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儿子哈里是一个胆小怯懦的孩子,打棒球是他最害怕的体育运动。他是每一位教练的梦魇,因为他既没有打棒球的天赋,也没有打棒球的体能。他身材瘦小,在棒球队里很难安排到合适的位置。每次轮到他击球,他都扫一眼投球手,将球棒斜靠在自己的肩膀上,闭上眼睛,静等对方投完三球,然后像完成了任务似的,拖着球棒慢吞吞地走回球员休息处。但是,他又是每一位教练都喜爱的孩子,因为每次训练,他都去得早,走得晚,对训练充满了热情。所有的教练都拿他没有办法。
每次学校组织棒球比赛,他都会邀请我去看,但在轮到他击球的时候,他一次都没有睁开过眼睛,也没有挥过球棒。
再过两星期,学校又要组织棒球比赛了。他的教练打来电话,委婉地表示希望我们允许哈里不参加比赛。
作为孩子的家长,听到自己的孩子被人拒绝时,心里当然不是滋味,但是,接着我就进行了深刻的反省。我恳求教练再给哈里一次机会,如果他在这次比赛中还不能挥棒击球,我就劝说哈里退出球队。
我开始花时间在自家后院里对哈里进行训练。我劝他在击球的时候将眼睛睁开。他努力尝试了,但没有成功。战胜恐惧的习惯是很困难的。他无奈地冲我摇了摇头,表示宁愿退出球队,也不愿挥棒击球。他说他一看到球飞过来,就胆战心惊,不得不闭上眼睛。这让我大受打击。
思考了一天,我又将哈里叫到后院,对他说:“在我们的一生中,或多或少都会遇到困难。没有哪个人的一生是一帆风顺的。即使有,这样的人生也没有什么乐趣。战胜困难虽然辛苦,但其本身也是一种乐趣。如果遇到困难就退出,人生还有什么意义?”他低头看着自己的脚,既不出言反驳,也不表示赞同。于是,我拿起球棒,塞到他手里,命令他挥棒击球。我将球扔给他,但他闭上了眼睛,球从他身边飞了过去。我只好让他自己在院子里练习。我看他投球、挥棒佯装击球,姿势蛮标准,但不知道实战起来会不会又像以前一样看到球飞过来根本不敢挥棒击球。
第二天,我从阁楼里找出我以前用过的球棒,对他说:“哈里,这是一支魔棒,是我小时候用的,它帮助我赢得了许多场比赛,让我在同学们中间出尽了风头。现在,我将它送给你,你可不能给它抹黑啊。”他惊讶地看着我。我继续说道:“这只球棒的魔力在于,只要你挥棒,它就能自动击到球。”说完,我将球棒递给他,哈里默默地接过球棒,点了点头,表示愿意试一试。
几天后,哈里邀请我去学校观看他的比赛。对方球队的实力很强,在上次的比赛中,他们以22比1的绝对优势战胜了哈里队。那么,这一次,哈里队获胜的概率有多大呢?我不得而知。
在第一局的比赛中,哈里队输了。看台上,父母们都在为自己的孩子呐喊助威,我也在其中。
在哈里第一次击球的时候,我注意到他并没有用我给他的球棒。虽然失望,我还是继续为他鼓劲。
在接下来的比赛中,哈里队时不时地得分,始终没有落后对方球队多少分。到最后,哈里队只落后3分了。又经过一番角逐,最后轮到哈里击球。而这次击球,将是哈里队胜出的最后机会。我看到教练走到哈里身边,对他说了几句话,大概是在嘱咐他注意一些要点。我注意到哈里在进场前犹豫了一下,返身放下手中的球棒,拿起了我送给他的球棒。
在击第一球的时候,哈里还是没有挥棒,但他也没有闭上眼睛。我朝他喊道:“加油,儿子。”说着,我还握紧了拳头,做了个用力挥舞的手势,鼓励他挥棒。他微笑地转头朝我看过来,然后,他收回目光,看着对方投球手,摆了个笨拙地击球姿势,等待着。这一次,他不仅没有闭上眼睛,而且,他挥起了球棒。虽然没有击中,但这是哈里生平第一次真正挥棒击球。我很高兴,比赛输赢算得了什么呢?至少,哈里已经战胜自己的怯懦了。
但是对方球队的队员们显然没有这么想,他们放松了警惕,队员们有的趴在草地上,有的在赶身边飞过去的蝴蝶,有的咧嘴笑着,站得近的还在讨论比赛胜利后去吃双筒冰淇淋。他们完全以为第三球投完,比赛就可以以己方获胜的结果宣告结束了。
对方教练甚至向他的投球手喊道:“将球从他身边直接扔过去,别浪费时间了!”
对方投球手果然扔了一个直直的快球,哈里挥起球棒。魔法显灵了,魔棒像长了眼睛似的朝飞来的球来了个迎头痛击。
对方球队显然没有料到哈里能够击到球,他们顿时乱了阵脚。
看台上、球员休息处和各垒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我也高声欢呼。哈里飞快地向第一垒跑去。经过又一番短暂的角逐,比赛终以哈里队获胜宣告结束。
哈里的队友们将哈里抬起来,一边走一边有节奏地唱着:“哈里,哈里,哈里!”
我看到教练跑到队员们面前,拥抱他们。教练冲哈里高声喊道:“哈里,好样的!”哈里激动得热泪盈眶。
散场后,哈里朝我跑过来,一边跑一边挥舞着手中的球棒,高声喊道:“爸爸,是你的魔力球棒。”
我笑着,骄傲地回答他:“不,哈里。击球的是你,不是球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