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商人,利益最大化自然是本能动机,无可厚非。但是,如果认识不到做实业与做投资需要两种不同类型的思维模式,或不能在两种思维中游走自如,那么实业上的成功,很难复制到投资领域。为何实业做得风生水起,投资却不见起色,这两者的思维模式究竟有什么不同呢?
实业掘井,投资取水
做实业的基本思维,简单说,就是老老实实,逐步积累,在专业领域获得竞争优势,要么差异化,要么成本领先,要么聚焦策略,然后再扩大经营规模,从而实现持续经营。在实业的起步及成长阶段,专业上的精进是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在这个时候,心要专一,对外界种种赚钱的诱惑要经受得住。只有专业的根基深厚了,才敢说多元化。
但做投资则不一样。同样在起步和成长阶段,投资思维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对风险的防范,而防范风险的最佳方法就是投资组合,简单地说,就是不能把全部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这就产生了实业思维与投资思维的第一个不同点:分散化与集中化的区别。
用一个简单的事例可以说明这两者之间的差别:做实业的,就怕半途而废,与其打十口井却浅尝辄止,不如一门心思深入下去,直到打出水为止;而对于投资,最怕就是在一个时间点,对单一的投资产品下全部赌注。
当然,无论做实业还是做投资,最初都应有一个学习阶段。在学习阶段,可能做实业的需要尝试多种专业,在多个领域进行探索。学习阶段的主要作用不仅是积累能力、经验,最重要的是提升商业悟性。做实业的人,往往必须通过长时间的商业打磨方能结出硕果。
对于投资者,要求学习能力特别强,悟性非常高,学习过程非常短,不需要对某个专业下深工夫,只需要对风险有深刻的理解,对利润来源有清晰地把握。因此,通俗说来,实业犹如掘井,投资则如取水。掘井看似漫长劳累,而坚持总有结果;取水看似简单,要取到手,也并不容易,因为如果对风险的理解有偏差,结果往往是“竹篮打水”。
实业与投资的“钱”不一样
实业思维与投资思维的第二个不同点,在于对“钱(资本)”的理解和运用。
毫无疑问,无论做投资还是做实业,都需要钱,都追求利益最大化,或者说,都是钱的投入与产出。钱,尤其是现金,是命脉,但钱如何使用,取决于我们的思维模式。
在实业思维中,“钱”的主要作用在于:第一,为生产经营提供稳定投入。做实业需要固定资产投资,需要流动资金进行短期周转。第二,准备必要的风险防范资金,防止资金链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断裂。
在投资思维中,“钱”的主要作用在于:第一,当发现重大投资机会时,提供投资来源。投资的特点在于,某一两笔业务也能创造大量的利润,占业务比重10%的项目可能提供90%的利润来源,这可比传统的“二八原则”威力更加巨大。通常而言,有两个因素对投资成功起到关键作用:一是项目成功概率,二是资金的杠杆效应。第二,防范资金枯竭,避免出局的风险。在投资领域,有人通过借贷资金来操作,他们的财务杠杆,会出现两种情况:如果投资利率超过借贷利率,那么杠杆为正,借得越多,收益越多;但如果出现相反的情况,投资利率达不到借贷利率,杠杆为负,借得越多就亏得越多,难免会出现某些人跳楼的情况了。
由此,总结出实业思维与投资思维的第二个不同点:前者,资金更多用于资产的积累,部分用于防范资金断裂的风险;后者,资金更多用于对投资机会的把握,部分用于防范因资金枯竭而出局的风险。
有人会提出问题:“这样说来,两者之间,其实也没什么差别啊。”其实差别非常大,主要在于,资产积累与投资机会之间的差别太大了。
做实业的,我们知道持续经营是最重要的,而做投资(资本运作)的,见好就收是最重要的。为什么会产生在经营思路上的巨大差异呢?
因为,实业对其全部资产负责,而投机对其全部收益负责,这就是实质。对实业经营者而言,他需要用资金、用利润来充实他的资产,不断提升资产的质量,甚至,他会重点建设团队,打造有影响力的品牌,提升技术的创新能力。
对于投资者,他同样要对全部资产负责,但是,他不会专注于建立庞大的资产体系,因为这对他获取投资利益并没有直接的好处。在建立一定的风险防范体系之后,他会专注于更高利润率的项目投资,或者提高项目的成功概率,或者扩大杠杆倍数,他更需要利润,而不是资产。
为什么实业思维与投资思维会产生这样的差异呢?我们可以探究一下他们利润来源的区别,可以看到,实业的利润来源是对资产的经营,而投资的利润来源则是对项目的成功运作,包括了项目可行性与资金杠杆的运用因素。
实业重过程,投资重结果
第三点,对于过程与结果的理解,也有着差异。
实业思维注重过程,过程有甚于结果。为什么呢?因为实业的过程直接决定了结果,对过程控制到位,结果自然不会差。做实业到一定境界后,加上社会竞争因素,实业只能获得平均的社会利润率,利润的驱动因素会小于持续经营的驱动因素。很多做实业者发现,赚钱真的是越来越难了,但是,资产规模上了台阶,员工有较强的凝聚力,具有良好知名度的品牌,做实业者已经不再是利润驱动,而是责任驱动了:出于对公司资产的责任,出于对员工和品牌的责任。对于实业的经营者而言,如果不能在享受着持续经营的过程,他很难在实业领域坚持下去。
对于投资思维,恰恰相反,过程反倒是无足轻重了,因为过程只是最后结果的一种手段,手段并不要紧,关键要获得利润,最大化的投资收益。比如有人认为投资过程本身就充满了乐趣。过程中有乐趣当然不是坏事,但是最后呢,你赚了钱没有?你总不能说:虽然我每次投资都很成功,但是,最后我割肉离场了。无论过程多么精彩,最后兑现的结果才是投资者真正的追求。正如巴菲特所说:“在投资过程中,过程往往是丑陋的,不堪回首的,唯一值得安慰的,就是最后颇为丰盛的结果,令投资人心中,多少有了一点安慰。”
人生如实业,还是如投资?
把这个观点,放大到我们的人生,我们会发现,如果人生就是一个市场,那么,可以肯定的是,在这个市场中,我们每个人都以同样的一种方式离场:“无论你赚了多少,你一个子也带不走。”我们不妨可以看看古代的权贵,给自己留下数量惊人的陪葬品,但这仅仅是养肥了一批掘墓的地老鼠而已。因此,如果用来经营人生,实业思维可能比投资思维更重要,当然这是对常人而言的;对于笃信轮回的人,人生也可看作是一次漫长的投资过程,只不过收获的季节不在今生,而在来世。
以上就是对比实业思维与投资思维的三个不同点。本人没有任何偏重实业或投资的取向,只是以实证的观点,通过经验对这两种思维模式进行分析。如果要判断这两者之间的优劣,我可能说:实业是好的,投资也是好的,因为我们商业社会的繁荣,两者都需要。在现实的商业世界,投资与实业的界限,并不明显。实业与投资思维,两者总是在交错,为此,难免有些人会思维混乱,本文的一个基本目的,就是希望身为商界中人,我们能各就其位,头脑清醒。
现实世界是非常有意思的。有些人最初立志做实业,但由于偶然机缘,他把实业给卖了,于是不断处在买与卖中,反而迷上了资本运作;有些则刚好相反。对一个和谐健康的商业社会而言,实业是重要的,因为关系到商业的繁荣和稳定,关系到长期的可持续发展;投资也是重要的,投资的逐利行为会强迫某些产业升级换代、技术进步,这是社会变革的动力。我们需要的是活的动力,而不是死的教条。
在今天的中国,三十年的改革开放,让这片压抑数百年的土地真正活了起来,商业的振兴、欲望的复苏、个性的崛起,令全世界惊叹不已。但是我们完全没有必要骄傲自豪,因为我们今天的路,别人可能早在几百年前,就已经走过了。只是我们在快步奔跑的同时,不要忘记看清前面的路。因此,对于我们今天在实业领域与投资领域的共同繁荣,我们都充满喜悦,充满赞叹。
(编辑/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