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冬天,太子奶的创始人李途纯正在失去对自己企业的控制权。
故事要从2007年初说起,在最缺钱的时候,李途纯等来了英联、摩根士丹利、高盛三位“贵人”,他们联合出资7300万美元,成立了“中国太子奶(开曼)控股有限公司”,三家投行占离岸合资公司30%股权。他们不仅带来了钱,还带来了一纸协议:在收到7300万美元注资后的前3年,如果太子奶集团业绩增长超过50%,就可调整(降低)对方股权;如完不成30%的业绩增长,李途纯将会失去控股权。
如今,正是这副“金手铐”困住了李途纯。在今年一系列事件的影响下,表现不佳的太子奶终于让李途纯输掉了自己一手创办的企业。
现在,后悔不迭的中国企业家已经不只是李途纯了,在逐渐浮出水面的资本故事中,还有蒙牛、深南电、中信泰富、中国高速传动、中华英才网、华润集团等企业的名字,同样是所谓的“对赌协议”,让这些企业的负责人感受到了失去企业控制权的可怕。
在此之前的中国企业家,曾经以为这些戴着光环的国际投行们都是“活雷锋”,在企业发展最缺钱的时候,他们主动送上门来慷慨解囊。至于“对赌协议”,在那个特定的时候,或者是来不及细看,或者是压根没有看懂,又或者是单纯地理解那是人家对自己的“业绩考核”,就大笔一挥签字完毕。毕竟,在大把的真金白银面前,没有几个人能保持清醒。
事实上,从签字那刻开始,他们就已经将企业的控制权拱手相让了,资本进来后,企业家常常只是个“看摊”的角色而已,名义上还是创始人,还是董事长,但事实上已经被驾空、被控制,业绩跑得快还好,跑得不快的话,“缰绳”就被人收走了。
是的,这些国际投行不是“活雷锋”,而是不折不扣的“中山狼”。如今国际金融环境和市场一朝变了天,他们就露出了狰狞的本来面目。听听最近的故事吧,蒙牛的牛根生“四处借钱”,分众传媒江南春很“难受”,新东方喻敏洪得了“上市后悔症”,炎黄健康传媒创始人赵松青和国际资本“打架”……
这些故事正在成为2008年岁末最让中国企业家吃惊的“内幕”。想想看,这些国际投行们有着多少年“玩”企业和企业家的经验吧,在成熟市场经济环境下长大的他们,对中国许多企业的前景有着清醒的判断,也对游戏规则的制订和理解烂熟于心,因此,在对赌中,他们往往利用有利条款让自己处于有赢无输的位置。
而在这样的隐型“博弈战”中,我们起于草根的企业家们其实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身边没几个真懂的专家,真懂的专家都在拿国际投行们的工资或顾问费呢。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许多企业家应该读过《红楼梦》中的这首诗吧,同样颇具参考意义的还有那首国际歌——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掌握自己的命运,归根结底还得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