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是个特别可爱的老太太。“绝不让孩子因为自己的存在感到不舒服”是她的教子哲学,她在哪里,哪里就有踏实和快乐。
结婚前,先生带我回家拜见未来的婆婆,指着我对她说:“妈,这是宋丹丹,我要和她结婚。”
“什么时候结啊?”老太太喜形于色,笑眯眯地打量着我。
“8月25日,那天是她的生日。”
“好好好,我瞅瞅皇历去,”说了一连串的“好”,老太太踱到皇历跟前,“我这皇历啊,特别准。8月25日哦……这不准。”一扭身回来了。“行,就那天吧,生日好,双喜临门。”
我一伸脖,瞅了一眼皇历,8月25日旁边一行三个小字:忌嫁娶。结婚以后,我做的任何一件值得表扬的事,婆婆都要夸上一通,夸得我两脚离地,对自己的要求却一日更比一日严格。
有时候先生与她拌嘴,我就向着老人说话:“干什么干什么?妈都这么大岁数了,不改缺点,我们没缺点!这辈子就这样了!”
有一次,我请先生的弟弟、弟妹带她一起去看我演出的话剧《万家灯火》,我也送了票给先生的前妻黄涛,弟妹去洗手间的工夫恰好遇见了她。回来后,全家围坐在一起吃饭的时候,弟妹说:“刚才我看见黄涛了,她也去看演出了。”
婆婆一激动,一时间忘了我的存在,赶忙说:“哎,那你怎么不跟她说,我挺想她的,让她来家玩儿啊……”正说着,突然想起我就在旁边,马上打住,转向我“嘿嘿”地笑:“嗨,我这就是客气客气!”
“妈,看您说得。我也欢迎她来我家玩儿啊!”“丹丹,你真是胸包太虚。”婆婆是居士,时不时就要甩出点儿“专业术语”。
“胸包太虚怎么讲?”我虚心请教。
“意思就是,你的心胸,像大海一样宽广……”
每天早上,婆婆要在佛像跟前磕许多头,为儿孙求好运。有时我们约了朋友在家打麻将,第二天早上,她磕完头就来悄悄问我:“哎,昨晚,输了赢了?”
但凡我说“赢了”,她就捂着嘴可劲儿乐,乐完凑我耳边来一句:“告诉你,是我求的。”反之,我若说“输了”,她一言不发扭头就走,接着磕头去。
有一年我迷上了炒股。白天在大户室,我一个人守着四台电脑。先生中午来给我送吃的,见此架势一惊:我也管理挺大一个企业,你却比我还像个大领导!回到家里,我的电脑首页永远是股市行情。
那天婆婆走进我们的房间观摩“大领导”炒股。“丹丹,你这个东西怎么看呢?”
我教她看屏幕:“您看这些个红线绿线,它一往上翘,儿媳妇就赚钱了;它一耷拉下来,儿媳妇就赔钱了。”说完我就出去了,留老太太自己在那儿琢磨。
过一会儿我回来,就听房间里传来抑扬顿挫的念经声,进门一看,好啊——地上摆着一个念佛机,喇叭对着电脑,我婆婆正跪在电脑前面磕头呢!
“嘿,您这是求啥呢?快起来快起来。您没瞅那些线还都耷拉着吗?”我把婆婆从地上半搀半拽起来。她拍拍手上的灰,一股神秘的笑:“你瞅着,一会就翘起来!”
婆婆教我怎么做母亲,跟她在一起太舒服了。对我们的生活她永远缄默不言,没有意见,没有评论,没有任何指导,哪怕我们做错了。
那年我去拉斯维加斯赌钱,我妈快急疯了,不停地给我净化思想:“丹丹你不能赌钱,万一赌输了呢?万一被人录下来呢?”婆婆就在一旁轻轻按下她的手,使个眼色:她还玩儿了呢。
对于子女,父母的一切指导性意见都是“唠叨”,我甚至相信青春期的孩子就连听这些唠叨也是压着火的,更不用说乖乖地照办。但这就是一个生命的轮回。每个孩子都害怕父母的唠叨,但等他们有了孩子一定会像自己的父母一样唠叨。
我和儿子巴图在家的时候,我一看见他大冬天光着脚在大理石地板上走来走去就跟他急:“巴图,麻烦您把鞋穿上行不行?”每当我说完这话就会立刻想到我妈对我的点评:“丹丹,把胸挺起来!”“丹丹,不要穿露脖子的衣服,你会咳嗽。”
其实等我到了我妈的年纪,自然会把衣服领子拉上去。而将来40岁的巴图不用说也会穿上袜子和鞋再往冰凉的地板上踩。年龄不同,身体状况不同,生活习惯也不同,自己的经验怎能等同于绝对真理?
从婆婆身上我读懂一件事;人这辈子想过得快乐,只需管好你自己。人人如此,家庭就和睦了,社会就和谐了。■
(穆康永荐自《广州日报》)