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岁少女放飞爱的梦想

2008-12-29 00:00:00
中华家教 2008年6期


  2007年10月31日,北京明慧茶院举办了一场火爆非凡的慈善拍卖会。在这次拍卖会上,有几幅作品引起了众人的关注,这些被著名美术评论家齐建秋先生评论为“纯真、纯情、真实,让人的想象力无限延伸,既平白直叙又回味无穷”的水彩作品,尽管手法尚显稚嫩,但想象力丰富,人物造型独特,画面饶有情趣。最后,5幅作品共拍出了人民币两万八千余元。水彩画的创作者—— 一位年仅16岁的华裔少女胡奈丽,当场将拍卖款捐赠给北京市希望书库基金会。与此同时,“一个孩子帮助一万个孩子”活动启动仪式正式拉开序幕,胡奈丽宣布将在一年半内创作500幅作品、筹集百万人民币捐赠希望书库,为中国贫困地区的中小学建设“图书角”,帮助至少一万名贫困儿童通过知识改变命运。
  
  复合教育下健康成长
  
  1991年胡奈丽出生于南美洲秘鲁利马,幼儿时生长在西班牙,1998年7岁的她随父母及弟弟从西班牙移居中国。
  胡奈丽的父亲胡麦克是一名国际体育教育官员,国际复合教育专家,美国AGTA教育机构的创始人。对于“国际复合教育”这一新鲜词语,许多人也许会感到相当陌生。实际上,复合教育本质上就是一种综合教育,它是近10余年来在欧洲兴起的一个新教育理念,即把许多单一的教育方式综合起来,对青少年进行教育。它是以学生为中心,以特技教育为先导,以地域、文化、师资、中西教育方式复合为主要手段的综合素质教育。
  长期担任联合国体育教育及推广官员的胡麦克先生,很早就认识到以体育为先导的国际复合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巨大作用,因此他尤为注重采用国际复合教育的方法培养小女儿胡奈丽。胡麦克认为:体育运动不仅能使孩子骨骼强健,肌肉发达,促进身体健康发育,而且运动还能加速人体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为大脑提供高质量的营养,使头脑更灵活,从而促进孩子智力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良好的体育活动对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将大有帮助。所以,平常胡麦克经常与小奈丽开展亲子体育游戏活动,他根据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把走、跑、跳、钻、爬、平衡等基本动作利用器械设计成不同的游戏,并赋予它一定的游戏的情节,让小奈丽扮演某一角色,从而调动了小奈丽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愉快的游戏中提高各种动作的均衡发展。
  对于中国的儒家经典,胡麦克认为是一种国粹,那些在长期历史实践中形成的优秀价值原则,完全可以转化为时代精神来继承的。为此胡麦克要求小奈丽熟读中国儒家经典,并靠背诵《论语》来加强汉语能力。但有一天,读着那些难懂的词句,小奈丽不干了,她生气地把书扔掉,并闷闷不乐地问爸爸:“为什么非要我读这些难懂的东西?”
  第二天,胡麦克带女儿去看了一场短跑职业比赛。并给女儿讲了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黑人运动员杰西·欧文斯的爱国故事。胡麦克引导女儿说:“欧文斯之所以至今仍受世人尊重,除了他创造出卓越的体育成绩外,更重要的是他有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为民族争光之情。而你作为炎黄子孙,熟悉、继承与弘扬民族文化与民族语言,就是一种爱国精神的体现。你说,是否该认真去学那些经典论著?”
  父亲的这席话,让小奈丽开窍了。从此她每日坚持不懈地朗读《论语》,半年之后一万多字的《论语》竟让她倒背如流了。
  在父亲成功的教育下,小奈丽深受中外多元文化的熏陶,成了一个非常自信、独立的好学的人。
  
  这样的三好学生我不喜欢
  
  1998年,胡奈丽随父母移居到了中国,进入了北京国际学校学习。北京国际学校采用的是全英语授课方式,这对仅会说西班牙语和汉语的胡奈丽来说又是一个新挑战!“困难不会持续不断,你要耐心忍受,或是鼓起勇气把它驱走。”胡奈丽把罗曼罗兰的这句名言写在了自己的日记本上,作为她攻克英语的精神动力。结果四个月后她由初上课时像是在听“天书”的学生,变成了一个英语通。后来,胡奈丽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北京外国语学院附中。胡奈丽的妈妈是个广州人,在日常生活中常教女儿说粤语,久而久之胡奈丽也能说出一口流畅的粤语。
  进入北外院附中学习后不久,胡奈丽良好的舞蹈、绘画潜能便体现出来了,她是学校舞蹈队的主力队员,参加过全市中学生舞蹈大赛并夺取了好名次。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少儿科幻画比赛中,她的画又摘取金奖,此外她创作的一系列舞蹈作品和绘画作品,也相继在国内外获奖。这时,胡奈丽又迷恋上了打高尔夫球,学习之余常常在绿茵场上挥杆击球。
  由于学习成绩优秀,一年半后,胡奈丽HEPFcNNh4+Bz8LXWAi7XKmphpzStmwHsbDztLURvkWg=成为北京外国语学院附中500个学生中仅有的三个三好学生之一。但是对于这个荣誉,胡奈丽却不喜欢!她认为:自己有绘画和跳舞特长,且酷爱打高尔夫球,但是评三好学生的时候并没有提到这些东西,只是仅仅列举自己的学习成绩,所以感觉到这个三好生的称号并没有令自己感到骄傲与兴奋的地方。
  于是,胡奈丽做出了她人生的第一次重大选择:只身远赴美国学打高尔夫球,用这个特长来帮助自己将来申请美国一流的大学。从专业行家的角度看,10来岁的她才开始学习打高尔夫球,起步显然是晚了。但在美国著名高尔夫职业学院学习期间,胡奈丽却以自己特有的灵性和坚持,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就使自己的技术达到了专业运动员的水平。如今,已上高中学习的胡奈丽,把自己的大学目标定在了美国著名的威斯立安女子学院,该校就是宋庆龄姊妹当年就读的学院。
  
  如果我有一桶水,我会为贫困的同龄人寻找一条河
  
  胡奈丽在中国学习期间,充满爱心的她十分关注贫困山区儿童读书难的问题,她常常买些新书捐送给山里的同龄人。而让她决心投身公益慈善事业的则是源于一次哈佛之行。
  在美国学习期间,一次,胡奈丽和来看望自己的父亲一起参观了哈佛大学。在一家医院里,当胡奈丽看到众多哈佛学子,志愿去照顾那些奄奄一息的艾滋病病人,还有那些没有亲属的临终病人,胡奈丽感到特别震撼,也特别感动。她也想马上加入志愿者行列,像大哥哥、大姐姐一样帮助别人,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然而除了积极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外,究竟怎么才能更好地帮助更多的人呢?胡奈丽一时也没有更好的主意。直到不久之后,一位著名美术评论家在看了她的画后,由衷地说出的一些赞美之语点醒了她。
  2007年8月,由胡奈丽创作的描绘自己热爱的高尔夫球和网球运动生活的水彩画作品,在韦弦国际中国校区展览。前来观看的著名美术评论家齐建秋先生,在看到这些水彩画的时候显得非常兴奋,连声赞美。听了齐伯伯的评价,胡奈丽感到十分兴奋!突然胡奈丽脑海一转,能不能把这些作品通过拍卖的方式卖出去,用卖画的钱帮助别人呢?
  这一大胆的想法虽然很不错,但要实施起来却不容易。因为拍卖一个16岁学生的作品,其所得用于公益事业,这样的事情在中国几乎还没有过,能实现吗?当胡奈丽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父亲时,立即得到父亲的鼓励和肯定。在齐建秋的热心帮助下,此事筹办工作极为顺利,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北京九三王选关怀基金会、北京詹天佑土木工程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等部门的领导得知这件事情,也深为胡奈丽的爱心所打动,极力促成使之尽快落实。
  2007年10月31日上午10时,这场名为“大爱无疆,水彩传情”的慈善拍卖会终于在北京明慧茶院举行了。拍卖现场上响起了这位16岁华裔少女清脆而激动的声音:“如果我有一桶水,我会为贫困的同龄人寻找一条河!我希望这次,还有将来捐建的希望书库,能帮助贫困地区的同龄人找到他们的河,让他们和我一样,享受学习带来的乐趣,享受快乐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