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小威今年已经十五岁了,是一家区重点中学初二的学生,他从小就十分听话,懂事。他小的时候不怎么用零花钱,对钱的概念不深。记得在他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学校要组织一批同学与美国学校互换十五天,我问他十五天需要多少钱,他很平静地告诉我,不多,才一万三。当时我们考虑他太小,自控能力不强,就没有让他去。小学五、六年级的时候,他慢慢地开始要零花钱了,不多,一般都是五元、十元的买点学习用具、小人书之类的;自从他上中学就开始大量地向我们要零花钱,今天同学生日,送礼物要五十元;明天手机又要五十元充值;星期天和同学去书店买书,连买书带喝水又要一百元;有一段时间,他又迷上了溜冰,不让他去吧,又没有什么正当的理由,想想孩子在学校读了一周的书,也该锻炼锻炼身体,又花二百元给他办了一张月卡。一个月下来,他的零花钱就花了四、五百元,真是让我们大吃一惊。加上孩子学乐器、学英语、学奥数的费用,再加上全家的日常开销,我们真的成了“月光族”。
如何正确引导孩子用钱,一个月该给孩子多少零花钱,这个棘手的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我们查看了很多有关教育的书,也和同事朋友们交流了经验,最后决定还是采用小学时给小威发工资的老办法解决。不过孩子现在大了,开销也大了,再说物价也涨了,一个月给多少零花钱才合适,我们决定先找小威讨论一次。
既然是工资,就应该有基本工资。顾名思义,基本工资就包括小威在学校的基本开销,如买水、买学习用具等,这些孩子基本都认同。争议最多的是该给多少浮动工资。小威说他们同学的父母一个月都给三、四百元,他提出一个月给二百元就可以了。因为他一个月溜冰就要二百元,还不算坐公交车的费用,还要喝水买零食,买喜欢的CD,这些还不够呢。
这样不行。在他脑子里根本就不知道我们赚钱的辛苦,我必须动动脑筋才行。于是我决定用苦肉计,用我们辛苦赚钱的例子来打动孩子。我故意问他,上次妈妈给你交的英文、奥数补习班的钱是怎么来的?孩子漫不经心地回答:“你们老板发的奖金。”“那你知不知道老板为什么发给妈妈奖金呢?”孩子不耐烦地说:“我怎么知道?”我赶紧跟孩子解释道,“是妈妈去见客户吃了三次闭门羹,说了一箩筐好话,跑了一个月才把广告拉回来,你说容易吗?”孩子有点被打动了。我赶紧趁热打铁地说,“上次你爸爸单位GSP达标,你爸爸是负责人之一,连续加班两个晚上,到凌晨二点多才回家,第二天一大早又去了,你说爸爸挣钱容易吗?”
这一招还真管用,孩子由衷地说:“想不到爸爸、妈妈挣钱这么辛苦,平时看你们大包小包地往家里拎东西,我要钱也从不回绝,当然就想尽情享受了。”我坦诚地对孩子说:“正因为我们在外面挣钱辛苦,所以才不愿把苦带回家。你应该理解我们为什么不愿多给你零花钱了吧?当然,没有钱是不行的,大手大脚花钱更是不行的。”我的话把孩子逗得哈哈大笑,最后以一个月五十元浮动工资成交。
当然,他的成绩一直保持在班级前十名,年级前一百名,也可适当发点奖金。最后我们夫妇当了一回老板,草拟了一份合同。合同规定,孩子领了工资后一切费用自理,家长不再单独给零花钱。孩子每周必须帮家里洗两次碗。学习期间不得迟到早退,否则,基本工资不保,合同有效期至孩子十八岁,双方签字成交。
这就是我和儿子较真零花钱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