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2007年全世界共有86名记者殉职,是1994年卢旺达种族屠杀以来记者遇害人数最多的一年。大批记者的遇害,这是一场人道主义悲剧。另外,它也使我们看到,尽管当前世界上各种媒体林林总总,也有“狗仔队”等等制造各种噱头,以吸引人们的眼球,但也还有一些有良知的记者,为了追求新闻的真实性,甘愿生活在人类制造的暴力阴影之下。以下就是西方3位著名记者的例子。
一、凯文·卡特与苏丹女孩
1994年,南非“自由记者”凯文·卡特拍摄了一幅名叫《饥饿的女孩》的震撼性照片,画面上是一个苏丹小女孩因疾病和饥饿而命在旦夕时,旁边即刻就有一只秃鹫虎视眈眈盯着小孩,秃鹫在耐心等待小孩的生命终结。这一照片因其现实性意义而获得了美国新闻界最高奖——普利策新闻奖。但是作者凯文·卡特却受到了人们的指责:这位记者为什么不丢下相机而给那个快饿死的小女孩一壶水、一块面包?为什么不从死神的镰刀与秃鹫的喙爪之下拯救那个苦命的孩子……
事实上,凯文·卡特本人几乎从一开始便处于冲突的痛苦之中。他在抢拍完之后,实在不愿再看那个极端对立、极其冷酷的场面。于是,他把秃鹰轰走。过了一段时间,他看到,那个小女孩用尽所有力气爬起来,重新艰难地向救济中心挪动……望着小女孩的身影,凯文·卡特内心充满了矛盾、愧疚和痛苦。他在一棵树旁坐了下来,一边抽着烟,一边泪流满面。后来,他曾对人说:“当我把镜头对准这一切时,我心里在说‘上帝啊!’可我必须先工作。如果我不能照常工作的话,我就不该来这里。” 正是因为无法忍受外界公众与自己内心的道德困惑和越来越大的精神压力,凯文·卡特在获得大奖仅3个月后即走上了不归之路。
凯文·卡特之死是记者追求“好的”的新闻、“精彩的”的镜头,与社会公德之间尖锐冲突的结果。当一名记者面对一场危难或紧急情况的时候,是该冲上去忠实纪录眼前的场景、履行一个做记者的职责,还是忘掉记者的身份,首先做一个普通公民去干涉事件的发生呢?面对这种两难的境地,记者的职业道德和人性道德哪一个更重要?这是一个让人难以回答的问题。而作为一名有良知的记者,凯文·卡特目睹了太多的苦难,他内心痛苦却无力改变,获得荣誉却备受责难,于是他的良知受到了空前的折磨,最终选择了永久的超脱。可以说,凯文·卡特的死,不仅是他个人的悲剧,无疑也是我们整个人类社会的悲剧。
二、朱迪思·米勒与“特工门”事件
朱迪思·米勒是《纽约时报》的一名著名记者, 2002年曾因参与报道全球恐怖主义活动获得普利策新闻奖。2005年7月,在对一名美国中央情报局特工瓦莱丽·普拉梅的身份泄漏事件——“特工门”事件的调查中,因拒绝透露她的消息来源,被美国法院以“藐视法庭罪”判处入狱。
美国法院对这位尽其职责并恪守基本职业道德准则记者的这一裁决,激怒了世界各地的媒体组织和提倡媒体自由的人士。美国新闻界称这一判决是美国新闻自由史上最黑暗的一天,是对正义的歪曲。世界舆论界普遍认为,美国联邦法院的做法破坏了新闻记者保护新闻来源隐私的权利。美国自由记者委员会的领导人戴格里希说,这个案子给别的国家做了一个坏榜样。
从西方自由主义新闻理论来看,新闻事业是一个社会的公器,是“社会这艘巨轮上的瞭望哨”,天然赋有监督政府的“第四权力”的责任。对于涉及政府不愿公开、但又牵涉到公民自由权利的内部事务,记者有时必须要借助“深喉”——来自政府内部的匿名消息源。与此相对应,媒体也应该履行保护“深喉”的责任。但对于记者而言,保护消息源和可能的司法压力,往往使他们被迫进入两难选择。面临个人利益与职业操守相冲突的情况下,美国有职业荣誉感的记者往往选择后者。这一次,米勒作了同样选择。正如米勒在法庭上直言:“如果新闻记者不能保守秘密,不能获取信任,那么就无法履行职责,新闻自由也无从谈起。”为此,朱迪思·米勒做出了牺牲个人的决定。她的行为也得到了世界新闻界和民众的理解和支持。
三、彼得·阿内特的两次被“炒鱿鱼”
彼得·阿内特是美国家喻户晓的电视记者,也是世界闻名的战地记者。当了50年战地记者的彼得·阿奈特,历经越南战争、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等,采访过萨达姆、本·拉登等人物。在美联社工作期间,彼得·阿内特由于出色报道了越南战争而获得普利策奖,后来他为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所作的海湾战争报道更是奠定了其著名记者的地位。但由于坚持真实报道新闻,却屡遭解雇。
彼得·阿内特先后有两次被“炒鱿鱼”的经历。第一次是在1998年,阿内特在CNN节目中揭发美军曾于1970年在老挝一个村庄施用沙林毒气杀死美军叛变者。节目播出后,遭到美国政府的强烈反对。CNN就因此将两名节目制作人炒了鱿鱼,并撤回了这一报道。阿内特随即被迫离开了CNN。第二次是在2003年伊拉克战争期间,阿内特被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解聘,理由是他接受了伊拉克国家电视台的采访,并在采访中没有同美国政府保持一致,而是称美国的伊拉克军事计划已“失败”。 这是他5年内第二次因“实话实说”而丢掉饭碗。作为一向标榜“维护人权”、“新闻自由”的美国就因为一位资深的世界名记,说了几句无关紧要并不妨碍大局的话,即成为解雇除名的理由,实在是对其一贯宣传的美国“新闻自由”以莫大嘲讽。
西方传媒素来宣称是独立于政府、立法、司法部门的“第四权力”,是“无冕之王”。但是,在战争时期,西方国家为了维护其所谓的战争合法性和国家利益,强调国家利益高于一切,采取恐吓媒体的手段,对任何违反政府制定的战时政策的个人或机构进行“修理”或“封杀”。在强大的社会控制和商业压力下,西方媒体为了维护其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空间,选择了“沉默”,选择了驯从。于是,“新闻自由”让位于“爱国主义”,受众的知情权、新闻专业主义也成了国家利益和媒体自身利益的牺牲品。美国资深记者彼得·阿内特被NBC(美国全国广播公司)解雇这一事件,说明了传媒记者在说真话、报道真实情况要付出沉重的代价。
在西方作为一名新闻媒体成员,当新闻自由与自己的“国家利益”相冲突时,是选择沉默、同流合污,还是选择真理、正义,确实对每一个记者都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彼得·阿内特无愧于一名坚持新闻真实的记者。尽管屡遭迫害,但他仍然相信“做一个记者,首先要忠于揭露事实,这个真相必须高于效忠国家机构。”他说“首先他是个记者,其次才是美国人。” 记者的天职就是勇敢的报道真实的新闻。“新闻报道就像飞向太阳,飞得越近,你就感到越热,再往近飞,你就会被灼伤。如果怕热不飞了,那么,你就无法接近事情的真相。”这样一个坚持真理、正义,不畏强暴的记者,不禁令人肃然起敬。
美国著名战地记者罗伯特·卡帕说过一句名言:“如果你的照片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还靠得不够近”。为了将最真实的新闻事件呈现给观众和读者,正是这些有良知的记者,他们不顾个人安危,奔波于世界最危险的地方。可以说,正是世界上有了这样一批人,才使我们既看到了世界黑暗的一面,也使我们看到了人类的希望。无疑,他们就是当代的普罗米修斯,一个希腊神话传说中为人类盗取天火,在黑暗中追求光明,而永远背负人类历史悲剧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