旁人讲他们夫妇自结婚就开始磕磕绊绊,一直是这种独特的吵法,居然年深月久,习以为常。两人平日里总说不到一块,常常因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也会怄气。究其原因,皆因他们个性要强,互不相让。这对事业有成的夫妇,在处理家庭问题上的能力,的确让人不敢恭维。
由此我想到一句歌词:生活就象一团麻,总有那解不开的小疙瘩。说也是,居家过日子谁没有个家长里短,又哪能都是百事顺遂?举凡老人的赡养、子女的抚育、礼尚往来,甚至包括饮食起居等等,都可能引发分歧、产生误会、激发矛盾。但有了问题总得想法去理顺,有了疙瘩就应努力去解开。有道是,解铃还需系铃人。既然同在一个屋檐下同吃一锅饭,消气解闷惟有靠夫妻自己。倘使遇到不顺心的事,都能相互融通体谅、相互尊重理解,并能给对方以心平气和的善待,有一点相互忍让的精神,恐怕就不至于动辄吵架怄气,不得安宁了。
在现实生活中,处理好夫妻间的关系,理顺家庭中的矛盾,并非需要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如同绘画艺术一样,你得有调色的技巧、润色的能力,而家庭这个色盘如何配得和谐、调得均匀,全靠尽心用情使巧手。这除了义务和责任的共担、喜悦与痛苦共承之外,似乎还应该有动之以情的言语,晓之以理的举止,相互理解谦让的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