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3世纪末,地中海世界爆发了一系列大小战争。“战略之父”汉尼拔率领大军翻过阿尔卑斯山进攻意大利,罗马与迦太基之间长达16年的第二次布匿战争遽然爆发;马其顿、亚加亚同盟和埃托利亚同盟之间展开希腊人的争霸战争,塞琉古与埃及则在亚细亚半岛大动干戈。一时间,地中海世界战火纷飞,烽烟四起。战争的结果令当时的希腊化世界惊讶不已:罗马胜利结束了第二次布匿战争之后,兵锋直指东方。尘埃落定之后,罗马这个勃兴于台伯河边的意大利半岛国家,缔造出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囊括地中海的史无前例的大帝国。
这一古代史上的空前奇迹曾引起古今无数学者的好奇与探究,而伟大的史学家波利比乌斯以当事人与见证者的身份首开先河。他那部历史巨著《通史》洋洋洒洒40卷,详细记录了公元前220年至前168年间地中海世界发生的战争,并以高屋建瓴的战略视野分析这些几乎在同一时间发生的、又看似互不相干的征战,向人们道出了罗马胜出的奥秘。
波利比乌斯所生活的年代是一个充满动荡的时代。公元前208年,他出生于希腊阿卡迪亚的麦加罗波利斯城一个富裕乡绅之家。当时希腊化世界的主要政治势力有马其顿、塞琉古和托勒密埃及三大王国,还有希腊半岛上的两个主要城邦联盟——亚加亚同盟和埃托利亚同盟。波利比乌斯早年起就积极参与希腊的政治生活。这时罗马在希腊化世界的影响日渐强大,发展到足以与马其顿等强国抗衡的程度。许多反马其顿的希腊城邦将罗马视为救星,唯罗马马首是瞻。波利比乌斯与其父亲极力主张维护自由,独立行动,而非一味听从罗马人的指令。但他们也看到罗马在地中海世界的主宰地位势不可挡,不得不顺应这一趋势。公元前168年,罗马在皮德纳战役中战胜马其顿王国之后,索取1000名希腊贵族人质去罗马受审,波利比乌斯也在其中。这些希腊贵族始终没有受到审判,却也未获准离开意大利。许多人在异国他乡度过了痛苦的余生,最终回到希腊的不足300人。
与其他希腊人质相比,波利比乌斯可谓幸运无比。他在罗马结识了埃米利乌斯·西庇阿,也就是那位日后在第三次布匿战争中一举摧毁迦太基城的罗马将领。两人互借书籍,这便是他们那段忘年之交的开始。波利比乌斯才华横溢,得到西庇阿父亲鲍鲁斯的赏识。当他的同胞们被监禁于意大利各城市之时,他被鲍鲁斯将军聘为家教,成为埃米利乌斯的良师益友。波利比乌斯与这位年轻的罗马贵族建立了深厚的私人友情,“彼此间情同父子”,并通过他进入罗马上层社会,与罗马政坛上的显赫人物有了频繁交往。波利比乌斯充分利用这一机会,对罗马的历史、宪政、军事制度和风俗传统全面接触和探究,为他日后写下《通史》巨作奠定了基础。
在滞留罗马期间,他仔细观察了罗马人的个人和公共生活以及他们的民族特性,并积极参与他们的社交活动。公元前151年,他随西庇阿出征西班牙,然后又到达非洲,并见过努米底亚国王马西尼撒。随后,他不辞辛劳地沿着汉尼拔当年的行军路线翻越阿尔卑斯山回到意大利,沿途丈量计算汉尼拔的行军路线,这一切在他自己的作品中均有所记载。公元前149年,第三次布匿战争爆发。他随西庇阿出征迦太基,在非洲沿岸乘船考察探险,并为具体的攻城计划出谋划策。公元前146年,当陷落的迦太基城在熊熊大火中化为灰烬的那一刻,波利比乌斯就站在西庇阿的身旁,记下了西庇阿对迦太基毁灭的慨叹。
就在同一年,希腊爆发了反抗罗马的武装起义,罗马一怒之下摧毁了科林斯。正在迦太基的波利比乌斯闻讯后迅速返回希腊,尽可能寻求有利于同胞的解决办法,并使一些希腊艺术珍品免受遭到毁坏或被搬运出境的厄运,赢得了希腊人的感激。希腊人视其为恩人。麦加罗波利斯、曼提尼亚、特吉亚、奥林匹亚等希腊城市都有他的雕像。此后,他继续周游地中海世界,曾访问过埃及的亚历山大、小亚细亚的萨迪斯以及爱琴海上的罗德岛等地,直到82岁高龄时方意外坠马去世。
罗马在半个世纪中的遽然勃兴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在当时的希腊世界引起巨大震动。直至公元前3世纪后期,许多希腊人还将罗马人称为“野蛮人”,而罗马则对那些历史悠久的希腊城邦满怀敬仰,对古老的希腊文明顶礼膜拜。那些具有优越感、自恃高傲的希腊人直至被彻底征服后仍不理解命运为何如此青睐原先并不起眼的罗马人,而他们自己却不得不最终屈从于罗马的统治。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波利比乌斯写下了这部卷帙浩繁的史书,目的就是向世人解释罗马在短短的时间里一举称霸地中海的奥秘所在,揭示罗马必胜这一命运的大趋势。在《通史》开卷的引言部分,他道明了自己的写作动机:
“我敢肯定,没有什么人会如此狭隘、冷漠,以至于不想了解,罗马人究竟是以何种手段、在什么样的政府制度下,在不到53年的时间里,成功地将世界上几乎所有人类居住的地方置于自己的统治下。这在人类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罗马何以在半个世纪的时间内一统天下,成为地中海世界的霸主,波利比乌斯将此解释为命运的安排。他声言:“正如命运之神几乎掌管世间万物,使它们朝着同一方向、同一目标发展一样,史学家的使命就是让读者们以同一视角来观察她完成这一总体规划的过程。”许多史学家认为他在揭示事物的因果关系方面持一种宿命论的观点。然而,波利比乌斯虽将许多事物的前因后果归结于命运安排,但他本人是否真的一味相信命运呢?他在《通史》的第六卷中,专门对罗马的政体、军事制度和传统习俗作了详细的描述和评论,并将罗马人与其他民族——主要是与迦太基和希腊——做了对比。波利比乌斯谙熟希腊的各种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