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社会的“隐士”:阿米什人

2008-12-29 00:00:00赵丽杰
世界文化 2008年6期


  在美国这个世界上最发达、最现代的国度里,生活着一个特殊的族群:他们都以自然原始的方式生活着,他们摈弃使用任何现代的家用电器,甚至不用电照明,这就是阿米什族群。驱车前往爱荷华城外的阿米什人聚居区,你常常会遇到阿米什人一家其乐融融地乘坐黑色的敞篷马车,行驶在高低起伏的山路上,山路两旁是绿油油的庄稼,旁边地里有人用木犁耕地;远处山坡上有悠闲的牛羊在慢慢吃草—— 一幅美妙的田园风光。
  阿米什人最早生活在瑞士和德国一带,他们属于基督教中一个非常虔诚的派别——“再洗礼派门诺会”。他们严格遵照《圣经》中的规定来生活,时时刻刻都以基督徒的标准来要求自己。“阿米什”得名于门诺派领袖雅各布·阿曼。当年他发现瑞士门诺派正在逐渐背离最初的教义,于是着手改革,坚持严格执行各种清规戒律。在1693年,阿米什派正式分立,被视为严守教义的信徒,此后,因为坚持自己的信仰而遭到欧洲各国君主的残酷迫害。为了获得宗教信仰自由,1720年前后,一部分阿米什人不惜越过千山万水,迁徙到北美。他们首先在宾夕法尼亚州东部安家落户,继而扩展到俄亥俄州、印第安纳州、爱荷华州、堪萨斯州等地,如今已经繁衍生息了好几代。现在,阿米什人在欧洲已经绝迹,而在美国,除了爱荷华这个最大的聚居区之外,在另外19个州中约有两百多个居住点。其中约有80%的阿米什人集中在宾夕法尼亚、俄亥俄和印第安纳三个州。加拿大安大略省也有阿米什人的聚居区。
  阿米什人的生活时刻接受教义的指引。阿米什人禁止离婚、服用避孕药、堕胎以及一切有色情和暴力色彩的娱乐活动。通常一个家庭有5个以上的子女,有的家庭甚至超过了20个。教堂是按照17~18世纪时的原样复制的,这里面最多可以容纳一百多人做礼拜活动。阿米什族群崇尚“互助、友爱”,他们没有现代的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体制,但是,一旦有族人生病,全体阿米什居民会捐款帮助他渡过难关。阿米什人一直实施“自我教育”的模式,认为知识太多反而阻碍了灵性的成长,因此他们不接受美国政府颁布的义务教育法令。阿米什人的教育以启迪心智、坚定信仰为宗旨,不注重实用技能的传授,也不颁发外界承认的文凭。他们的孩子不上公立学校,而是在自己的传统学校中,接受自己的老师的教育,教学内容以《圣经》为核心。阿米什的子女基本不上大学,在社区学校里学习8年,能学会看书看报,写信等便不再继续念书。男孩开始跟随父兄干农活、学木工手艺,女孩则向母亲或姐姐学习编织和家务活。
  阿米什教徒是环保主义者,他们过着自给自足、比较自然状态的生活,摈弃使用任何现代的家用电器,甚至不用电照明。总之一切与现代技术有关的,他们都不接受。阿米什教徒着装非常简单朴素,男女老少的衣服都是单色的,以黑、白、蓝、棕为主,出门要戴帽子。阿米什成年男子头戴宽边帽,身着手工缝制的衣服;他们的下巴都蓄着胡子,但唇上却不留胡须。成年女子头戴一种白色布质无边软帽,穿着长长的素色布衣、黑色的鞋。孩子的衣着也没有五颜六色的色彩,和大人的装束别无二致。
  阿米什人家家户户都有马车,马车是他们唯一的交通工具,因此人们常常称之为“马车上的民族”。在收获的季节里,人们经常可以在公路上看到阿米什农民带着年少的儿子赶着两匹或四匹马的马车运送庄稼。由于不使用农药、化肥,保持18~19世纪的耕作方式,阿米什无污染的食品虽不以出卖盈利为目的,但还是有很高的声誉。近几年,研究肥胖糖尿病的人对这一族群发生了兴趣:阿米什人肥胖和超重的发生率比一般美国人低一半左右,每天的体力劳动的时间和强度是一般美国人的十几倍甚至几十倍,即使是肥胖的阿米什人,他们发展成糖尿病也比一般的肥胖人群低很多。原因很简单,就是得益于健康的食品和体力劳动。
  阿米什人不用轿车而坚持赶马车,并非出于贫穷,而是出于信仰。一百多年来,他们几乎没有改变过自己的信仰和生活方式,这种对美国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影响的抵制能力让世人惊叹。阿米什人对美国意识形态、都市生活以及科技的成功抵制证明了它强大的保持族群意识的能力。阿米什人有一句谚语:“一个人拼命地赶路,反倒会落到后面。”他们不膜拜摩天大楼和自动化机器,不愿意接受现代文明,马车几乎就是他们的一种标志。他们认为“缓慢胜于匆忙”,这是一种与现代人的“时间就是金钱”相对立的人生态度。他们以木工等手艺为生,也要种田、种菜,主要是为了自己和家里的牲畜使用。也有的家庭夏季会到城里卖菜,或者在高速路边设菜亭,过路人会停车买菜,花上1美元就可以买到18枚散养鸡的鸡蛋。
  虽然阿米什人受教义规定的许多行为与美国法律发生过一次次的冲突,但以“自由”为底线、尊重多元文化的美国政府不但给了阿米什人完全的信仰自由,同时还包容了他们拒绝接受现代教育、拒绝服兵役、拒绝纳税。1972年,3个阿米什家庭因为拒绝送15岁的孩子上学而被当地法院判处罚款5美元,此后威斯康辛州最高法院推翻了初审判决,并得到联邦最高法院的肯定,理由是宪法第一修正案的信教自由条款比义务教育具有更高的权威性。可以说,阿米什人是美国公民,却又是极其特殊的美国公民。这也体现了美国社会强大的包容性。
  然而,阿米什人的宗教信仰也经历着严峻现实的考验。19世纪中叶以后,现代文明的影响日益蔓延,阿米什族群内部发生了分歧乃至几次严重的分裂。分裂源于多种现实矛盾。由于土地价格上涨等外部原因,采用18世纪传统耕作方式的农场不足以养家糊口,许多阿米什人的生存出现了危机。于是,一些阿米什乡村接通了12伏特的电力系统,发电机被允许用于特定场合,例如金属焊接、电池充电、驱动牛奶搅拌机等,但无法使用诸如电灯、电吹风、微波炉、电视机等常用电器。另一些阿米什人迫于生计,离开农场到工厂和建筑工地做工,或者依靠在旅游景点出售手工制品来谋生,族群文化逐渐商品化。对于这种与商业文化的碰撞与妥协,阿米什人深感无奈。
  教义规定阿米什人不能与外族人联姻,因此,他们只能近亲通婚,这不免导致了一些遗传疾病。有些疾病十分罕见,甚至危及生命,使不少地区的阿米什儿童死亡率增高。过去,在阿米什人的宗教信仰中,这被看作是“上帝的旨意”,他们不去就医,也不接受美国的医疗保险服务。然而,现实逼迫他们必须采取积极的措施,才能延续整个族群的生命。于是,许多父母转而求助现代医学来治疗自己的孩子。逐渐,阿米什族群对现代医学也并不采取排斥态度,生病也会去现代医院,接受手术等治疗。他们也开始重视跨族通婚,即与族群外的“非阿米什”人结婚。但是,如果青年人选择上大学,那么,他们就必须脱离这个族群。如果他们回家探亲,家人也不再将他看做是自己人,不与其同桌吃饭。如今,许多阿米什乡村允许年满18岁的阿米什子女利用一年的时间走出村庄体验外面的世界,然后自己选择,是否愿意继续做阿米什人。而宗教排他的严酷性在于,一旦选择告别阿米什乡村,就意味着永远无法回来,与自己的父母也将是诀别。
  人们对阿米什人生活褒贬不一:有的人对这种单纯的生活充满遐想,有些人则笑他们愚昧无知,有的人则怀疑在现代文明的压力下,这种以宗教信念为支撑的生活方式还能存在多久……以冷静和批判的态度对待技术理性的现代人,既因现代生活而疲惫,却又无法舍弃既有的物质享受,这使许多人对阿米什人怀着美好的想象和衷心的赞赏。阿米什人的社区成了美国独特的人文景观,而阿米什人则被许多现代人誉为文明社会中的“隐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