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父亲做家庭教的主角

2008-12-29 00:00:00
中华家教 2008年10期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家庭分工日趋细化,导致家庭教育出现了新的问题——父爱缺失。一个家长问卷调查数据显示:“您家里负责孩子教育的人是‘父亲、母亲、父母共同承担’”其比率分别为15%、60%、25%。值得注意的是,在所调查的家庭中,孩子父亲的学历总体高于孩子母亲,他们在培养儿童兴趣、开发儿童智力方面比孩子的母亲更有优势。
  古话说“子不教,父之过”。其实在过去父亲在家庭教育中也是缺失的。历史上只留下“孟母三迁”“岳母刺字”,并未留下父亲教育的经典。现在也是,学校家长会往往成为“妈妈聚会”(参会的85%是母亲)。
  父亲一旦放弃了家庭教育的阵地,母亲就会用高度的热情去填补。这是一种家庭教育的严重错位与颠倒!甚至出现“严母慈父”的格局,这同样是不恰当的,会使孩子的性格与人格的发展偏离正常的轨道,造成心灵的扭曲与心理的异变,影响他们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的确立等等。许多调查和研究已证实,大多数儿童的心理、情感或行为问题都与父性教育的缺失有关。
  在家庭中,父亲象征着一种雄性力量,具有雄壮、威武、勇敢、进取、独立、果断的个性品质,父亲在家庭教育中比母亲更有计划性、目的性,知识面更广。父亲的这些个性品质与特点,是母亲所无法模仿的,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也是母亲所无法替代的。
  从男性与女性的心理进行分析:父亲和母亲对子女的影响是不同的。男性总体上比女性粗心,他们更多地提供孩子成长的“主干”,母亲的细心则提供了枝叶与养分。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相辅相成的。教育是父母双方的责任。只有粗细结合,孩子这棵“树苗”才会长得主干挺拔,同时又枝繁叶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