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为更好地深入了解日本民风,我曾以民宿形式住进了一家叫松井博文的普通日本人家里。其间,利用这个难得的机会我幸运地参加了松井长女的婚礼。日本人婚礼在人数上一般掌握在百人左右,又要亲朋好友兼顾,所以能被列入这被邀请的行列中的外国留学生可说是少之又少。
由于专业原因,日本年轻人从结识到步入婚礼殿堂的全过程,我之前只是通过书籍、视听材料,最间接的办法也就是通过与日方的交流来了解、想象一些情节,但此次实际感受后的一些细节,使我觉得百闻不如一见,这些文化差异反而更吸引我。
被邀请参加人员,会在婚礼举办的一个月前收到可回复的邀请函,上面已付邮资,你只需在“出席”和“欠席”上画个圆圈寄回就可以。出席者还要在安排的几个备选停车点做标记,当天大型接送客车将经过这几个乘车点。
这天的婚礼安排在初春的某周六。上午9点我从所住的松井家出发。9点半、10点,客车准时地途经两个乘车点。有趣的是,40人乘员的车内尽管满员却始终极安静,个别相识者也只是压低了声音在那偶尔交谈,其他人或凝视窗外赏景,或闭目养神。最前排有男女双方各出的一名亲属在车上进行组织、寒暄。他俩每隔10~15分钟发小食品,一会儿一个香蕉,一会儿一块包装精致的糖果,而从不将人们相互作介绍,这让我大觉是正赴某地的观光旅游团。事后得知,人们必须在婚礼上经正式介绍后才有交流,并且这是重要礼仪。
婚礼举办地安排在日本著名的旅游胜地轻井泽。那里景色宜人,空气清鲜,环境优雅。11点到达并在庭院稍事休息后,一个甜美的广播通知人们去“受付”(接受礼金处)表心意。在一张精美的长桌前,男方亲友在左,女方亲友在右地排成两队,人们依次递上礼金,签名,然后郑重地鞠躬并用日语恭贺。礼金只分两档:一万日元和两万日元,要装入专用的红色信封里。这在有关礼仪的书籍上都有详细介绍。20岁以上的大学生或低收入的年轻人是一万,其他人为两万。我属于后者,也按规则办事。无论关系如何,个人地位如何,所有人都需遵守,不得逾矩。这约占日本普通工薪阶层实际月收入的二十分之一,不算小数目。据说这也是鲜有邀请留学生的重要原因,以免给他们生活造成不便。
礼金呈递后是亲属合影。亲属需要按辈份年龄分列在男女双方父母、介绍人夫妇的两侧,然后从女方第一人开始,与男方的第一人交替地进行简短的自我介绍,内容有个人姓名、亲属关系、在现在工作的公司中的主要工作。这时,好友可在二、三十米之外观看。
合影后在为婚礼专用的教堂里,男女双方进行爱情宣誓、交换戒指等,这与书籍杂志上通常所介绍的情形近似。
下午1点左右人们终于在写有自己名牌的椅子上就坐了。这时椅子上都有一份内装礼品的提袋。提袋外形完全一样,但礼品内容是按礼金多少而区别开来的。这就意味着,除特殊情况外,婚礼之后新婚夫妇不再专程拜访。座位的安排上有一处大不相同,即男女双方的直系亲属被安排在最后一排的桌子,而且双方分列于两侧最远的位置,虽都彬彬有礼但鲜有交流。据说这是为了不慢待其他亲朋好友,直系亲属将在新婚夫妇蜜月旅行完成后专门再安排一次。婚礼上主要照顾其他亲友,以免失礼。
婚礼由男女双方介绍人夫妇来主持。双方直系亲属分列新婚夫妇两侧。顺序是:新婚夫妇双方公司的主要负责人的致辞和对他们的工作介绍与赞誉;由介绍人向所有来宾介绍双方家庭成员,特别是工作单位。这时感到日本人择偶中为何注重门当户对。介绍人介绍双方相识、相恋的简况;新婚夫妇分别向来宾致谢辞、喝交杯酒,然后俩人同握一把刀切开婚礼蛋糕。此时大家热烈鼓掌,并在一位“音頭”(专事祝酒词的年长者)的带领下,全场举杯祝福并象征性地干杯。喝的是葡萄酒。每张圆桌中间摆放着表示喜庆的鲜花,每人面前是精美的各种餐具。酒、菜由服务男生一次次地提供,量都不大,而且还要频频换餐具,气氛热闹,但吃喝“内容”是我所见婚礼中最少的。绝对少于一顿正餐的量。事后新娘特别告诉我,每人标准是一万日元,她说很贵,我感觉更贵。因为以我在国内的经验,这也就是二十块钱之内的标准。桌上的交流也少,人们基本都在看台上表演的小节目。节目有新郎组织几个校友唱的校歌、诗朗诵、客人的即席才艺表演、宣读未亲自参加的好友的贺电贺信、猜谜语,谜语猜中者可获不同档次的礼品。新郎因为在报社工作,当现场气氛进入高潮时就很有特色地当场向客人们发这次婚礼报道的“号外”。内容很像是一场联欢会。
5点的时候,新娘父亲代表双方父母致谢辞,客人代表致答词后,婚礼宣布结束。然后,新婚夫妇、双方父母在宴会厅入口处向每位出席者鞠躬致谢、告别。
晚上7点多,当我平静地回到松井家后,觉得是参加了次轻松的一日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