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立足的创新型城市

2008-12-29 00:00:00李永进
中国报道 2008年3期


  当今世界,知识经济正以迅猛的态势引导国际经济领域发生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变化。一个以知识为基点的全球化竞争时代正在到来。国家和城市间的竞争越来越集中在科技创新能力的竞争,不论一个国家还是一个城市,谁具备相应的科技创新能力,谁就能占据国际竞争的最有利位势,反之,就容易被淘汰出局。创新已成为一个国家和城市经济发展重要的内在动力和决定性因素。
  2006年初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上发表了“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的讲话;为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位势,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上明确将建设创新型国家上升到战略高度,建设创新型城市也由该战略的地方化和具体化成为各城市当前发展的重要航标。2006年5月,北京市委、市政府召开北京市科技大会,学习贯彻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精神,部署实施《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意见》,并明确提出2010年北京率先初步建成创新型城市的目标。国内许多城市纷纷提出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目标,深圳、上海、西安、天津……。那么,如何借鉴国外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经验?如何评价创新型城市进程?作为首都,北京的创新型城市建设又应该如何推进呢?
  
  世界视角:对我们的启示
  
  中国之外。美国的纽约和波士顿、日本的东京、英国的伦敦、韩国的大田、新加坡等,是世界上创新型城市建设具有较大影响和成就的城市,他们的成功经验是我们建设创新型城市可资借鉴的典范。
  位于美国东北部的纽约是高度发达的国际性大都市。近年来,纽约积极建立适应知识经济要求的教育体制,并依托“世界第一金融中心”的优势,大力发展金融、保险、管理咨询等对人力资本及知识资本要求极高的生产者服务业,通过知识来提高产业附加值。目前纽约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生产者服务业已成为这座城市的主导产业。
  同处美国东北的波士顿,具有丰富的科教和人才资源,35座大学其中包括了哈佛和麻省理工,还有世界级的中小型博物馆和文化机构,年轻人和高等教育人群比例始终位于美国前列。波士顿的专业性胜过商业性,科研色彩重于生产色彩。当地许多科技企业的界定都根据生产过程而非产品,根据技术而非市场。例如,有一家公司就以同样的光纤技术,既帮助外科大夫做体内检查,又制作街上的标识牌。波士顿目前的创新总体战略主要围绕铸造更加富有弹性的关系,建立更具包容性的公民结构,创建更加和谐的战略和政策三个方面在进行。
  日本东京的创新型城市政策也使它成为亚洲地区经济较有活力的城市之一。从2000年起,东京就对高新技术企业采取了多种减免税收政策,对信息产业增加贷款、设立免税储备金等制度,还专门成立了小企业金融公库。政府在选择支持项目时,也倾向原来薄弱的基础性原创领域,国家资助高校研究者“共同”开发的成果,个人可得专利收入50%~80%。近年来,东京供高科技小企业上市的OTC股票交易市场发展势头较好,为众多高科技小企业迅速扩张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东京的这一系列政策吸引了一大批创新要素向东京集聚。
  被誉为“欧洲顶级商务城市”的伦敦是新兴知识经济的发源地之一。伦敦具有强大的、成功的研究创新实力,英国近三分之一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集中在伦敦:伦敦城区拥有世界最古老、最成功的金融和商业企业集群,超过1 00个欧洲500强企业在伦敦设有总部:伦敦还拥有世界上享有声誉的生命科学、生物医学等方面的研究机构,艺术与设计、媒体、软件等创意产业。虽然近年伦敦的金融服务业一度出现衰退,但创新与产业结构多样化特别是创意产业的发展为它的经济带来了生机。创意产业每年为伦敦带来200多亿英镑的产值以及40多万个就业岗位,仅在金融服务业之后,成为伦敦第二大支柱产业。伦敦借助创意产业成功地实现了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
  韩国大田原本是一个土地贫瘠、资源匮乏的小城市,现在国民经济总额占韩国20%左右,目前韩国的一些政府机构正陆续从首尔迁往大田,大田正成为韩国“第二行政首都”,分担首尔的首都角色。一个弹丸之地能发挥如此巨大的经济能量。主要得益于该城市以科学城带动城市创新的政策,得益于被称为韩国“硅谷”的大德科学研究城。一所成功的大学,形成7座科学城,一座成功的科学城又推动着相关产业和相关区域的经济发展。
  仅就现状而言,新加坡作为一个制造业基地已经不具备竞争力,但新加坡政府适时将创意产业定为21世纪的战略产业,努力使其成为“新亚洲创意中心”、“一个文艺复兴的城市”、“全球文化和设计业的中心”。这一政策取得空前成功,目前新加坡已经成为亚洲创意枢纽,据2005年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发表的全球竞争力报告,新加坡全球竞争力排名第三。
  在世界上众多因创新战略而获得新的提升与发展的城市中,政府、产业、大学和科研机构等的互动联合贯穿了整条脉络。注重稳定的政治、经济、社会环境和有效的制度安排,抓住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本两个核心,创造自主创新的经济基础和丰富的科技资源,以及完备的基础设施是它们的共同特征。在此基础上,各城市大力挖掘各自的创新特色,极注重各自实际情况,并充分发挥政府在推动科技创新中的支持和导向作用。
  
  扎根国内:我们的问题与对策
  
  中国。从深圳第一个明确提出建设自主创新型城市开始,创新型城市就陆续成为各大城市的发展目标,而今,上海、天津、重庆三个直辖市,新型创新型城市深圳。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以及创新资源集中的南京、武汉、西安,还有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合肥。都正在成为创新型城市建设中的示范。
  为了找出北京市在建设创新型城市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我们采用四级、29个具体指标对全国创新型城市进行了评价。在与上海、深圳、天津、西安四个城市进行比较后发现,2006年北京市创新型城市总体实现程度为83.6%,在五个城市中处于总体领先水平。从某种程度上讲,北京创新型城市已经初步建成。从指标体系的结构数据看,北京建设创新型城市的优势在于:知识密集型产业迅速发展,科技人才和经费投入进一步加大,高技术产业的主导地位明显增强,科技创新的软硬环境,尤其是硬环境进一步完善,企业正在逐步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相比而言,北京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在于:对外开放水平位次落后,在五个城市中,出口总值占GDP比重和外商直接投资额占GDP比重两个指标分别排在第四和第五;财政支持力度相对较弱,地方财政科技拨款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低于深圳和上海;专利产出水平也不高,万名就业人员专利授权量和发明专利占全社会专利授权量比重两个指标分别排在第三和第二位;经济增长方式有待进一步转变,全员劳动生产率指标北京排在深圳和上海之后,污水处理率落后于深圳和天津:创新意识有待加强,万名就业人员专利申请量这一指标是反映创新意识的重要指标,这一指标北京落后于深圳和上海。由此可见,北京要完成2006年北京市科技大会提出的创新型城市总体目标,要在2010年初步建成以“高端创新、强劲辐射、产业提升、环境优越”为主要特征的创新型城市,任务依然艰巨。
  基于各项指标所进行的综合分析和近年来的实践经验都表明了一个观点,北京的创新型城市战略必须坚持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科技引领为主线,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动研发服务业,打通产学研结合的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及科技成果转化间的关键节点,进一步激发高端创新,这样才可能全力打造出具有首都特色的科技创新型城市。
  具体地说,北京在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过程中,应以中关村为创新的重要基础和载体,在2008年及之后几年内,充分考虑以下几项工作的重要性:
  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加快推进国际化步伐。北京需要加大对专利的资助和奖励力度,积极推进企业的专利工作,尤其支持工艺创新的专利,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断完善专利管理制度。充分利用国际先进技术,充分吸收国外先进管理经验,充分利用国际人才资源。加大吸引外资的步伐,扩大对外出口。
  强化财政支持力度。加强关键技术研发。北京需要在现有基础上逐年加大财政对创新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导向和支持作用,推进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建设,着力突破制约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支持应用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性技术研究,促使产业升级换代,提升北京重点产业技术的国际竞争力。
  畅通各环节的联系,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北京在创新人才、知识创新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科技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应畅通创新各环节之间的联系,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培育创新型产业链,促进高端产业发展,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重视观念创新,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北京的创新软环境还存在许多问题,北京应在政策制定、科技奖励、创新文化建设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培育城市管理者和广大市民崇尚创新、敢冒风险、敢为人先、宽容失败的创新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