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动力学在物流系统中的应用分析

2008-12-29 00:00:00罗建锋
中国市场 2008年45期


  [摘 要]分析了物流系统的内涵及其复杂性,并对物流系统进行了界定,论证了系统动力学在物流系统中应用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构架了应用系统动力学分析物流系统的主要步骤。最后对物流库存子系统进行了实例分析,一方面对传统ABC管理等方法的不足进行了分析;另一方面应用系统动力学构架了配送中心库存控制模型。
  [关键词]物流系统;系统动力学;分析
  [中图分类号]F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8)45-0024-02
  
  系统动力学(Systematic Dynamics)是一门分析研究信息反馈系统,认识系统问题和解决系统问题的学科。它适用于分析研究信息反馈系统,它通过研究系统的结构模型,分析系统内部各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借助计算机仿真技术,定量地分析信息反馈系统结构、功能和行为之间的动态关系。
  由于系统动力学可用于各种动态系统研究,而物流系统是由不同的动态系统组成的复杂社会系统,系统动力学完全在物流系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如库存系统、供应链系统、区域物流系统,系统动力学成为定量研究物流系统的方法之一。
  
  1物流系统分析
  
  对于物流国内外目前尚未有系统的描述和界定,按照中国物流标准术语一般定义,认为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 合。
  1.1物流系统及其复杂性
  1.1.1物流系统概念
  按一般对物流系统的定义和理解,认为物流系统是指在特定的社会经济大环境由所需位移的物资和载运工具、包装设备、搬运装卸设备、仓储设备、人员和通信联系等若干相互制约的动态要素构成,由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配送、流通加工、物流信息等各个环节所组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1.1.2物流系统复杂性
  物流系统由物流节点及物流线路组成,由于物流对象、范围、工具等不同,使物流系统成为一个复杂系统。同时物流系统也是一个可分系统,按照物流活动覆盖的范围,可以将物流分为国际物流子系统、国家物流子系统、区域物流子系统、企业物流子系统;按物流运输方式分为水路物流子系统、管道物流子系统、陆路物流子系统、航空物流子系统;按物流产品对象又可分为多种。
  1.2物流系统的界定
  对物流系统的研究可以分两个层面,一是从宏观物流层面,不仅要研究物流系统的运作形态,也是物流系统运输及分拨网络的优化等问题;二是站在企业微观角度,来研究物流系统的结构、运作模式及其系统优化等问题。
  1.3系统动力学在物流系统中应用的可行性
  1.3.1系统动力学可用定性和定量方法研究物流系统问题
  物流系统存在于物资生产和流通全过程中,由储存、运输、加工、包装、装卸及信息子系统组成。物流子系统大量存在随时间序列而变化的状态,如物资产量、运输量、库存量、搬运量、生产速度、进货速率等。因此,物流系统由不同子系统组成的动态系统,可以应用系统动力学进行研究。
  1.3.2物流系统的动态特征包含了时间序列的动态和空间序列的动态
  系统动力学研究的是动态系统,而物流系统的动态包括时间序列的动态,还包括空间序列的动态,即位置的变化。因而系统动力学提供了研究物流系统的基础,在此基础上结合规划方法、灰色系统等方法将会使物流系统研究更加深入。
  
  2应用系统动力学分析物流系统的主要步骤
  
  2.1物流系统分析
  物流系统分析是用系统动力学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其主要任务在于分析问题,剖析要因。调查收集有关物流系统的情况与统计数据;了解用户提出的要求、目的与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分析物流系统的基本问题与主要问题,基本矛盾与主要矛盾,变量与主要变量。
  2.2物流系统的结构分析
  分析物流系统总体的与局部的反馈机制;划分物流系统的层次与子块;分析物流系统的变量、变量间关系,定义变量(包括常数),确定变量的种类及主要变量;确定回路及回路间的反馈耦合关系;初步确定系统的主回路及它们的性质;分析主回路随时间转移的可能性。
  2.3建立数学的规范模型
  建立L,R,A,C诸方程;确定与估计参数;给所有N方程、C方程与表函数赋值。
  2.4物流系统模型模拟与政策分析
  以系统动力学的理论为指导进行模型模拟与政策分析,更深入地剖析系统;寻找解决问题的决策,并尽可能付诸实施,取得实践结果,获取更丰富的信息,发现新的矛盾与问题修改模型,包括结构与参数的修改。
  
  3系统动力学物流库存子系统应用实例分析
  
  3.1系统动力学在物流库存子系统应用分析
  传统进行库存子系统管理的方法有ABC管理法、经济订购批量(EOQ)、定期订货法、定量订货法等方法。然而传统管理方法存在着若干问题。管理库存责任通常是分配给各个部门,采购部门可负责原材料和外购物品的采购,生产部门负责在制品,营销部门负责成品。这种分工导致不同组织从各自利益出发而产生利益冲突。由此可见,库存系统的问题不能孤立处理,它和分销问题、仓库问题、生产问题、运输问题、采购问题、营销问题、财务问题等都有紧密联系,它应服务于整个系统的总目标。传统的方法过分重视库存本身,而没有重视与其相关的其他过程。而系统动力学在解决整体化问题时具有很强的能力。
  3.2实例分析——配送中心库存控制模型的建立及其分析
  如何确定城市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的库存量,也可以通过系统动力学模型来解决。结合实际情况和相关的研究,下图是按步骤建立的模型。
  
  模型中各参数的说明:
  OR1为区域物流中心订货率;SR2为区域物流中心发货率;RINV为区域物流中心实际库存;DINV1为城市物流中心期望库存;OT1为城市物流中心订货时间;OR2为城市物流中心订货率;SR2为城市物流中心发货率;CINV为城市物流中心实际库存;DNV2为配送中心期望库存;OT2为配送物流中心订货时间;TINV为配送物流中心实际库存;OR3为顾客订单;SR3为发货速率;AOR3为平均顾客订单;Kl,K2,K3,K4为常数;IPD1,IPD2为延迟时间。
  上述模型是针对单一商品的,若要得出各物流中心的总商品库存量,可以将各种商品的有关参数分别代入模型进行运算,最后求和即可。可见,用这种方法进行物流中心合理容量的估计是可行的,也是比较简洁的,相对于其他各种预测方法而言,这一模型更多地考虑了供应链中各种社会经济因素的相互影响关系,较为符合实际情况;另外,该模型基本上不依赖于历史数据,这可以更好地符合物流中心缺乏历史统计数据的状况。
  
  4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与世界接轨,物流的作用将越来越突出。将系统动力学引入物流系统分析的过程,就是用系统的观点和思路来分析、思考物流领域中各环节的行为方式及其结果,从全局、整体的角度考察物流系统的运行机制,这对解决物流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整体运作效率,提升物流产业的整体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