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要内行说得清楚,外行看得明白

2008-12-29 00:00:00王新玲
中国报道 2008年4期


  欧成中,民建天津市主委,天津市和平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他更多地被众多媒体知道,是因为2008年两会在人民大会堂关于政府间转移支付立法的大会发言。当讲到“资金流向透明度不高,随意性很大。助长不正之风泛滥蔓延。为什么驻京办事处多如牛毛?其中原因不言而喻”时,他被台下的掌声淹没了。在天津市和平区人大主要负责财经工作的他,对2008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有赞赏,也有期待。他说“预算,要让内行说得清楚,外行看得明白”。相对专业财政工作者来说,他是外行,相对众多工作中和财政相隔较远的代表和委员,他又是内行。于是我们关心,关于这份预算,他是否说得清楚,又能否看得明白?
  
  缩小城乡差距,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
  
  近几年中央财政对于三农的投入逐年都在增长,2008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中。中央财政安排用于“三农”各项支出合计5625亿元,比去年增加了1307亿元,涨幅30.3%。您如何看近几年中央财政在三农问题上的投入?
  解放后这么多年,农业对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持作用很大。现在我们的财政收入越来越多了,到了城市“反哺”农业的时候,逐年增加对三农的投入非常必要。有些外国人说我们“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说明我们的城乡差别相当大。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披露的数字表明,尽管贫困人口逐年减少,但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86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40元,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的三倍。下一步我们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就必须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缩小城市居民和衣村居民收入上的差距。
  
  2008年我国将全面实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这次的预算草案中安排了84亿元,专门用于城市的免费义务教育。如何看这笔支出?
  我国的农村从2006年起开始实施九年免费义务教育制度,近年在东部发达城市也进行试点,但实际上有些发达地区已经率先实行了城市九年免费义务教育。而从2008年秋季开始,我国城市的义务教育全部实行免费,这是我国义务教育发展的又一个新阶段。
  现在城市和农村教育之间的差别还是很大,主要表现在教育的硬件条件建设,还有老师的收入与待遇上。要想短期内让农村学校和城市学校拉平,让他们的校舍一样漂亮,教师待遇一样好,恐怕一时也很难实现。但目前我们应逐年向这方面倾斜,保持对义务教育的投入逐年增长,财政资金多向农村倾斜,这样才能逐步缩小差距。
  
  为中低收入人群提供住房保障,这是政府的责任
  
  2008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报告中,安排资金68亿用于廉租住房建设,比去年增加了17个亿。这种增长幅度是否与目前老百姓对廉租房的需求形成一对矛盾?
  老百姓存的钱,只买得起过去房价的房子,买不起现在的房子。房价二三十万元一套时,他望房兴叹,等他有二三十万元了,房价又七八十万元了,他依然望房兴叹。现在即使在最发达的国家,也不是所有老百姓都买房子,有相当一批人租房住,我们的住房制度改革实际上走向了误区,所有老百姓都要买房住,而有些人是一辈子也买不起房子的,所以政府有责任给中低收入人群以住房保障,这是政府的责任。
  中央政府能做出这样的支出很不容易,但我认为建设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不是中央财政应该担负的,主要责任还在地方政府,中央财政资金只是适当地补助部分比较贫困的地区。地方政府应该把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建设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现在地方上的土地出让金大多用于立交桥、广场建设等形象工程建设上,它们真正更应该用的地方是建立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住房公积金的收益部分也应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用在廉租房建设上。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各地政府要加大廉租房建设,我认为口气应该更重一些,内容再详细一些,应该把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纳入地方政府的政务目标。而且,政府只有大量建设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才能实实在在地平抑房价,促使房价回落。
  在国外住廉租房,家庭收入要经过公示,廉租房的租金根据个人的收入而变动,极低收入的人可以免费入住,还可以免除一定水电费。其他一般的按个人收入的1/3收取房租。廉租房只能租给穷人,不能租给收入高的人,穷人经济条件改善了,政府会收回房屋再行安排。我们现在缺乏这种完善的制度。这次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完善住房制度就是这个意思,各地政府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把制度完善起来。
  
  教育、卫生、社保,我们历史上有欠账,应该加大投入
  
  中央财政收入总是有限的,而实际发展中对资金的需求却是无限的,您认为应该如何权衡各业需求,分配中又如何防范财政风险?
  虽然这些年我们在民计民生上的投入很多,但还远远不够。2003-2007年。我国财政收入增长了1.71倍,其中2003年我们迈上了2万亿的台阶,2005年迈上了3万亿的台阶,2007年又迈上了5万亿的台阶。但这五年我们在教育、卫生、社保方面投入的增长,分别为1.26、1.27和1.41倍,增长幅度远低于我国财政收入增长幅度。而这三个领域,我们在历史上是有欠账的,现在财政形势这么好,应该让它们的增长幅度超过财政增长平均水平。按照国际一般标准,对教育的投入应达到GDP的4%,到现在我们也没能达到,甚至,我们教育投入占GDP的比例还不如印度高。政府这些年的确在这三方面下了很大力气,但与老百姓的期望和实际中的需要相比还有差距,今后需要继续着力增加在这些方面的财政投入。
  
  预算,需要继续改进
  
  2008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已经经过人大和政协两会审议,在您看来,这份草案还有哪些缺憾和不足?
  尽管近几年提交两会的预算草案在形式上增加了名词解释、图表等辅助性资料,但我们现在的预算仍是一个内行说不清楚、外行看不明白的预算报告。比如去年行政管理经费花了多少钱,预算报告的哪一个科目里都没有包含。财政的钱是全国人民的钱,是纳税人的血汗钱,国家只是替人民来分配资金,这种分配要对人民负责,对人民说明白。人大代表要对预算报告进行审查,但现在的预算报告有好些方面并没有说明白,这就使得人大代表的审查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程序性的审查,并非实质内容性的审查。今后我们国家这方面的预算审查还需要继续改革。
  此外,我国的预算法已经实施13年了,当时的一些条款与现在的实际情况已经很不相适应,预算法需要修改。而且转移支付无论在中央财政还是地方财政中占的比重都很大,一般会超过总预算的30%,但这部分钱怎么运作,我们现在还没有规矩,亟需要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