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零售业在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中的机遇挑战和对策

2008-12-29 00:00:00张广敬
中国市场 2008年45期


  [摘 要]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的零售企业在获得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国外同类企业的激烈竞争。在零售业已经全面开放的今天,我国零售企业应该修炼内功,适当扩大规模,注重经营管理模式的改革,抓住自身特色,利用本土优势,继往开来,充满信心地迎接挑战。
  [关键词]零售业;现状;比较优势;机遇和挑战;对策
  [中图分类号]F7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8)45-0029-03
  
  1我国零售业的发展现状——主动提前开放,内外资本三足鼎立
  
  零售业属于主动提前开放的行业,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前已开始对内资与外资开放。因而,零售业不仅是我国加入WTO后最先全面开放的行业之一,同时其实际开放进程也快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间表,目前已形成国有、民营和外资三足鼎立的火热局面。
  1.1外资方面——列强抢滩 业态多样
  从1992年开始外资零售“列强”踏入中国,目前,全球50家最大的零售企业中已有40家左右在中国“抢滩登陆”,而且其进入的业态也由单一向多样化演变。在进入的外商零售企业中,有大型综合超市(如法国家乐福、美国沃尔玛)、仓储式会员店(如德国麦德龙、荷兰万客隆)、便利店 (如日本7-11)、超大型购物中心(如香港特区的新东安百货)、商品批发集散中心(如香港特区的利联仓行)、标准化食品超市 (如日本的友谊西友超市),见表1、表2。
  
  
  1.2内资方面——国有民营 加速发展
  从内资方面来看,由于洋“和尚”的进入,对于迅速提高我国流通现代化起到了重要作用。一方面,国内的流通企业也学到了世界上最先进的管理经验、营销技术和业态,促进了国内流通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同时由于行业改革同步展开,国内民营资本也在不断壮大。国美、苏宁已是零售业当之无愧的民营新秀。
  
  2零售业全面开放后的机遇和挑战
  
  在全面开放后,零售业发生了很大变化,既有机遇,更有挑战。
  2.1我们的机遇——全面开放更促进我国零售业发展
  (1)本土零售企业调整发展步伐,将形成多层次的零售业格局。国有零售企业将在自身发展和政府推动下,通过兼并重组的方式,完善治理结构,建立大型零售企业集团;民营零售企业的生存环境未来将得到显著改善,保持原有的扩张势头,面对平等的市场环境,善于学习和创新的民营零售企业有望成为我国零售业发展的主力。
  (2)新兴零售业态迅速普及,由过去的引进国外业态转变到创新发展阶段,以大卖场、连锁超市和专业连锁店为代表的新兴业态继续保持高速扩张的势头,新兴业态已成为零售业的扩张重点。
  (3)法律法规更加健全,零售业的发展环境会逐步得到改善。
  (4)我国零售企业从“圈地”走向“深耕”,提升自身盈利能力。
  2.2我们的挑战——外资究竟强在哪里?我们的问题在哪里?
  2.2.1外资的比较优势
  (1)资金雄厚。由于外资商业起步较早,积累了足够的资金,它完全可以进行漫长的亏损战略来打击国内零售商业。
  (2)以人为本。沃尔玛的人力资源战略可以归纳为三句话:留住人才、发展人才、吸纳人才。
  (3)管理成熟。由于外资零售业具有先进成熟的管理体系和形成数十年独特的企业文化,从而刺激众多的消费者进入这样的体系和文化中来。特别是早期进入本土市场的跨国零售巨头,已经在国内织就了一条高效的供应链,控制了一大批供应商,这为它们在新一轮扩张中带来更大的运营和价格优势,也对国内本土零售业的生存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4)科技助阵。消费者的心理、行为、生活习惯,收入甚至婚姻状况无不成为商家的决策必需,新的系统、软件应运而生。高科技在产品开发、商品策划、销售预测、货源采购和精确定价等各个环节的应用已经成为经营者们不可缺少的决策依据。
  以上是外资零售企业的资源禀赋优势。
  (5)规模经营——规模报酬递增。许多年来,零售业唯一不变的恰恰是其动荡多变的兼并和收购。细览世界零售200强名录,无一不是以连锁店独霸一方,最小的一家销售额也有20多亿美元(引自《中外管理》中《中国商业明天还剩“几头羊”》)。
  2.29T06dhtbiJQD1xGw9TEmEYlJSa8HKlee2wtLJBDNtmU=.2我们的劣势和问题——管理、规模、业态
  我国零售企业与国际零售巨头的差距是全方位的,本文在此主要谈以下两点:
  2.2.2.1经营管理方面
  (1)管理方式不科学。我国零售业普遍不太注意将企业的管理向规范化、制度化、体系化和特色化方向提升,大多数企业都习惯于经验式的管理方法。
  (2)连锁企业中配送中心的管理水平落后。国外成功连锁企业的配送中心已经形成采购、库存、商品后加工、集配等一系列标准化、集约化和现代化的生产流程,成为化解产销差异、提高物流管理效率、降低经营成本、适应规模化经营的最关键的环节。但我国许多连锁企业的配送中心还远没有达到这个水平。
  (3)业态特征不突出。我国许多连锁企业是从传统单一模式转化而来,造成“超市不超”、“便利店不便”、“专业店不专”等业态特征不突出、竞争能力不强问题。
  (4)企业重大决策机制不完善,决策效率差。有些企业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一人兼,使重大决策机制过于简单化和集中化,影响了传统零售企业在经营管理方面的不断创新与发展。
  2.2.2.2规模化扩张方面
  (1)我国零售业需要提高规模化经营水平。以连锁经营为代表的零售业规模化市场扩张与企业SRyDF5dvfbeGUxqtDiz4ZGMcGLCbletVnpTHHFEx5Xo=规模的扩大,我国连锁企业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发展速度十分快,但发展规模和市场竞争力还显得十分弱小。因此,在保证我国连锁企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的前提下,尽快培育出一批真正具有市场竞争实力的大型连锁企业,大大提高我国零售业的企业规模和市场占有率,是我们亟待解决的头等大事。
  (2)不能盲目规模化。当本土超市发现自己很难与沃尔玛的全球采购、全国采购以及本地采购三重机制媲美,更不可能在信息化投入上像沃尔玛一样有能力发射自己的卫星,也绝没有全球500强们惊人的资本力量的时候,它们唯一可以做的就只有“跑马圈地”,抢占有利地形了。于是扩张、兼并、收购风起云涌。当然这个时候让它们还考虑“精良运作”问题,无异于让它们左手画方、右手画圆一般的困难。
  
  3如何应对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发展趋势——充满信心迎接挑战
  
  对于本土零售企业而言,真正的敌人同样不是强悍的国际零售巨头,而是自己。以下几点值得思考:
  3.1强化资本运营,追求适度规模
  本土零售企业在规模上与外资企业相比有很大差距,而企业规模又会影响企业的运营成本和业态选择。对此本土零售企业应通过强强联合,收购兼并,优化组合,与跨国公司合资合作等多种方式壮大实力,扩大规模。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规模也是一把双刃剑,并非越大越好,没有以管理为基础的规模对企业反而是不利的。
  3.2从中小城市和乡镇市场做起,实施重点培育和突破战略
  目前和未来一段时期内,国内零售业可以先从中小城市和乡镇市场切入,重点发展基于连锁和“中心—辐射”便利店、折扣店以及大卖场等业态。
  3.3比较零售业态特点,发挥本土企业的优势
  国内零售企业可以发挥自己更为贴近国内市场的优势,借鉴各个行业管理实践的最新进展,积极开展业态创新。
  3.4运用先进科学技术提高管理水平
  促进商业活动的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发展。依据准确信息对市场进行预测,避免经营活动的盲目性,提升科学管理的程度。
  3.5走社区百货之路
  社区百货以贴近社区、贴近居民为主要特点,以满足社区居民日常生活需要为主要市场目标,具有鲜明特色,具有社区型购物中心的特点。到目前为止社区百货还不是外资企业的强项。本土企业只要贴近居民、反映新都市生活、具有鲜明的个性,满足社区内特定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就能在这一领域内获得竞争优势。
  3.6发展电子商务,为零售业开辟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目前我国零售企业的技术含量与外资零售企业相比相距甚远。未来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互联网的加速普及,必将从根本上改变零售的方式,传统的零售业态必将全面应用电子商务这一技术手段,从而为零售业的发展开辟更为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赵凡禹.零售巨头沃尔玛零售业连锁经营的成功奥秘[M].北京:民主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