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购物袋是环境污染最为明显的标志物,被称之为“20世纪最重要的发叫”和“20世纪最糟糕的文明”。100多年的,比利时籍发明家利奥·贝克兰无意中发明了塑料,这种首创的纯合成塑料——酚醛塑料,很快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风靡全球。它的廉价、清洁、方便和耐用,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做大便利,因而被科技界称为“白色革命”。20多年前,当南方的商店、超市向顾客附送塑料购物袋后,迅速普及到全国各地,成为消费史上的新篇章,不觉中习惯由“节俭性”转向了“消费性”。然而,塑料购物袋在为消费者提供便利的同时,由于过量使用及回收处理不到位等原因,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据专业人士透露,我国每天买菜要用掉1塑料购物袋,其他各种塑料购物袋的用量每天在20亿个以上。北京目前每年废弃23亿个塑料购物袋,产生废旧塑料包装垃圾14万吨,占整个生活垃圾的3%;天津每年的废旧塑料包装垃圾也超过10万吨,进入填埋场的大部分是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簿塑料购物袋,研究表明,不可降解的塑料购物袋自然腐烂需要200年以上,埋掉,占用上地,影响农 作物吸收养分,还会污染地下水;烧掉,会产生有害气体,损害人体健康,“白色革命”导敛了“白色污染”。
“白色污染”是严重的污染源之一。塑料购物袋带来的环保问题日渐深重,这使得塑料购物袋渐渐“失宠”,抑制塑料购物袋俺用的声乐越来越强。据此,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通加要求各地人民政府、部委等应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塑料料购物袋,并将于2008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物袋的偿使用制度,塑料购物袋告别“免费时代”令消费者担心支出的增加,为此,国家发改委表示,目前商场见费为消费者提供塑料购物袋,其费用成本已计入商品价格,所以现在的收费不过是变“隐性收费”为“显性收费”而已。同时,由于超塑料购物袋和普通塑料购物袋的生产工艺基本相同,因此禁止生产超薄塑料购物袋,对现有生产企业不会有多大影响。
塑料购物袋微不足道,但是,关于塑料购物袋的公共政策却不是小政策。环保人士称,塑料购物袋限令出台,与近段时间国际石油价格居高不下和能源紧张有关,每生产1吨塑料,需消耗3吨石油。节约能源是一方面,拿什么来替代塑料购物袋是无法逃避的现实问题。禁止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后,肯定会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一定程度的不便。有人认为,抑制消费只是可供选择的途径之一,根本出路在于尽快找到传统塑料的替代品。然而,环保专家并不提倡“以纸代塑”,虽然纸包装可生物降解,能够重新加入自然界的循环,但在生产和回收再利用过程中,纸制品产生的污染比塑料多好几倍,有悖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塑料包装不但价格便宜,而且具有材料质轻、透明、强度大、防水、防油、耐腐蚀等特性,这些是纸制品所不具备的,于是,就有人认为,塑料购物袋并不是环境污染的罪魁祸首,缺乏良好的回收渠道和有效的垃圾处理方式,是造成“白色污染”的恨本所在,应当在回收处理的环节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不管怎么说,塑料购物袋的有偿使用制度确实是一个非常好的公共政策,是抑制塑料购物袋使用的有效途径。还有人说,只要你是消费者,就难以摆脱塑料购物袋的“纠缠”,因为塑料购物袋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对于我们来说,最为重要的是拒绝“白色污染”的习惯。面对“白色污染”的挑战,任何人都无法置身事外,需要进行一种刻意的或者强制的改变。
环保专家说,假如“白色污染”得不到有效的治理,终有一天,满世界的白色将吞没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使用禁用的超薄塑料购物袋很快就会被看成是不符合社会发展的陋习。在使用商家提供的塑料购物袋成为时尚的那一刻,带兜子提篮子购物的“节俭性”习惯悄然间被弹出了历史舞台,并很快地习惯了“消费性”,其至享受着其中的奢侈。从“节俭性”到“消费性”容易,逆转肯定会遭遇阻力。阻力来自于每个人的内部,甚至会形成一种阻抗的力量,这样,“节俭性”能否重返我们的生活,不单纯取决于理智的力量,更需要来自社会的压力。虽说经济的塺魔力是巨大的,但却不是行为准则的最后“底线”,在道德层面对行为的约束,法律比经济更为有效。也就是说,“法律手段”的力度可以弥补“经济手段”的限度,告别“白色污染”,形成良好的节能意识和环保意识,不仅要有“经济手段”的抑制,更需“法律手段”的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