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品市场升级后的运营模式及市场监管机制创新(上)

2008-12-29 00:00:00
中国市场 2008年43期


  
  商品交易市场作为商品流通的一种业态形式,发挥着集散商品、形成价格、传递消息、服务产销、实现市场资源配置、缓解生产和市场之间矛盾、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的重要作用。21世纪以来,北京各类商品交易市场发展迅速,其销售额在全市社会商品销售总额中的比例逐年提高,已经成为首都流通领域中一支重要的力量。
  但商品交易市场的过快发展同首都城市建设和发展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矛盾和冲突,其自身也面临业态调整和经营方式改变的迫切需要。2004年以来的连续三年,为配合北京奥运会整治环境的需要,北京商品交易市场的治理、调整和升级改造被列为市政府的“折子工程”而给予高度重视。北京市政府及商务主管部门、市场监管部门以及环境保障部门下大力气对全市商品交易市场进行了大幅度的整顿、调整,加强了市场监管,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全市商品交易市场面貌一新,市场秩序有了明显改观,市场经营条件和消费环境有了明显改善,市场经营管理得到了加强,社会舆论评价反映积极正面。
  
  北京市场升级后的总况
  
  市场治理的四大主题
  从2004年以来,持续三年集中开展的商品交易市场治理整顿工作主要围绕四大主题展开,即完善立法、升级改造、规范管理、诚信建设。
  第一,完善市场监管的立法,先后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有关商品交易市场的规范性文件和地方标准,为市场治理奠定了法制基础。从2004年以来,市商务局每年年初向社会发布首都流通业发展分类指导目录,明确支持和限制发展的项目,商品交易市场的发展有了明确的地域范围和业态类型的规定;2005年,市商务局与市政府安全生产办公室联合制定了《商场超市安全生产管理规定》和《餐饮业安全生产管理规定》两个重要的规范性文件;2005年11月,市工商局发布《北京市有形市场迎奥运行动计划》,提出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对全市生活消费品、生产资料市场进行全面整顿和规范,从市中心调整迁移出一批影响交通和环境、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批发市场,升级改造一批初级集贸市场;2006年,市工商局发布了13项商品交易市场经营管理规定,涉及粮、油、肉、蔬菜、食品等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2007年9月1日起,由市商务局制定并经市技术监督局批准的《商品交易市场设置与管理规范》开始实施,这是本市第一部有关商品交易市场的地方性标准,该标准对市场选址、市场经营、市场管理、安全生产等做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规定。
  第二,升级改造,通过“关、停、并、转、迁”等办法,对商品交易市场集中进行了整治。2006年,市商务局分类清理了78家商品交易市场。2007年,调整改造商品交易市场94个,拆除汽配市场4家。首先是对市场硬件和环境条件进行升级改造,市场的经营环境、购物环境和外部周边环境等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其次是对市场内摊位进行了规范改造,消除了安全隐患。
  第三,规范管理,初步形成了行政执法、行业自律、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相结合的市场监管体系。从市场准入、商品准入、质量准入、退出机制、惩罚机制等方面加强了监管,将日常巡查和突击检查相结合,管理逐步规范。对新经济形态的监管已经展开,开始建立电子商务经营者信息公开制度。2007年12月,根据《北京市信息化促进条例》,市工商局要求网络经营依法取得营业执照。
  第四,诚信建设。诚信缺失是商品交易市场的老大难问题,诚信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2007年9月29日,国家工商总局颁布了《关于建立商品交易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制度的指导意见》,提出建立商品交易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制度。北京市工商局提出了对商品交易市场实施A、B、C、D四个信用等级及认定标准和信用监管的措施。
  
  市场改造后的总体特点
  北京商品交易市场改造后的总体情况呈现如下特点:
  
  (1)各类商品交易市场在整顿中持续保持稳步快速的发展势头
  2 0 0 4年,全市商品交易市场7 9 5家,销售总额773.3亿元,占当年全市商品销售总额10722.6亿元的7.2%;而到2006年底,全市各类商品市场总数898家,年销售额1349.7亿元,商品交易市场实现的销售额占当年全市商品销售总额14589.6亿元的9.2%。
  (2)从市场数量和规模上看,市场集中度显著提高
  商品市场的集中度主要反映在亿元商品市场的规模和特点上。2004~2006年,北京亿元以上的商品市场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数量发展迅速,无论是市场数量、摊位数量、营业面积还是成交额,都在增长;二是亿元市场以批发为主,批零比例较高;三是到2006年年底,亿元市场112家,交易额达1222.8亿元,亿元以上市场销售额占全部商品交易市场销售额1349.7亿元的90%。这三个特点,总体上反映了亿元以上的市场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反映了本市商品交易市场的集中度得到了显著提高。
  (3)从市场的分布区域看,主要分布在城市功能拓展区,空间分布趋于合理。
  对比2004年与2005年,改造的结果是首都功能核心区和生态涵养发展区商品交易市场的数量呈下降趋势,总量得到有效控制;城市发展新区市场增长较快;城市功能拓展区保持相对平衡,城市功能拓展区的市场数量和交易额仍然保持最大比重。说明商品交易市场的治理改造效果是明显的,达到了预期效果,同时也符合城市建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
  (4)从市场类别看,农产品市场、机动车市场、电子市场、建材家居市场成交额位居前列
  农产品市场、机动车市场、电子市场、建材家居市场这四类市场充分反映了北京经济社会发展出现的新特点,即现代城市生活对鲜活农产品的日益增长的需求和依赖、汽车迅速进入家庭、高科技产品不断推出、改善住房的需求持续旺盛。此外,年成交额超过30亿元的还有小商品市场、纺织品服装鞋帽市场、家具市场、粮油市场、金属材料市场等。(待续)
  (作者为北京市社科院副研究员) (编辑/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