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朔州二中的学生李明把刀子捅向其师郝旭东的刹那,他的心灵扭曲也达到了顶点,也终于“释放”了。中考280余分,父亲花了数万元把他弄进了朔州二中;案发后,据说其家人欲花80万元了结此事。我们在怪罪教育体制时,家长又给了孩子什么呢?尽管朔州弑师案是个鲜例,但当把目光聚焦“富家子”这个群体,关照他们的心灵时,我们不禁要发问,家长用金钱铺平的道路真的能让这些孩子到达美好的彼岸吗?钱途能否成就孩子的前途?家长们大概也是喜忧参半吧!
给钱就给了一切么? 林 蔚
据报道,上海12355服务热线在接到的家长求助电话中,问题小孩中的“富家子”所占的比例不小。负责人说:“随着经济生活的发展,当代父母有能力为子女提供较为优质的教育环境和生活环境。但有的时候,优质的环境并没有抚育出优质的结果。”
下面的例子您会觉得奇怪吗?“我给了他最好的一切,现在是能躲着他就躲着。”顾女士一提起14岁的儿子,就眼泪汪汪,后悔不已。忙于事业的顾女士和先生中年得子,对孩子宠爱有加。让他上最好的学校,给他提供最好的物质生活。没想到上初中后,儿子上网成瘾,不仅旷课逃学,而且脾气越发暴躁,在学校、家里都冲突不断。多次争吵无果之后,顾女士因忧虑过度患上了抑郁症,为了减少争吵和烦恼,她现在干脆躲着儿子,借宿在亲友家。
不思进取、不懂感恩、缺乏责任感……顺风顺水长大的这些富家子女被扣上了诸多的“帽子”。而另一方面,这些被认为“宠坏了”的孩子,也有一肚子的苦水和委屈要倒:缺乏父母关爱,没有知心朋友,渴望获得认同……
“孩子渴望的是亲情,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在遇到人际交往、学习压力等问题时,特别需要家长的关怀。但部分父母把亲情沟通与给予物质等同,认为给你最好的物质生活就是爱你。结果这样的‘爱’,孩子不接受,父母在付出之后也得不到所期望的回报。”
“很多为人父母者,是高学历高智商的合格金领,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都有所成就,但在‘父母’角色上却往往失职。”金钱不是衡量关爱的指标,构建一个孩子成长的健康环境,远比物质环境来的重要,他们渴望友谊却很少能找到知心朋友。
钱途=前途? 山 水
“我的命运已经很好,为什么还要努力学习改变它?”这是不少富孩子的心声,“知识改变命运”也已经不再为这些孩子所认可。“富不过三代”的魔咒让我们思考:钱途=前途?
问题一:富孩子不知为何读书
在每学期收费超过万元的虎门外国语学校里,上学的孩子都是家底颇丰的富裕孩子,他们大都缺乏学习动力,不知道学习是为了什么。“我时常跟学生们说,要好好读书,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有学生竟然反问我:我的命运已经很好了,为什么还要改变它?”校长郭志坚说,如何唤醒学生的学习原动力,是个迫切需要解决的教育课题。
问题二:富孩子动不动就投诉
李老师在城区某高收费民办学校任教。他苦笑说:“因为我们是民办学校,为了留住生源,比较强调服务意识,可没想到学生们享受服务的意识比我们更强。”在学生们看来,是他们的学费养活了老师,老师就是给他们打工的,老师一管学生,就遭到“反击”:我投诉你两次你就得走人,以后小心点!
问题三:富孩子乐当“二世祖”
张先生自己经营着一家规模不小的企业,他一直为儿子的教育问题忧心忡忡。张先生说,儿子对物质生活要求很高,非名牌不穿,买双鞋也要上千元。而更令张先生生气的是,儿子觉得一切物质享受都是理所应当的。每次张先生要儿子好好读书,儿子总说:“学习有什么用?以后你的还不都是我的?”
问题四:富孩子缺乏独立自主性
富孩子们的弱点普遍较普通青少年多:不懂得宽容和感恩,不知道勤勉与节约,过于自我、散漫和奢侈,对父母、家庭的依赖性更强等。
有人说,富起来的孩子,将来会因富而累,不思进取,不能吃苦,坐吃山空,或当“败家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