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物流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08-12-29 00:00:00鞠廷英刘咏梅
中国市场 2008年49期


  [摘要]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高校物流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尝试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高校;物流专业教师队伍建设;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8)49-0154-02
  
  2006年3~4月期间,“大学生与学校关系研究”课题组就教学领域中大学生与学校的关系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重点从物流专业课教学、公共课教学、实验、社会实践、教育教学硬件资源四个方面调查大学生对学校教学的评价。调查结果显示,评价为“非常满意”的学生占7.0%,评价为“比较满意”的学生占35.7%,而评价为“一般”、“比较不满意”、“非常不满意”的学生则分别占到43.7%、9.1%和3.7%。这一调查结果反映了作为学校教学任务主要承担者和实践者的物流专业教师队伍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 高校物流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急剧扩大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空前关注。物流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成为目前制约教学质量提高的主要症结所在,具体表现为以下三方面:
  
  1.1 物流师资力量严重短缺
  从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高校在持续扩招的同时却对物流专业教师队伍的扩大未能给予足够重视,多数高校缺编严重,师生比过低,物流专业教师队伍规模无法满足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的需要。2002年全国高校在校生规模净增370Z万人,全国高校师生比达到1:18.2,有的高校甚至超过1:35,远远超过了美国1:14.2和国际经合组织国家1:14.4的水平。假如按照1:14标准计算,我国高校目前尚缺数万名物流专业教师,特别是外语、数学、计算机等基础课程任课物流专业教师短缺问题十分突出。师生比的拉大直接导致物流专业教师特别是基础课物流专业教师的工作量大幅增加,物流专业教师工作压力激增,物流专业教师超负荷工作,忙于应付上课,无暇顾及备课和进修,组织教学难度加大,难以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1.2 物流专业教师结构不尽合理
  高校物流专业教师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年龄结构不合理。伴随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物流专业教师队伍出现巨大缺口,大量刚刚毕业的硕士生、博士生补充到物流专业教师队伍中来。统计数据显示,2002年35岁以下的物流专业教师已占物流专业教师总数的46.44%,35~45岁的物流专业教师占32.45%,而45岁以上的物流专业教师则仅占21.11%。大量青年物流专业教师的涌入,给高校发展带来生机和活力,但缺少老物流专业教师的传、帮、带,青年物流专业教师暴露出不少弱点,教学水平有限,教学经验不足,这不可避免地会对学校整体教学质量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二是学历结构不合理。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校拥有博士学位物流专业教师比例太低,据统计,2003年我国教育部直属高校和中科院及国防科工委所属高校物流专业教师中,最高学位为博士者仅占23.49%,而美国、英国、德国本科高校物流专业教师拥有博士学位的比例分别是62%、70%、100%。物流专业教师学历偏低导致我国高校大量存在“本科生教本科生”甚至“本科生教研究生”的现象,不仅影响教学水平,更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三是专业结构不合理,近年来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高校新增专业的数量急剧增加,但与专业发展相适应的物流专业教师梯队尚没有建立起来,专业基础不扎实,甚至完全没有专业背景,在此情况下许多物流专业教师只得照本宣科,这种教学自然难以收到好的成效。
  
  1.3 评价体系引导片面
  当前国内高校对物流专业教师的评价主要以在顶级期刊发表了多少论文,出版了多少专著,主持了什么级别的科研项目为标准,存在明显的“科研偏好”和“简单量化倾向”。鼓励物流专业教师开展科学研究,其出发点在于提升物流专业教师理论素养,建设高素质的物流专业教师队伍,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但是,就现在来看,事实上却煽起了物流专业教师内心的躁动,存在矫枉过正的嫌疑。在“名利双收”的科研和“吃力不讨好”的教学的对比中,更多的物流专业教师未能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重科研而轻0FsoaD/dMwd2VbMUqNotZxavhRRe0ai/qgdUYrk4n5I=教学,兴手段而废目的,物流专业教师教学投入不足现象普遍存在,相当一部分物流专业教师将教学视为应付差事,敷衍了事,而将时间和精力放到研究上。重科研轻教学的物流专业教师评价体系导致大量高职称、高水平的物流专业教师逐渐离开教学第一线,与以科研促教学的物流专业教师评价体系制度设计初衷完全背离。
  
  2 加强高校物流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是教师。”高校必须对物流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高度重视,以求真务实的态度认真研究和解决物流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实际问题,明确理念,制定规划,建立制度,创造条件,采取措施,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高质量、充满活力的物流专业教师队伍。
  
  2.1 确立“物流专业教师是大学的核心竞争力”的理念
  原哈佛大学校长博克教授曾指出:“学校的名誉主要取决于学生的质量,更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水平。”换言之,物流专业教师的水平是衡量大学的水平的主要指标,物流专业教师就是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因此,教育行政部门特别是高校必须确立“物流专业教师是大学的核心竞争力”的理念,针对当前物流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创设和采取一系列的制度和措施,坚决予以克服,切实将物流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好,切实将教学质量提上去。
  
  2.2 建立高校物流专业教师流动聘任制
  高校物流师资基于本身的特殊属性,对从业者的教育背景、学历等有着特殊的高要求,这就使得高校物流师资资源在一定时期内只能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变数,不可能随意放大。在这种情况下,建立高校物流专业教师流动聘任制不失为一种解决高校物流师资力量短缺的有效途径。实行高校物流专业教师流动聘任,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外校的物流专业物流教师资源,降低学校办学成本,减轻学校负担,另一方面也可以充分激发受聘者的责任感和主动性,可以实现物流专业教师、学科的校际流动,传递“不同声音”,促进学术交流和学科发展,从而实现改善教学效果的目的。
  
  2.3 建立完善的物流师资管理与培训体系
  解决当前物流专业教师结构不合理的关键在于建立完善的物流师资管理与培训体系。第一,高校应提高准入门槛,将拥有博士学位作为招聘新任物流专业教师的基本条件,从源头上确保物流专业教师队伍的基本素质和质量。第二,高校要对新任物流专业教师进行“补课”,开展心理学、教育学、教学方法、教学能力等方面的培训,使年轻物流专业教师在思想上、政治上、业务上迅速得到提高,尽快适应高校教学的需要。第三,高校要注重发挥老物流专业教师的“传、帮、带”作用,经常组织开展有关教学创新的学术交流活动,提高新任物流专业教师的驾驭课堂的能力,提高新任物流专业教师创造性教学的能力。第四,高校要鼓励和督促青年物流专业教师在职学习进修以取得博士学位,鼓励物流专业教师参加学术会议、各种中短期在职培训和长期的脱产进修,全面提高高校物流专业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和能力素质。
  
  2.4 建设一批“知识+技能”型教育职业家
  物流专业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传授知识,具有扎实深厚的专业知识是做物流专业教师的第一条件。因此,高校物流专业教师必须积极开展科学研究,掌握所教学科的前沿知识,在此基础上适时地把前沿知识教给学生,利用多学科交会的特点,发现新现象,提出新思路,进行新研究,开阔学生的视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当前的高等教育正经历一个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从继承性教育向创新性教育的转变过程,在这一转变过程中,仅有渊博的知识、顶尖的科研是不够的,高校物流专业教师还必须具备现代教学意识和现代教学能力,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自己教学目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关注意识,对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提出质疑,不断追求变革,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不断改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认为,当前加强高校物流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其方向应该是建设一批“知识+技能”型教育职业家。这里所谓的教育职业家既非传统意义上的“教书匠”,也不是单纯的“学者”、“科学家”,而应当是集专业研究和教学研究于一身的现代物流专业教师。一方面专于科学研究,不断将最新科学成果引入课堂,启迪学生的思维;一方面专于教学研究,能够在教学过程中,自觉反思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切实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不断增强教育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